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弦音,情思缱绻(散文)
陈荷兰
秋雨,宛如一位从唐诗宋词中款款走出的雅士,迈着轻盈且舒缓的步伐,携着如丝如缕的雨线,恰似天女以无形的银梭,精心织就一幅缥缈而梦幻的锦缎,于天地之间悠悠铺展。它轻轻地将北京的街巷裹进一片空灵温润的茧中,让这座原本喧嚣繁华的都市,在这如烟似雾的雨幕里,平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仿佛一幅被岁月晕染开的水墨画,韵味悠长,每一处墨痕都藏着时光的秘密。
658路公交站台前,水洼恰似一面面破碎却又绚烂至极的琉璃镜。霓虹的光影在其中碎成流动的星芒,闪烁着迷离而绮丽的光彩,宛如银河中散落的星辰,于幽暗中绽放出独有的、如梦似幻的魅力。那光芒,恰似夜的精灵在水中欢快嬉戏,是光与影交织而成的梦幻之舞,灵动而美妙,每一个闪烁都像是在诉说着夜的神秘故事。转瞬之间,疾驰的车轮无情地碾过,星芒瞬间化作光的尘埃,消散于无形。仿佛时光的碎屑在青石板上跳着一曲永恒却又无奈的圆舞,诉说着岁月的匆匆与无常。正如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匆匆的时光啊,如白驹过隙,带走了多少美好的瞬间,却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那些回忆,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在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黑暗中不再迷茫。
当冰雹如调皮的精灵般纷纷砸落在琴匣之上时,刹那间,我仿若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长河,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古韵的奇幻之境。我仿佛听见了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清脆悦耳、宛如天籁的琵琶声。然而,这琴匣里藏着的,并非那古朴典雅的琵琶弦,而是二胡的弦。它宛如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纽带,承载着江南的魂。那魂里有着水乡的温婉柔情,似潺潺流水,润泽着心灵的每一寸角落。那流水,带着江南的细腻与灵动,如同一位婉约的女子,身着淡蓝色的旗袍,手持油纸伞,在烟雨蒙蒙的小巷中,浅吟低唱,诉说着江南的悠悠往事。它流淌着祖父指间六十年的月光,那月光里藏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六十年的时光,在祖父的指间悄然流逝,那月光,是他一生的见证,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它是岁月长河里永不沉没的渔舟,载着游子的乡愁在时光的波涛中悠悠漂泊。那乡愁,如同一缕轻烟,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又似一首悠扬的老歌,在心底反复吟唱,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它是时光深处最温柔的私语,轻声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过往。那些过往,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香,越品越让人沉醉,每一口都蕴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在品味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在雨幕的笼罩下,洇成了一片朦胧的光晕。那光晕,宛如被泪水浸透的胭脂,带着几分哀愁与惆怅,似一位佳人在幽幽叹息。那叹息,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是对生活的感慨,每一个音节都透着深深的眷恋。又似褪色的朱砂在宣纸上晕染出的古老诗行,每一笔每一划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那痕迹,是历史的沉淀,是岁月的馈赠,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从古老的胡同到现代的高楼大厦,每一处变化都记录着时代的脚步。我抱着琴,在雨中狂奔,鞋跟踏碎的水花在裤脚洇出深色的痕。那痕迹,恍若谁在素绢上肆意泼洒的墨,带着一种不羁的美感。它似一幅抽象的水墨画,展现出生命的灵动与自由,没有规则的束缚,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每一道墨痕都是生命的律动。又仿佛是时光在衣襟上镌刻的密码,每一道水渍都是岁月写下的注脚,记录着某个瞬间的匆忙与怅惘。待到惊觉跑过头时,我已如离弦之箭般偏了靶心,像一曲走调的二胡在雨中飘散成无主的旋律。那旋律,带着几分凌乱与迷茫,似一首未完成的诗篇,等待着岁月的填补。又仿佛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让人在不经意间迷失了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不定,如同一只迷失在森林中的小鸟,找不到回家的路。
几个银发老人背着琴匣走来,他们的步伐沉稳而从容,仿佛是岁月的使者,带着时光的沉淀与智慧。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韵律,每一步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音乐的执着。布鞋踩在水洼里,发出“噗嗤”的轻响,那声音,像是大地在微笑,带着一种包容与温暖,仿佛在欢迎每一位过客,每一个声响都传递着友善与关怀。又似岁月在低语,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珍珠般散落在时光的长河中,等待着有心人去拾起。那些被雨声浸润的往事,随着他们的步伐在雨中渐渐苏醒,仿佛一页页泛黄的诗集被雨水轻轻翻开。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诗篇,有欢笑,那是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嬉戏,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美好;有泪水,那是成长中遭遇挫折的痛苦,如同秋天里飘落的树叶,无奈而伤感;有感动,那是亲人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如同冬天里燃烧的炉火,温暖而炽热;有遗憾,那是错过机会的懊悔,如同黑暗中迷失的方向,迷茫而无助。我们站在教学楼前甩水,雨水顺着琴匣的铜扣往下淌,在青石板上汇成蜿蜒的溪。宛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奏响着生命的旋律。那旋律时而激昂,如战场上勇士们的呐喊,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让人热血沸腾;时而舒缓,如月光下情人的低语,温柔而缠绵,让人陶醉其中,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每一次起伏都是生命的考验。又像是命运在石板上刻下的乐章,记录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印记,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更像是时光在指缝间流淌的痕迹,见证着岁月的匆匆流逝,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挽回。
