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狭路逢
县文化馆藏在一片老旧的梧桐树后面,红砖墙斑驳脱落,透着年久失修的萧索。秀英捏着素云给的纸条,手心濡湿,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没出过远门,县城里纵横交错的街道让她头晕目眩,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这里。
看门的是个打瞌睡的老头,秀英说是来找退休的孙馆长,老头懒洋洋地指了指后院一栋更破败的二层小楼。
小楼走廊昏暗,堆满杂物,散发着一股霉味。秀英按照纸条上的门牌号,怯生生地敲响了一扇掉漆的木门。许久,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双警惕的眼睛在门后打量着她。
“找谁?”声音苍老沙哑。
“请、请问是孙馆长吗?是……是素云让我来的。”秀英压低声音,生怕被旁人听见。
门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疑,随即门开大了些,一个头发花白、身形干瘦的老人出现在门口,迅速将她拉进屋内,又飞快地关上门。屋子里堆满了书籍和卷宗,几乎无处下脚,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和灰尘的味道。
“素云?她……她还活着?”孙馆长声音颤抖,显得十分激动。
秀英点点头,把陈沉如何发现周明理尸体、如何被赵建国带到县里、素云如何出现求助的经过,尽量简洁地说了一遍。
孙馆长听着,脸色越来越凝重,不时发出沉重的叹息。他走到一个上锁的旧木柜前,颤抖着摸出钥匙,打开柜门,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档案袋。
“二十年了……我就知道,这笔债,迟早要还。”孙馆长抚摸着档案袋,如同抚摸一件易碎的珍宝,“当年的事,根本不是意外!”
他告诉秀英,二十年前,芙蓉镇曾有一对知名的知识分子夫妇,男的是省城下放来的工程师林慕远,女的是镇中学的音乐老师苏婉清。他们有一个女儿,叫林素云——也就是周明理的妻子!林慕远性格耿直,因发现当时还是镇革委会副主任的赵建国和干事吴满屯在水利工程款项上中饱私囊,准备向上级举报。赵吴二人得知后,竟罗织罪名,污蔑林慕远是“特务”,苏婉清“生活作风有问题”。在一个批斗会上,林慕远被活活打死,苏婉清不堪受辱,当晚投河自尽。年幼的林素云侥幸被好心的周明理父母收养,改名素云,才躲过一劫。
“那枚‘革’字像章,”孙馆长指着档案袋,“就是当年批斗林工程师时,赵建国亲手别在他胸口,又狠狠撕下来的,连皮带肉!那铁盒里的头发,是苏老师投河前剪下,托人辗转交给我的,说是留个念想……我偷偷保下了这些,还有当时的一些旁证材料,一直不敢拿出来。赵建国后来官越做越大,吴满屯也成了镇长,我……我怕啊!”
秀英听得浑身发冷,她没想到,看似平静的芙蓉镇,竟藏着如此血腥的往事!周明理娶了林家的女儿,他调查岳父母的冤案,因此触怒了赵建国和吴满屯,招来了杀身之祸!阿福因为看到了赵建国,也遭了毒手!而现在,她的丈夫陈沉,因为无意中触碰了这个秘密,也身陷险境!
“孙馆长,求求你,这些材料能救陈沉吗?能告倒赵建国他们吗?”秀英急切地问。
孙馆长摇摇头,脸上满是无奈和恐惧:“难啊……过去这么多年了,人证物证都不全。赵建国在县里势力很大,没有铁证,动不了他。搞不好,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粗鲁的吆喝:“孙老头!开门!居委会检查卫生!”
孙馆长脸色骤变,慌忙将档案袋塞回柜子锁好,低声对秀英说:“快!从后窗走!这些人来得不对劲!”
秀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跟着孙馆长跑到厨房,推开一扇布满油污的后窗,下面是一条堆满垃圾的窄巷。
“快走!记住,别相信任何人!”孙馆长用力推了她一把。
秀英顾不得多想,攀上窗台,跳了下去,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她忍痛爬起来,听到楼上传来破门而入的呵斥声和孙馆长的争辩声。她不敢停留,沿着窄巷拼命奔跑,七拐八绕,直到确认没人追来,才瘫坐在一个墙角,大口喘气,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恐惧、无助、还有得知真相后的愤怒,交织在一起。
她必须找到陈沉!必须告诉他这一切!
而在干部大院那间囚室里,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赵建国不再伪装,他坐在唯一的椅子上,冷冷地看着站在对面的陈沉。
“怀表呢?”他直接问道。
陈沉心里一紧,面上却故作茫然:“什么怀表?”
“周明理那块怀表!”赵建国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眉间的疤痕因愤怒而扭曲,“别跟我装傻!我知道在你手里!还有那个笔记本!交出来!”
“赵书记,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周老师的东西,我怎么会……”
“陈沉!”赵建国逼近一步,眼神凶狠,“我给过你机会!让你成家,让你安稳过日子!可你偏要往死路上走!阿福是怎么死的,你难道想步他后尘?还是想让你爹娘,让你那个新婚的媳妇,也尝尝意外是什么滋味?”
赤裸裸的威胁!陈沉的血涌了上来,他握紧拳头,几乎要控制不住扑上去。但他知道,那是以卵击石。
“怀表不在我身上。”他咬着牙说。
“在哪?”赵建国逼问。
“在芙蓉镇,我家里。”陈沉急中生智,他想到了秀英。怀表确实留在了家里,也许这能暂时稳住赵建国,也能给秀英提个醒。
赵建国眯起眼睛,审视着陈沉,似乎在判断他话的真假。就在这时,那个叫老拐的清洁工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在赵建国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建国脸色一变,猛地看向陈沉,眼神变得异常可怕:“你老婆秀英,来县城了!她刚才去了文化馆,见了孙老头!”
陈沉如遭雷击!秀英来了?她还去找了孙馆长?她怎么会知道?是素云!一定是素云!
“好!好得很!”赵建国气极反笑,“夫妻同心是吧?都想找死是吧?把她给我‘请’过来!还有那个姓孙的老东西,一起带过来!”
几个手下应声而去。陈沉的心沉到了谷底。秀英落入他们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想办法!
混乱中,谁也没注意到,老拐悄悄将一个揉成一团的小纸团塞进了陈沉的手心。陈沉趁赵建国不注意,背过身迅速展开,上面只有两个潦草的字:
“拖,证。”
老拐是谁?他为什么要帮自己?“拖”是拖延时间?“证”是证据?证据在哪里?
此刻,秀英正茫然地走在陌生的县城街道上,寻找着丈夫的踪迹,却不知几张无形的大网,正向她当头罩下。而素云,或许正隐藏在某个角落,焦灼地关注着这一切。
狭路相逢,真相与权力的碰撞,已不可避免。
【第十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