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访者
老马的目光像两枚钉子,把陈沉和那只铁盒一起钉在了河滩上。风吹过柳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窃窃私语。
“马、马叔。”陈沉下意识想把铁盒藏到身后,但已经晚了。他脑子里飞快旋转,思考着如何解释。说捡的?周老师的事会不会暴露?
老马走近几步,他穿着便服,裤腿上沾着泥点,似乎也是偶然走到这里。他没有追问铁盒,反而指了指陈沉身上略显别扭的中山装:“这是……去提亲了?”
陈沉愣了一下,忙点头:“嗯,去李屠户家。”
“秀英那丫头,不错。”老马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表情,像是感慨,又像是怜悯。他掏出烟袋,慢悠悠地卷上一支,点燃,深吸一口,烟雾模糊了他脸上的皱纹。“成了家,就安分过日子。河滩边少来,这地方……不太平。”
陈沉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老马话里有话。他鼓起勇气,晃了晃手里的铁盒:“马叔,我刚捡到这个,看着有些年头了。”
老马瞥了一眼铁盒,特别是那枚“革”字像章,眼神微微一滞,随即又恢复平静:“破铜烂铁,河里冲上来的玩意儿多了去了。扔了吧,不吉利。”他的语气轻描淡写,但陈沉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异常。
“马叔,听说……周老师失踪了?”陈沉试探着问。
老马抽烟的动作顿了一下,烟雾后的眼睛锐利地看向陈沉:“你听谁说的?”
“镇上都贴告示了。”
“嗯。”老马吐出一口烟圈,“读书人心思重,想不开也是有的。所里正在查,你就别打听了。”他扔掉烟头,用脚碾灭,“赶紧回家吧,天快黑了。”
说完,老马转身沿着河岸走了,背影很快消失在暮色里。他没有再追问铁盒,也没有盘问陈沉为何在此徘徊。这种反常的“宽容”,反而让陈沉更加不安。老马是镇上经验最丰富的民警,他不可能对一个小伙子在这种地方捡到可疑物品无动于衷。除非,他认得这个盒子,或者,他不想深究。
陈沉不敢久留,把铁盒塞进怀里,匆匆往家走。一路上,他总觉得有双眼睛在背后盯着,但几次回头,都只看到空荡的街道和逐渐亮起的昏黄灯火。
到家时,父母正喜气洋洋地商量着婚事细节。看到陈沉,母亲嗔怪道:“怎么才回来?工钱结清了?”陈沉含糊地应了一声,钻进了自己用木板隔出来的小房间。他藏好怀表、笔记本和铁盒,躺在床上,心乱如麻。周明理、素云、吴镇长、老马、戴黑帽子的神秘人、铁盒、二十年前的旧事……这些碎片在他脑子里旋转,拼凑不出一幅完整的图画,却散发出危险的气息。
晚饭后,陈沉以散步为由又出了门。他去了镇上的中学,周明理曾经教书的地方。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间教室还亮着灯,是毕业班在上晚自习。他绕到教师宿舍区,周明理的房间窗户黑洞洞的,门上贴着封条。
他在宿舍楼下徘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拎着热水瓶走过来——是学校的工友,瘸腿的老刘。老刘也认得陈沉,停下脚步,叹了口气:“来找周老师?唉,多好的人,怎么就……”
“刘伯,周老师失踪前,有什么不对劲吗?”陈沉赶紧问。
老刘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那几天,周老师脸色很不好,像是吓的。有天晚上,我起夜,看见他在楼下跟一个人说话,天黑,没看清脸,就记得那人戴着一顶帽子,挺怪的。”
“是不是黑帽子?”陈沉心头一紧。
“黑不黑看不清,反正是深色的。”老刘回忆着,“两人声音很低,好像还吵了几句。后来那人走了,周老师在原地站了好久,跟丢了魂似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那天之后,周老师好像就在收拾东西,还烧了一些纸,灰烬里有照片角儿没烧干净……”
更多的线索指向了那个戴黑帽子的人。周明理在害怕,他在销毁东西。他预感到了危险?
回到家已是深夜。父母已经睡下。陈沉轻手轻脚地推开自己的房门,却猛地僵在原地——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他看见自己的枕头被人动过,床铺有被翻找的痕迹!
他心头狂跳,立刻检查床下藏东西的暗格。怀表和笔记本还在,但那个刚从河里捡来的铁盒,不见了!
有人进来过!是在找这个铁盒?还是找其他东西?是老马?还是那个戴黑帽子的人?陈沉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以为自己只是个偶然的发现者,却不知何时,已经踏进了一个看不见的漩涡。
这一夜,陈沉彻夜未眠。第二天清晨,他顶着黑眼圈起床,决定去找唯一可能提供更多线索、却又最不可靠的人——傻子阿福。
他在镇西头的破庙找到了阿福。阿福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画,画的是一个人躺在河边,旁边站着另一个戴帽子的人。
陈沉蹲下身,递过去一个馒头:“阿福,你上次说,看见周老师和戴黑帽子的人在一起?”
阿福抢过馒头,狼吞虎咽,眼睛却警惕地看着陈沉。
“那个戴黑帽子的人,长什么样?你还记得吗?”陈沉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
阿福吃完馒头,舔舔手指,神秘地凑近陈沉,嘴里喷出馊味:“黑帽子……很高……很凶……他这里,”阿福指着自己的右眉毛,“有个疤,像蜈蚣!”
右眉上有疤!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庙门口传来:“陈沉!你在这儿干什么?”
陈沉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是镇长吴满屯。吴镇长脸上依旧带着笑,但眼神里没有丝毫笑意,目光在陈沉和阿福之间扫来扫去。
“我问你话呢,陈沉,你找阿福干什么?”
【第三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