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暗涌证
纸团在手心攥出了汗,那两个潦草的字像炭火一样灼烧着陈沉的神经。老拐——这个看似卑微怯懦的清洁工,竟然是站在他们这边的?他说的“证”,是指孙馆长保管的那些材料吗?
赵建国在房间里烦躁地踱步,像一头被困住的野兽,时不时用阴鸷的目光扫过陈沉。他在等,等手下把秀英和孙馆长带过来。空气中的压力几乎令人窒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在刀尖上煎熬。陈沉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拖”的办法。他必须吸引赵建国的注意力,为秀英和孙馆长争取时间,也为那个未知的“证”的出现创造机会。
“赵书记,”陈沉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就算你拿到怀表,又能怎么样?周老师笔记本里写的东西,很多人都可能看过。”
赵建国猛地停下脚步,盯着他:“你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秘密守不住。”陈沉强迫自己迎上那双可怕的眼睛,“周老师不是傻子,他既然决定查二十年前的事,会不留后手吗?阿福虽然死了,但他之前跟多少人说过胡话?还有素云阿姨,她既然敢回芙蓉镇,会没有准备?”
他在虚张声势,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拖延之策。他必须让赵建国觉得,灭口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速秘密的扩散。
赵建国的脸色变幻不定,眉间的疤痕扭曲着。陈沉的话显然戳中了他最深的恐惧——事情可能已经失控。
“后手?什么后手?在哪里?”赵建国厉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我不知道。”陈沉坦然道,“但周老师信任的人,不止我一个。也许在省城,也许在报社……您堵得住芙蓉镇的嘴,能堵得住所有人的嘴吗?”他故意把范围说得很大,增加赵建国的不安。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先前派去抓秀英的一个手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带着惊慌:“赵书记,不、不好了!那女人……李秀英,她跑了!”
“什么?!”赵建国勃然大怒,“废物!一个乡下女人都抓不住?怎么跑的?”
“我们是在汽车站附近找到她的,刚要动手,不知从哪儿冲出来一群刚下车的闹哄哄的学生,一下子就把我们冲散了,等反应过来,人已经没影了!”
学生?巧合?陈沉心里一动,想到了老拐。这会是老拐安排的“拖”的一部分吗?
“那孙老头呢?”赵建国咬牙切齿地问。
“孙老头被我们控制住了,在他家里。但是……但是他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他说……说材料被一个穿蓝衣服的女人抢走了!”
蓝衣服的女人!素云!
陈沉的心猛地一缩。素云竟然冒险从孙馆长那里取走了材料!她现在在哪里?带着那些能指证赵建国的关键证据,她如同抱着一颗定时炸弹!
赵建国的脸彻底黑了下来。秀英逃脱,材料被素云抢走,情况正在迅速脱离他的掌控。他猛地看向陈沉,眼神里的杀意几乎不加掩饰:“都是你!要不是你多事……”
“赵书记!”陈沉打断他,趁着他心神紊乱,继续施加心理压力,“现在收手还来得及!素云阿姨拿着材料,她一定会去找能主持公道的地方!您要是现在对我们下手,那就是罪上加罪!二十年前的事是历史问题,但现在杀人,就是现行犯罪!”
“主持公道?”赵建国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发出几声瘆人的冷笑,“在这县城里,我就是公道!你以为那些材料能送出去?我告诉你,所有出城的路口,现在都已经安排了人!她林素云插翅难飞!”
他对着手下咆哮:“加派人手!全城搜!就是把县城翻个底朝天,也要把那个疯女人给我找出来!还有你,”他指着陈沉,“把他给我看好了!要是再出岔子,我要你们的命!”
手下连声应着,慌乱地退出去布置。房间里只剩下赵建国和陈沉。赵建国像一头焦躁的困兽,喘着粗气,死死盯着陈沉,仿佛在权衡现在就把这个祸根处理掉的利弊。
陈沉后背冰凉,他知道自己游走在悬崖边缘。老拐的“拖”字诀虽然暂时起了作用,激怒了赵建国,但也让局面更加危险。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素云和那个不知在何处的“证”上。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每一秒都漫长如年。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县城华灯初上,但对于身处囚室的人来说,黑暗才刚刚开始。
突然,大院外传来一阵隐约的骚动声,似乎有汽车喇叭声和人的呼喊声。赵建国警惕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向外望去。陈沉也竖起了耳朵。
隐隐约约,似乎听到有人在喊:“……着火了!文化馆那边着火了!”
文化馆?孙馆长那边?
赵建国脸色一变,骂了句脏话,掏出钥匙迅速锁上门,急匆匆地离开了。他必须去确认火情是否与孙馆长和那些材料有关。
房间里顿时只剩下陈沉一人。他冲到门边,耳朵贴在门上,听着赵建国的脚步声远去。机会!这是老拐创造的第二个机会吗?“证”要来了?
他焦急地等待着,心脏狂跳。几分钟后,走廊里传来轻微的、一瘸一拐的脚步声——是老拐!
钥匙插入锁孔,门被轻轻推开。老拐闪身进来,迅速关上门,他的脸上没有了平日的麻木,而是带着一种决绝的急切。
“快!没时间了!”老拐压低了声音,塞给陈沉一个油腻腻的布包,“这是备份的材料复印件和一些照片!原件素云拿着,她去引开他们了!你拿着这个,从后院锅炉房后面的矮墙翻出去,一直往西,有个废品收购站,找老王头,他会帮你!”
“老拐叔,你……”陈沉震惊地看着他。
“我是林工程师当年的学生!我这条腿,就是当年批斗会上被他们打瘸的!我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今天!”老拐语速极快,眼里闪着泪光和恨意,“别管我!快走!赵建国发现着火是调虎离山,马上就会回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说完,老拐用力推了陈沉一把,自己则转身,一瘸一拐地走向走廊另一端,故意弄出很大的声响,吸引可能的注意力。
陈沉不再犹豫,将布包紧紧揣进怀里,按照老拐指的方向,猫着腰,潜入昏暗的夜色中。身后,隐约传来老拐和赶回来的赵建国等人的呵斥纠缠声。
他翻过矮墙,落地时摔了一跤,顾不上疼痛,爬起来朝着西边拼命奔跑。怀里的布包像一团火,烧灼着他的胸膛。真相、证据、二十年的冤屈,此刻都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
而在他看不见的县城角落,一场危险的猫鼠游戏正在上演。素云带着真正的原件,如同一只惊弓之鸟,在追兵的围堵下,又能支撑多久?逃脱的秀英,此刻又身在何方?
黑夜笼罩县城,每一步都踏在未知的刀刃上。
【第十一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