第二卷 荆棘路
第十三章 柳林寒
柳林镇卫生所弥漫着消毒水和草药混合的苦涩气味。秦大夫是个四十岁上下、面容清癯的男人,眼神冷静,动作利落。他给陈沉检查了身上轻微的擦伤,递过一杯热水和两个馒头。
“老木头……还好吗?”秦大夫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关切。
陈沉狼吞虎咽地吃着馒头,闻言愣了一下,摇摇头:“我不知道您说的老木头是……送我出来的是废品站的王伯。”
秦大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是深深的忧虑:“王伯就是老木头。他很多年没用这个名字了。”他叹了口气,“他让你来找我,是把天大的干系压到了我肩上。赵建国在县里一手遮天,你带来的东西,”他看了一眼陈沉紧紧抱着的布包,“是烫手的山芋。”
“这里面是赵建国和吴满屯二十年前贪污、害死林慕远工程师一家的证据!”陈沉急切地说,“秦大夫,周明理老师为此丢了性命,阿福也被灭口!我必须把证据送到能管这事的地方!”
秦大夫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窗外,柳林镇刚刚苏醒,街道上传来零星的人声。这里离县城只有一河之隔,远非安全之地。
“能管这事的地方?”秦大夫苦笑一下,“县里?市里?赵建国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你确保你找的人,不是他的人?到时候,证据送不上去,你和我,还有老木头,都得搭进去。”
陈沉的心沉了下去。秦大夫的担忧是对的。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张庞大的、无形的网。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逍遥法外?周老师他们就白死了?”陈沉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当然不。”秦大夫的眼神变得锐利,“但要讲究方法。鸡蛋不能硬碰石头。我们需要等,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机会,或者……一个能打破现有格局的变数。”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向外观察:“你现在这里不能久留。赵建国的人很快会查到对岸,柳林镇也不安全。我给你换个地方。”
秦大夫将陈沉转移到镇外山脚下的一间看林人废弃的小屋里,这里更加隐蔽。他留下一些食物和药品,嘱咐陈沉千万不要露面。
“我会想办法打听消息,联系可靠的人。你安心待着,保存好证据,就是最大的胜利。”秦大夫临走前郑重地说。
小屋阴冷潮湿,只有一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光线。陈沉蜷缩在破旧的木板床上,怀里的布包如同烙铁。逃出县城的短暂兴奋过后,是更深重的无力感和恐惧。他现在是一个逃犯,背负着沉重的秘密,与家人隔绝,前途茫茫。
他想起了秀英。那个壮实、没什么文化、却在新婚之夜被他撇下的女人。她现在怎么样了?是否安全?是否……恨他?一种复杂的愧疚感涌上心头。这段仓促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幸,而他却把她也拖入了危险的境地。
他又想起了父母,他们此刻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流言蜚语。赵建国和吴满屯会不会对他们下手?
对岸的县城,仿佛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心神。
而此时,在县城对岸的河滩上,秀英已经躲藏了一天一夜。又冷又饿,她靠着捡拾滩涂上的小蚌蛤和喝河水勉强维持。她看到对岸柳林镇的方向,心里认定陈沉就在那里。她必须过河!
白天渡口有盘查,她不敢靠近。只能等到晚上。夜幕再次降临后,她沿着河滩向下游摸索,寻找任何可能渡河的工具。终于,在一个芦苇荡里,她发现了一条半沉的小破船,船桨已经不见。她费尽力气将船里的水舀出大半,用找到的一根粗树枝当桨,趁着夜色,摇摇晃晃地向对岸划去。
河水冰冷刺骨,小船随时可能散架。秀英咬着牙,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陈沉!她是他的妻子,无论福祸,都要在一起!
小船终于磕磕碰碰地靠上了对岸的滩涂。秀英筋疲力尽地爬上岸,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哆嗦。她辨不清方向,只能朝着有灯火的地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她不知道,自己虽然侥幸过河,却正走向赵建国搜索网正在收紧的区域。
县城里,素云如同惊弓之鸟,东躲西藏。她听说老拐被打成重伤关了起来,孙馆长也被严密控制,心如刀绞。她知道赵建国正在发疯似的搜捕她和陈沉。那个藏匿原件的墙角,她不敢轻易靠近。她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混乱的、可以趁机取回证据并送出去的机会。
赵建国确实已经暴怒。陈沉的逃脱和素云的失踪,让他感觉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是在抓捕流窜的盗窃犯;另一方面,则将压力施加到了芙蓉镇。
吴满屯接到了赵建国的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
“吴满屯!陈沉跑了!他手里可能拿着要命的东西!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他爹娘给我控制起来!还有他那个老婆,听说也跑了?给我找回来!有他们在手里,不信陈沉不露面!”
吴满屯放下电话,额头沁出冷汗。事情越闹越大,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血色的批斗会,想起林慕远夫妇的死,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知道,自己和赵建国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赵建国倒了,他也绝不会有好下场。
他立刻叫来老马和几个心腹,下达了指令:以陈沉涉嫌偷窃、勾结坏分子为由,暗中监控陈沉父母的家,一旦发现秀英回来,立即控制!同时,在镇上散布谣言,说陈沉在外面犯了事,卷款潜逃,彻底搞臭他的名声!
芙蓉镇上,阴云密布。陈沉父母的家被无形的手眼监视起来,流言蜚语像毒雾一样弥漫。老实巴交的父母承受着巨大的屈辱和恐惧,他们不明白,儿子怎么就一夜之间成了“罪犯”?
荆棘之路,已在脚下展开。陈沉在孤寂中等待,秀英在寒夜里摸索,素云在危险中潜伏,而一张针对他们和他们亲人的大网,正悄然收紧。
【第十三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