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红妆夜
婚礼日的喧闹像一层厚厚的油彩,涂抹在芙蓉镇沉闷的底色上。陈沉穿着不合身的崭新中山装,胸前别着俗气的大红花,像个被精心打扮的提线木偶。鞭炮碎屑混合着泥土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油腻的肉香和劣质烧酒的味道。
李家摆了二十桌,镇上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吴满屯坐在主位,笑容满面,仿佛几天前破庙里的警告从未发生。他端着酒杯,说着吉祥话,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不时扫过陈沉。陈沉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每一个流程都像是在演戏。新娘子秀英穿着红袄,盖着红盖头,身形壮实,动作却带着扭捏。当司仪高喊“送入洞房”时,陈沉牵着红绸另一端的秀英,感觉自己牵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沉重而现实的未来。
酒席上,人们轮番敬酒。陈沉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地灌下去,希望酒精能麻木自己紧绷的神经。他看见父亲脸上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母亲眼角欣慰的泪光,还有李屠户志得意满的豪饮。在这场皆大欢喜的闹剧中,他似乎成了唯一的局外人。
就在他头晕目眩,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来到了他面前。是赵建国!他居然也来了!依旧穿着中山装,深灰色的帽子放在一旁,右眉上的疤痕在酒气熏天的红光下,显得更加狰狞。
“恭喜啊,小伙子。”赵建国端起酒杯,声音洪亮,带着上位者特有的威严和疏离。他打量着陈沉,眼神锐利,像是要剥开他的皮肉,看清里面的心思。“成了家,就是大人了。要懂事,识大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话和吴满屯、老马的警告如出一辙,但从赵建国嘴里说出来,分量截然不同。周围喧闹的人声似乎瞬间远去,陈沉只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他强迫自己端起酒杯,手却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谢、谢谢赵书记。”他仰头将酒灌下,火辣辣的液体从喉咙烧到胃里。
赵建国满意地点点头,也干了杯,随即俯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周明理是自寻短见,证据确凿。案子已经结了。年轻人,好好过你的日子,别给自己,也给家里人找不自在。”
案子结了?自寻短见?陈沉浑身冰凉。他们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给周老师的死画上了句号?那河边的黑影,笔记本里的疑点,铁盒的秘密,还有阿福看到的眉间疤,难道都是他自己的幻觉?
赵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力度很大,然后转身和其他宾客谈笑风生去了。陈沉僵在原地,直到秀英偷偷扯了扯他的衣角,才回过神来。
接下来的时间,陈沉如同梦游。敬酒,赔笑,接受祝福,一切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他看见老马坐在角落的桌子,独自喝着闷酒,眼神复杂地望了他一眼。他还看见阿福被拦在院子外面,伸着脖子往里看,手里还捏着个馒头,嘴里嘟囔着什么,却被喧闹的人声淹没。
夜幕终于降临,闹洞房的人嬉笑着散去。新房里,红烛高烧,映得满室暖光,却驱不散陈沉心头的寒意。秀英已经自己掀了盖头,坐在床沿,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脸上带着新嫁娘的羞涩和期待。
陈沉站在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本该是人生极乐的时刻。可他只觉得置身于一个华丽的牢笼,四周是高墙,墙外是迷雾,迷雾中藏着吃人的野兽。
“你……不歇息吗?”秀英的声音很低,带着怯意。
陈沉没有回头。他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赵建国的话:“案子已经结了。” 真的结了吗?还是被某些人强行“结”了?周老师就这么白白死了?那个铁盒,那缕头发,那枚像章,究竟代表着什么?素云又在哪里?
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愤怒,混合着对未知的恐惧,在他胸腔里冲撞。他不能就这样算了!他不能像周老师一样,被困在泥潭里,最终无声无息地消失。
“我出去透透气。”陈沉哑着嗓子说,不等秀英反应,便推开房门,走进了冰冷的夜色中。
新婚之夜,新郎官独自出门,这在任何地方都是惊世骇俗的。但陈沉顾不上了。他需要冷静,需要理清思绪。
他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河边。月光下的河水泛着惨白的光,静静流淌,吞噬过秘密,也吞噬过生命。他走到埋葬周明理的地方,却发现那个浅坑似乎有被重新挖掘过的痕迹!土是松的!
他心头巨震,蹲下身用手扒拉了几下,几片熟悉的、中山装的布料碎片露了出来。周老师的尸体,被人动过了!是谁?是赵建国他们为了毁灭证据?还是……另有其人?
就在这时,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以及压抑的、女人的啜泣声。
陈沉猛地回头,月光下,一个穿着旧蓝布衣裳、身形瘦弱的女人站在不远处的柳树下,正望着他流泪。那张脸,虽然苍老憔悴,但他认得——是照片上的素云!周明理失踪的妻子!
她竟然没有离开芙蓉镇!她一直在这里!
素云看到陈沉发现了他,没有逃跑,反而一步步走近,脸上满是泪水和一种绝望的平静。她张开嘴,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
“明理……是不是已经死了?”
【第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