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刺之恋
作者: 阿庆
“骆驼刺能吃吗?”
“可得。”一个说浓厚四川话的人回答。
“骆驼刺满身是刺,怎么吃?”
“朗格吃?粉碎,蒸成馍馍吃。要是能拌上点白面、玉米面、豆面,那就算是打牙祭了。”
以上是1986年,我任作试处长时,到林业站和四川籍老职工李德云站长协调工作后,聊到东风航天城困难时期吃骆驼刺的事。原先我对东风航天城官兵吃骆驼刺总是将信将疑,故一直想找亲身经历过的老同志问个水落石出。
“好吃吗?”我傻傻地问了一句。
李德云嘿嘿一笑说:“你是晓得的,那时莫得东西吃,保命,管啥子好不好吃哟。要说好吃,沙枣好吃,但上级下令不让打了。甘草、骆驼刺、芦苇啥子都吃过,但感觉还是骆驼刺最好吃,没有怪味,有营养。”说完他顺手从床头拿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书本上的数字念道,“骆驼刺营养测定值:钙1.53%,磷0.15%,无氮浸出物46.24%,粗纤维21.56%,粗脂肪1.95%,粗蛋白质12.56%。你听咯,营养好得很呢。”
我瞄了一眼,发现他的桌子上床头边放着不少有关林业苗木的专业书籍,其中一本是后勤部王学斌副部长主编的《东风场区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我顺手翻了翻,看到上面的编著成员中赫然写有李德云的名字。
他瞅了我一眼说:“领导怕饿死人,就发号施令,老家有门路能填饱肚子的,都可以回去。我老家在四川,天府之国。老婆写信叫我回去,说不要在这里饿死了。”
“走没走?”
“老子才不走呢!我走了林业站咋办嘛?老子曾经当着张司令的面发过誓,一定要让东风航天城绿起来,让你们这些搞卫星发射的人看到花,吃到果,房前屋后有绿荫。我给老婆写信说,我们这里有的是骆驼刺,可填饱肚子。你一个人在家带两个瓜娃子,太辛苦啦,也到这里来吧。你还别说,后来组织照顾,真的把老子的老婆调来了,放到10号幼儿园。”
“你真的让老婆到戈壁滩吃骆驼刺?”我一听,感到眼前这个矮小干瘦的黑脸老头还真逗。有人描述勇敢的人常用一句“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来形容,眼前的李德云是“明知东风苦,偏叫老婆来”。
“她来的时候,条件已经好多了,骆驼刺莫得吃了。”李德云乜了我一眼,“朗格,你想尝尝骆驼刺?”
我摇摇头说:“满身是刺,我可不敢吃。”
李德云诡秘一笑说:“老子尝过,是扎舌头。骆驼的舌头有一层角质层,人没有,牛羊没有。为啥子骆驼刺浑身长刺?我研究过,它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其他动物糟蹋,就只给骆驼吃。朗格有意思吧!老子还发现,骆驼刺不跟别的植物争地盘,专门长在戈壁滩的边边,就是为了给灰秃秃啥也不长的地方添上绿色。”李德云就像给他自己林业站初来乍到的战士上课似的,给我讲解了骆驼刺的功能。
我连忙点头说:“看来骆驼刺很有灵性。”
李德云继续说:“骆驼刺不怕暴晒,不怕寒冷,不怕干旱,不怕盐碱。老子看,它真像张贻祥老司令说的那样,骆驼刺嘛,顽强不屈,默默奉献,吸水少,贡献大,挡风沙,为戈壁提供绿色。”
停顿了片刻,李德云更是说出了一段令我另眼相看而且十分富于哲理的话:“戈壁滩上的一草一木都十分了不得。我嘛,喜欢土生土长的胡杨、沙枣、红柳、骆驼刺、沙棘、芨芨草,也喜欢引进的新疆杨、白杨、馒头柳、白腊、榆树、国槐、云松、侧柏、丁香、玫瑰、无花果、葡萄、苹果、苹果梨、李广李、临泽枣……”他如数家珍地扳着手指头数着他们林业站几年来引进的品种,最后说,“要问我最爱的是哪一种,告诉你吧,老子最爱的是骆驼刺。”
“最爱骆驼刺?”