更衣室的镜子里,旗袍裹着湿透的衣衫,恍若被雨水洗过的云,带着一种空灵与飘逸,仿佛要随风而去,如同一朵轻盈的蒲公英,在风中自由地飘荡。又似宣纸上晕开的水墨,带着一种淡雅与宁静,宛如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让人不禁想要去填补那空白,赋予它更多的色彩与生命。更像是记忆里外婆的蓝布衫,带着岁月的温度与芬芳。那芬芳,是外婆的爱,是家的温暖,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房,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能闻到旧时光里飘来的茶香,那是外婆亲手泡的茶,清香四溢,如同山间的清泉,清澈而甘甜;看到外婆在灯下缝补的温柔身影,那针脚细密而均匀,每一针都缝进了对外孙的关爱,如同细腻的丝线,编织着爱的网络。那身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迷茫,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地面对,因为我知道,外婆的爱永远陪伴着我。
祖父常说:“琴弦要沾了雨气,才能拉出真正的呜咽。”此刻,二胡的琴筒凝着水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每一颗珍珠都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我拿棉布轻拭,指尖触到木纹的温润,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褶皱。那木纹,像是一条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都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树木的生长历程,也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又像是一道道岁月的刻痕,记录着人生的沧桑,有欢笑留下的浅纹,那是生活中美好的回忆,如同春天里的花朵,绽放着生命的色彩;也有泪水刻下的深痕,那是成长中遭遇的挫折,如同冬天里的寒风,刺痛着心灵。松香混着雨的清新在空气中漫开,那气息,带着一种自然的芬芳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与惬意,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世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如同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宁静而祥和。
老人们调试琴弦的手指格外灵活,仿佛是在与琴弦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第一声试音划破雨幕时,竟分不清是弦在颤,还是雨在鸣。那声音像春蚕食桑,带着一种细腻与温柔,仿佛能听到蚕儿咬食桑叶的沙沙声,那是生命成长的声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似细雨打芭蕉,带着一种清新与灵动,宛如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滴答声,那是大自然最美的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旋律。它轻轻叩着心门,又像是母亲在夜深人静时的叹息,带着无尽的温柔与惆怅,触动着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是游子对故乡最深的眷恋,是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被轻轻触动,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如同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回家的方向。
教室里,《田园春色》的旋律正与雨声交织,仿佛大自然与人类共同谱写的天籁之音。那旋律,如潺潺的溪流,流淌着生命的活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那雨声,如沙沙的落叶,诉说着岁月的宁静,带着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如同黄昏的最后一抹余晖,温暖而宁静。我试着拨动琴弦,雨后的彩虹竟从指间溢出,化作《忆江南》的片段。琴音里,有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有青石板上回荡的千年足音,仿佛能听见古代文人墨客的吟诵,穿越时空而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更有祖父在茶香袅袅中拉琴的佝偻身影,那专注的神情如同在与音乐对话,与岁月和解,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他的琴。
这雨,原是天地赠予琴人的礼物。它润了琴皮,让琴声更加圆润,如同给琴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让每一个音符都更加动听;软了指法,让演奏更加流畅,仿佛手指在琴弦上自由地舞蹈,如同灵动的精灵在琴弦间穿梭。它让每个音符都裹着水汽,落进人的心里,化作一缕剪不断的乡愁,又似一杯喝不完的陈年老酒,愈品愈醇,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岁月的沧桑。
窗外,雨丝仍在飘,宛如天空洒下的细密情思,又似嫦娥遗落的珠帘,在风中轻轻摇曳。那雨丝,带着一种空灵与飘逸,仿佛是仙女的丝带在天空中飞舞,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如同童话中的仙境,让人心生向往。我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任由那雨丝轻拂我的脸庞,仿佛是母亲温柔的抚摸,带着无尽的爱意与关怀,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秋雨,这弦音,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在我心中久久回荡,让我的情思,在这如诗如画的雨中,肆意缱绻,仿佛与这秋雨、这弦音融为一体,沉浸在这美好的意境中,不愿醒来,如同进入了一个永恒的梦境,美好而宁静。
鹤榄写于2025年9月16日
陈荷兰,女,汉族,1963.6月生人,中央党校本科毕业,爱好文学创作,琴棋书画,笔名鹤榄,2023年加入中国美协会员2025.9月加入河北省文学研究院协会会员。发表很多散文《秋河听雨》,《雾锁鸡鸣山》。中国诗歌等配音过多篇散文,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