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在黑暗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电影《731》观后感
文/田绿洲
9月24日下午四点半,新城街道林溪郡党委组织退休党员在石城影都观看由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著名演员演的电影《731》。这天天空下着中雨,气温骤降5度。我的心情和这遭糕的天气一样:阴冷、潮湿。
这部电影以市井小贩王永章(姜武饰)为主角,他被日军以“健康检查可换取自由”的谎言诱捕,关押进731部队的“特没监狱”。
电影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的细菌战研究为背景,聚焦抗战胜利前夕日军为扭转战局进行的反人类活动,包括人体实验(如鼠疫注谢、冻伤实验、活体解剖)和细菌武器研发。影片通过小人物视角揭露平民被诱骗或强掳为“马路大”(实验品代称)的遭遇,强调人性觉醒与反抗精神。核心主题是还原历史真相,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警示。
看完《731》这部电影,我的手心沁出冷汗,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那些黑白镜头下的实验台、刺眼的无影灯、受害者空洞的眼神,像一把钝刀,缓慢却彻底地剖开了人类文明最黑暗的一页。731部队的暴行,不仅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证,更是全人类永远不能忘却的警示录。
电影中,几名中国和苏联、蒙古、朝鲜的平民被绑在零下40度的实验室里做耐寒实验的画面,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他们的皮肤在低温下皲裂、变黑,最终化为一块僵硬的“冰雕”。而镜头一转,实验室里的日本军官却冷静地记录着数据,甚至为“成果”举杯庆祝。这种极端的非人性对比,揭露了侵略者如何以科学之名行恶魔之实。更令人窒息的是,战后许多731成员逃过审判,继续活跃在医学界——历史似乎对他们开了个荒诞的玩笑。
但《731》并非一味渲染血腥,同时也揭露了日本右翼企图掩盖历史的谎言。导演通过克制而有力的叙事告诉我们:遗忘才是对受害者最大的二次伤害。片尾字幕升起时,放映厅依然安静,我听见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声,这眼泪不是软弱的悲伤,而是牢记历史的承诺——就像深埋土壤的种子,终将在阳光下开出和平的花朵。
走出影院时,秋天的凉风拂过脸颊,我却想起电影里冻伤者的嘶吼。731的暴行已过去八十多年,但种族歧视、强权政治、科学伦理的争议和冲突仍在今天的世界各地上演。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之恶的可能性,也让我们必须回答:当技术权力失去约束,当集体狂热碾压个体生命,我们是否已准备好阻止下一个“731”?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田绿洲
编 审:周 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