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前立柱村, “娘娘”的传说藏着动人的奇幻,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桃花父母早亡,童年生活坎坷,却有苍子花遮雨、麻线自动成绳的“神灵帮衬”;相貌丑陋,最终却在选娘娘时蜕变成 “仙女模样”,苦尽甘来。这则传说,体现着“善有善报、困境终散” 的朴素哲理。
2025年9月23日,秋雨簌簌,在前立柱村,我见到了村中长者刘召宽,与他拉起了这个传说。刘召宽,男,生于1937年10月,现年88岁。】

刘召宽(左)在接受本文采访人专访(2025年9月23日摄)

刘召宽在讲述“娘娘的传说”(2025年9月23日摄)
采访人:刘大爷您好!打扰您啦。您一直生活在前立柱村里吗?
刘召宽:是啊。我出生在前立柱村,从小放牛,长大了,干过瓦匠,种过地。可以说,我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村。
采访人:您什么文化程度?
刘召宽:我一天学也没上。现在认识些字,都是自学的。
采访人:咱村流行的“娘娘”的传说,是有事实基础的,还有完全虚构的?
刘召宽:应该是有些事实基础。村里出了“娘娘”,皇上赏了三件宝物,一对石狮、一对石鼓、一对石宝瓶。这些物件被安置在村里的不同位置,我见过这些东西。可惜的是,这些精美的物件,在“四清”时被砸了。当然,今天的传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肯定添加了一些演义的成分。但这也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讲起来绘声绘色,更便于流传。
采访人:今天想请您跟我聊聊这个传说,还有您知道的相关事儿,行吗?
刘召宽:行啊!村里“娘娘”的传说,我最早是听俺娘讲的。俺娘喜欢听书,她在村里听到的故事都回来说给我听。还有,这事儿咱村老少爷们儿都熟,我小时候跟着长辈在村口老槐树下乘凉,老人就讲这个。那时候听得入迷,连饭都忘了回家吃,现在,我也常对村里的年轻人讲,不能让这故事断了根。
采访人:被挑选进宫前 ,“娘娘”叫啥名?她小时候家里是啥情况呀?
刘召宽:她叫什么名,这在流传的传说中基本没有人提到。有人叫她桃花,可能是为了讲述方便吧!桃花出生的时候,天上的太阳刚爬过山头,她家的草屋顶上突然金光闪闪,还飞来一只凤凰,院子里的桃花也一下子全开了。她爹一高兴,就给她取名 “桃花”。可惜桃花命苦,六岁那年爹娘都没了,跟着哥哥过,后来哥哥娶了嫂子,她就帮着家里去村东山上放猪。

采访人:村里有几处地名,比如“猪山”“马虎墩”,跟她放猪有关系吗?
刘召宽:咋没关系!村东的山岭,原先就叫东山,后来因为桃花放猪,才叫 “猪山”呢。现在有人写作“朱山”。桃花放猪那阵儿,有俩土墩子,村人叫 “马虎墩”——“马虎” 就是俗称的狼。“猪山”,在村东,离村也就是1公里路。“马虎墩”有两个,“猪山”南面和北面各一个,“猪山”和“马虎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0.5公里。北面的“马虎墩”,后来被损毁了,现在看不出“墩”的形状了。
桃花在“猪山”放猪,开始的时候,有两条狼老跟着猪群捣乱,桃花急得直哭。后来不知咋的,狼不捣乱了,反倒蹲在南北俩土墩上看管猪群,猪再也不敢乱跑了,吃的又肥又壮。打那以后,那俩土墩就叫 “南马虎墩”“北马虎墩”,到现在咱村里的人还这么叫呢。

采访人:除了狼帮着看猪,您还听过桃花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
刘召宽:捻麻绳!桃花嫂子一开始觉得她放猪轻松,就每天给她几缕麻,让她边放猪边捻绳。后来嫂子给的麻越来越多,桃花忙不过来,就把麻挂在酸枣树上,谁知收工时去取的时候,麻居然变成捻好的麻绳了。还有躲雨的事儿,说有一回下大暴雨,桃花在山上没处躲,结果一棵苍子突然开了大花,桃花来到花底下,一点都没淋着。不过这说法有点玄,老一辈人传的时候,都说 “是桃花心善,有神灵帮衬”。

采访人:听起来挺玄。还有什么奇妙的事情?
刘召宽:还有个说法,酸枣树的倒勾变直了。最初的时候,桃花每天去放猪,路过酸枣树林时,衣服经常被树上倒垂的刺针划破,并因此遭嫂子责骂。正在桃花苦恼之际,树勾竟慢慢向上伸直了,衣裳再也没被勾破过。她嫂子见她衣裳没了破洞,还纳闷问她 “咋最近麻捻得顺,衣裳也整齐了”,桃花说 “树不勾人了”,嫂子还不信,自己去山上看,见那酸枣树倒勾真的全直了,才咂着嘴说 “真是奇了,这是老天帮衬桃花呢”!
采访人:桃花后来是怎么被选成娘娘的?听说她之前长得不好看,后来又变漂亮了?
刘召宽:是这么个说法!说桃花长大后,脸上长了疤痕,头上还长了疥疮,没人愿意跟她说话。后来朝廷来选娘娘,桃花要去试试,她哥嫂都极力阻拦,说她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结果桃花回家后,洗了头,一搓,头上的疥疮嘎渣全掉了,露出一头乌黑的长发,脸也变粉嫩嫩的,跟仙女似的。到了县衙后,选拔官一看见她,就说 “这个女子是娘娘的命”,派八抬大轿把她送回村,第二天再送进京。那时候村里都沸腾了,觉得桃花终于苦尽甘来了。

采访人:桃花进宫后,村里有没有留下跟她有关的东西?
刘召宽:有!刚才说了,当年,皇上赏了村里三件宝物。石狮子威风凛凛,眼睛瞪得溜圆,石鼓上还刻着花纹。可惜啊,这些东西后来全毁了,现在只能在村口老地基那儿找着点碎块。
采访人:这个传说为什么久传不衰?
刘召宽:因为桃花心善啊!她小时候苦,跟着哥嫂过,嫂子有时候刁难她,她也不记仇,全力帮着家里干活。老辈人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后辈:做人要行善,不管日子多苦,都别丢了良心。这故事是咱村的文化根。
采访人:现在,村里还有小孩听这个传说不?
刘召宽:老人还在讲啊!跟小孩子讲 “娘娘放猪” 的事儿,讲地名“马虎墩”“猪山”的来历。前两年还有人来村里拍视频,问到这个传说,说要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不过,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经商了,他们对这些传说没有大兴趣。

采访人:刘大爷,谢谢您!今天跟您聊了这么多,让我知道了好多传说里的细节,太感谢您了!
刘召宽:客气啥!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会继续讲下去!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总编辑、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