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黄海之滨的铁甲巨舰敞开舷门,当长安街头的似锦繁花映亮晨光,两种看似迥异的秋日景致,在作者强军先生的笔下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家国交响。
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串联起青岛舰艇开放与北京国庆花展两大盛事,既有西宁舰雷达阵列的科技锋芒,也有“祝福祖国”花篮的民生温度;既刻画了退伍军人敬军礼的肃穆瞬间,也记录了孩童在花境旁嬉戏的鲜活场景。作者巧妙地以“铁甲”喻强军之盾,以“繁花”绘民生之美,让“守护”与“幸福”的深层关联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家国安宁的礼赞、对盛世中国的自豪。
在新中国76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这篇文字不仅是对两场秋日盛会的生动纪实,更成为无数国人心中“国之强大、家之安宁”的情感共鸣。读罢便知,所谓盛世,正是有铁甲护航岁月,让繁花装点日常。(330字)
【散文】铁甲与繁花共舞:
秋日里的家国交响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九月的风掠过渤海湾,又拂过天安门广场的地砖,在黄海之滨的青岛与千里之外的北京之间,悄然编织起一曲雄浑而温婉的交响。当青岛奥帆中心的码头迎来铁甲巨舰的开放日,当长安街沿线的花坛在晨光中舒展枝叶,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却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氛围里,共同书写着家国安宁与岁月静好的篇章。
青岛的秋晨带着海雾的清冽,奥帆中心码头早已排起了长队。人们攥着预约成功的凭证,目光越过碧波,投向那两艘静静停泊的舰艇——舷号117的西宁舰与舷号539的芜湖舰,如两位披甲的卫士,在朝阳下泛着沉稳的金属光泽。一位白发老者牵着孙子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当年我在部队服役时,哪见过这样的先进装备。”孙子则举着望远镜,鼻尖几乎贴在栏杆上,嘴里不停念叨着“相控阵雷达”,那些从科普书上看来的词汇,此刻终于有了具象的承载。
登舰的脚步轻而肃穆。西宁舰的甲板宽阔平整,052D型驱逐舰特有的方形相控阵雷达阵列如同敏锐的眼眸,无声诉说着“中华神盾”的科技底气 。解说员的声音清晰有力:“这艘舰集成了多种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能担负编队指挥、区域防空等多重使命。”在狭窄的舱室通道里,年轻的水兵正细心擦拭着仪器,他们的肩章与舰徽在灯光下交相辉映。有参观者轻声询问日常训练的细节,水兵笑着回答:“每一次出航都是实战化演练,守护海疆就是守护家园。”这句话让人群中的退伍军人李明敬了个军礼,他的老军装口袋里,还装着四十多年前的舰艇合影。
甲板上,一对夫妻正帮孩子与舷号合影。母亲特意给孩子穿了海魂衫,父亲则在一旁叮嘱:“记住这上面的数字,117,西宁舰,这是咱们国家的底气。”不远处,几位摄影爱好者正对着舰艏的主炮调整镜头,试图捕捉铁甲与浪花相遇的瞬间。按照规定,舰艇内部禁止摄录像,但人们依然用目光仔细描摹着每一处细节,将这份震撼刻进记忆。临近中午,码头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阳光下的舰体投射出修长的影子,与奥帆中心的白色帆体构成了刚柔相济的画卷。
与此同时,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另一场盛会正在悄然酝酿。9月2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长安街,“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已然绽放身姿。18米的高度直入云霄,篮体南侧“祝福祖国1949-2025”的字样格外醒目,北侧“普天同庆”的题字则呼应着人们的心声。园艺师们正做着最后的整理,指尖拂过花瓣上的晨露。总设计师蓝海浪在花篮旁驻足,目光扫过篮中首次亮相的葫芦、南瓜与辣椒,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蔬果,与牡丹、月季一同构成“蔬果飘香、繁花似锦”的图景,恰是对丰收中国的生动诠释。
长安街沿线,10组立体花坛如珍珠般串联成线。建国门附近的花坛再现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的场景,银色的“探测器”旁簇拥着紫色鼠尾草,象征科技与梦想的交织;复兴门处的花坛则铺展出血色的枫叶与金黄的麦浪,勾勒出祖国山川的大美轮廓。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正对着“禾下乘凉”主题花坛拍照,花坛中饱满的稻穗由仿真材料制成,却依然透着沉甸甸的丰收气息。“去年在电视上看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今天看到这个花坛,特别有感触。”她的话语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5座常态化月季景观桥区已是花团锦簇,粉的“绯扇”、黄的“金奖章”在秋风中摇曳,引得蜂蝶流连。园艺工人张师傅正给月季修剪枝叶,他手上的老茧是三十年护花生涯的见证:“这些月季能开到来年霜降,得精心伺候着。”他指着桥栏上的花箱介绍,今年全市用了2100余万盆花卉布置景观,从育苗到摆放,一百多个工种的人都在为此忙碌。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花坛在灯光映照下更显璀璨,散步的市民放慢脚步,孩子们在花境旁追逐嬉戏,笑声与花香一同弥漫在街头。
青岛的舰艇将连续开放三天,北京的花卉布置迎来了客流高峰。两个城市的场景在社交媒体上相遇:青岛的网友晒出与西宁舰的合影,配文“此生无悔入华夏”;北京的游客发布了大花篮的延时摄影,标注“国泰民安的模样”。一位母亲在朋友圈写下:“上午带儿子看了军舰,下午刷到天安门的花篮,他说‘妈妈,军舰保护我们,花儿装饰我们的家’。”简单的话语,道破了铁甲与繁花的深层关联——前者是守护安宁的屏障,后者是美好生活的注脚。
9月24日当天,青岛舰艇开放活动接近尾声。最后一批参观者登舰时,西宁舰的水兵们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当人群散去,舰艏的国旗在海风中招展,与远处奥帆中心的五星红旗遥相呼应。而在北京,“祝福祖国”花篮下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有人带着父母,有人推着婴儿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花篮底部45米直径的如意图案,仿佛将人们的祝福都收纳其中。
从黄海之滨的铁甲峥嵘,到长安街头的繁花似锦,两场秋日里的盛会,如同家国叙事的两极。西宁舰的雷达见证着科技强军的步履,天安门的花篮承载着民生幸福的期盼;青岛码头的军礼敬向守护家国的力量,北京街头的笑容源于国泰民安的馈赠。当海风与花香在九月的晴空相遇,我们读懂了:所谓盛世,正是有铁甲护航,任繁花绽放;所谓安宁,便是能于舰上见国威,于花中见民心。
这曲铁甲与繁花共舞的交响,终将在国庆的钟声里达到高潮,成为新中国76华诞最动人的注脚。而那些登舰的足迹与赏花的身影,早已将这份骄傲与喜悦,深深镌刻进每个中国人的心底。(2093字)
共2435字 2025年9月23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