“是的。我仔细观察过,戈壁滩上的所有植物中,最耐旱的是骆驼刺。即使在离10号十几公里远的戈壁滩,啥子都不长,但还能见到骆驼刺。你晓不晓得戈壁滩小沙包是朗格来的?就是骆驼刺把它定住的。这里的年降雨量43.7毫米,而年蒸发量达到3413.1毫米。听明白啦,一年就下那么几滴雨,却是不到一天就蒸发掉了。你想想看,恁个环境还能长出朗格多的骆驼刺,你知道为啥子么?”
我摇摇头。
他瞅了我一眼,然后仰着头,略为深思后说:“它是叫……啥子……对了……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草本植物。”他吃力地说完,嘿嘿一笑,“反正呀,书本上的咱背不来。但我晓得,骆驼刺有一条非常特别,就是它的根长得特别深。你猜一猜,能长多深?”
“两三米。”
“往下。”
“五六米。”
“再下。”
“总不会深到10米吧!”
“最长能往下扎到15米深。”
“啊?”
“所以啊……骆驼刺厉害吧!”
听了这些有根有据连带有精准数据的话,我对李德云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骆驼刺也成为我十分敬重的戈壁沙漠植物。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我到弱水河边,专门到沙梁上找到一块长得密密麻麻的骆驼刺。我先是弯腰观看,最后索性坐于沙地,慢慢欣赏起眼前一兜兜的骆驼刺、
骆驼刺高约三四十厘米,体形不规则,似草非草,似木非木,怪不得书上说它是半灌木草本植物。它最为奇特之处是所有的枝条上均长刺。用“浑身长刺”来形容它,再恰当不过了。骆驼刺也开花结果,花朵就开在刺的顶端。骆驼刺也长叶,呈圆卵形,但叶片远没有刺多。一棵骆驼刺上有多条枝丫、数个绿叶、几朵小花,再加上众多尖尖的刺,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神奇架构和绝妙图案。再仔细欣赏它的花,有的红,有的粉,有的紫,有的黄,精巧玲珑,十分可爱,把骆驼刺打扮得非常漂亮。至于它的根部,我看不见。要是按照李站长说的15米深的话,我望了望沙梁,它能扎到沙梁底部两三米以下。
我左看右看,突然间,眼前这簇绿色小植物上,蹭地跳出一个小精灵。小精灵朝我眨了眨眼,伸了伸腰,越变越大,竟然变幻成我十分熟悉的李德云,并幻影出李德云不寻常的人生轨迹:
李德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四川山村走到了抗美援朝前线。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被志愿军杨勇司令员选为警卫员……
李德云从朝鲜回国,乘火车,坐卡车,随着孙继先将军的队伍,来到了青山头下的戈壁荒滩安营扎寨,当上了油机操作手……
李德云被分管绿化的首长看中,任命他为刚组建的东风林业站的站长。李德云带领七个兵,挥锹垦地,精心培育出第一批绿化苗木……
李德云正在组织育苗,一个瘦小的女人急匆匆地直奔而来,怒气冲冲地说:“二娃子生病住院了!”说完,拉着他就跑。李德云说:“老婆子喂,家里的是我的娃子,这里的树苗也是我的娃子。你再等我半小时,等我把这些树娃子的事安排好了,就立刻回去。”说完,他挣脱了老婆的手,又返回到育苗地里了……
李德云脱掉军装,改为职工。从此,东风有了一个独特的单位,每周点名时,一个不穿军装的职工呼点着排长、班长和战士的名字……
李德云站在林业站350亩的苗木地旁,指挥着一辆辆满载苗木的卡车,向各个点号驶去……
李德云作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1987年2月将启程去北京参加授奖表彰大会去了。在东风火车站,老婆来送行,把他拉到一旁说着永远说不完的嘱托,直到上车铃响,李德云才得以和送行的首长握手道别……
李德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铿锵有力地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东风航天城已经变成戈壁‘小江南’,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目标……”
李德云退休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林业站……
李德云站在问天阁广场上,挥舞着一束鲜艳的红柳花,满怀激情,欢送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
李德云两眼紧紧地盯着航天员登上了专用车辆,在礼宾摩托的引领下,离开问天阁,转向两边栽种有青松翠柏的南环路,穿过宏伟的航天纪念塔,朝航天路徐徐开进……
航天路南的飞天公园,盛开的鲜花为航天员祝福;航天路北的揽月湖畔,沙沙作响的胡杨林为航天员欢唱。跨过弱水友谊大桥,两旁的红柳开着粉红紫白的花朵,沙枣树喷出黄花的芳香,沙柳枝条婆娑起舞,白杨昂首挺立,望着航天员登上神舟飞船……
2025年8月25日 于北京市辰芳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