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呀,您鹏程万里谁能比!
( 原创 ) 肖爱民

20世纪1962年,我的外婆生病了,不足七岁的我,不得不到离家一公里的县邮电局打电话给我的父母亲。
他们在距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山区任教,除了每年寒暑假可回到城里和我们团聚外,我、我弟和外婆三口很难见到他们。
刚成立13年的祖国百业待兴,我这个将七岁的孩子哪经见过接、打电话的阵势,思母和请母速归的心情,扫去了我对从没使用过电话的胆怯和恐惧。勉强鼓励自己不慌乱后,心脏仍害怕的如打架般乱跳狂踢。电话铃声响了,我慌张地从话机座取下话筒,话筒在手,又根本不懂哪头在上,哪头在下,哪头用来说话。
“妈妈,外婆病……”
话没说完,邮局同志告诉我:话筒拿调头了!说话的这头是听话用的一头。并说:总机还没转到你妈单位,等找到你妈本人了,你再说话。
那我就等吧。
又一阵铃声响了,我竟慌的忘了邮局同志的吩咐,重新抓起话筒,估计这下不会用错听筒了,可又怕妈妈听不见,用抖擞的几近哭音高声喊:“妈妈……”
“孩子,你是谁?你找谁呀"?听筒传来的声音。
天啦,又喊错人了!羞怯下,报了母亲的姓名后,电话那头说:这是你妈学校,可她在上课,喊她来就会占线时间长,你不如有话我转她。
……
如此,63年前还根本不会使用电话、很少见到电话,并且闻而未闻信息产业、信息知识的这一经历总是时涌时现,而在新中国成立76年的今天,更触动着我的感慨翻着巨浪!
那年月,一个县城的孩子对信息设施及其利用竟如此没见过没认知,更可想而知偏僻的山村。
新中国仅成立76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瞬间,但中国早已建成了全球技术领先、摧枯拉朽、规模宏大的数字通信网络天地:
一座座城市,被数字设施呵护,互联网如千里眼、顺风耳、望远镜,助你和远近的亲人跨海、隔洋语音对话、视频相望、互致关切。让人与人间、国与国间商务洽谈、国际融入、视频拍板、重策决定分分秒秒完成;
一地地农村,数字网络为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搭建了信息致富桥,修通了信息致富路,让村民们在致富路桥上奔跑,促科学种植养殖,使特色生产各环节足不出村而获技术保护和引导、促收获和营销。让农村电商、远程教育、智慧农业变为城与乡同路行、生活共享同富裕的现实;
军事信息领域,北斗导航、天眼、海眼望远镜、量子通信定位计算机等通信设施,可发现深海、陆地、空中2万公里外的进犯者并直接将其摧毁。正如普京所说:与中国开战,就是找死!
社会上各领域,数字设施赋能千行万业,智能算力激活经济数字各行业:人工智能、DeepseeK、Al手机普及,提升了国家行政公共平台服务人民的效能,加固了政务、民生数据等信息安全防护门,让各项公务处理正常、便捷、速效,缓解了民众生活、生产给人带来的心智、体能的耗损,将智能办公、智能生产、智能出行、智能生活融于一体;
在校园,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为师生们不论远、近距离的探讨互学,为丰富学子的想象、扩宽视野、增长知识插上了腾飞双翅。
每天清晨,城市乡村,当小儿、学生、中老年、职场人被清新欢愉的手机铃声、电子钟表歌声唤醒,那妙不可言的充萦脑际的乐曲歌音,即激励着所有人,去创造更异彩多姿的奇迹!
一切的一切,不一而举……
这惊天动地、覆地翻天的美好,让城市、农村的信息互通成了一个“朋友圈”,让全球沿海、边境互增友谊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迅捷了、生产便利了、生活多彩了,老人欢笑了,学生精气神足了,农家销路宽广了,市民处理日常事便捷了,海内外同胞探视不仅需渡水跨洋了。
祖国新态让我入夜却激动难眠,窗外星空映衬明月,一片清辉扑来床前。
76龄的祖国呀,您安泰,您壮美,您醉了民心!
2025年9月中旬写于车城十堰

作者肖爱民,女,汉族,1955年生,湖北丹江口人。大专文化,无党派人士。历任知青、民办教师、工人、科员、群众文化“助理馆员”(初级技术职称)、“馆员”(中级职称),任茅箭区级文艺、理论刊物编辑。2000年调十堰市茅箭区委宣传部,任副科级干部。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长篇通讯、论文等,曾分别被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电台采用,有的获奖,撰写的长篇通讯如《不悔之歌》等曾分别被十堰市委书记和市委宣传部长签署列为全市党建展览文。著有《茅箭,我向您报告》《茅箭风物志》(名胜卷、古迹卷、物产卷)。曾分别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理论骨干”“文明职工”“优秀通讯员”“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责编:槛外人 2025-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