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烟雨南浔(扩写版)
乾隆二十年的江南,梅雨来得比往年更缠绵些。雨水顺着沈家老宅的黛瓦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南浔镇笼罩在朦胧水汽中,运河上的乌篷船来来往往,船娘的吴侬软语隔着雨幕传来,平添几分愁绪。
沈梦依倚在绣楼临窗的贵妃榻上,纤指轻抚着手中的《纳兰词》,目光却飘向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海棠。今日是她十八岁生辰,府里早已张灯结彩,可她心里却莫名空落落的。
“小姐,表小姐来了。”丫鬟采薇轻声通报。
珠帘轻响,林婉清袅袅走进来。她身着淡紫色绣玉兰衣裙,发髻上的珍珠步摇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梦依,前厅宾客都到得差不多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发呆?”
梦依回头,露出一抹浅笑:“婉清姐姐,我只是想再清静片刻。”
婉清在她身旁坐下,握住她的手:“我晓得你的心思。听说今日姑父请来了苏州、杭州不少青年才俊,说不定就有合你眼缘的。”她顿了顿,压低声音,“特别是顾家那位公子,听说才貌双全,刚从京城游学归来。”
“顾家?”梦依微微蹙眉,“可是那个与咱们家素有来往的北方顾家?”
“正是。”婉清眼中闪过一丝羡慕,“顾家虽是商贾出身,但顾公子却是读书人,气质不凡。姑父这次特意请他们来,怕是存了结亲的心思。”
梦依轻叹一声,起身走到妆台前。镜中的她眉如远山,目若秋水,一身水蓝色衣裙更衬得肌肤胜雪。采薇为她簪上一支碧玉簪子,轻声问:“小姐今日怎么心事重重的?”
“我也不知道。”梦依望着镜中的自己,“总觉得今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前厅里,丝竹声声,宾客云集。沈老爷正与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相谈甚欢。那男子身旁站着一位年轻公子,约莫二十出头,身着月白色长衫,腰系玉带,眉目如画却带着几分清冷。
“梦依,快来见过你顾世伯和顾家公子顾长歌。”沈老爷笑着招手。
梦依微微抬头,恰与顾长歌的目光相遇。那一瞬,仿佛厅内的喧嚣都远去,只剩下他深邃的眼眸,如寒潭般让人看不透,却又忍不住想要靠近。
“梦依见过世伯,见过顾公子。”她盈盈一礼,声音如珠落玉盘。
顾长歌拱手还礼:“沈小姐有礼。”他的声音清朗,却带着疏离。
宴会过半,梦依觉得气闷,便悄悄来到后花园。雨已停歇,月光透过云层洒落,园中的海棠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她漫步至荷花池边,却意外发现顾长歌早已在那里,正凝望着池中残荷出神。
“顾公子怎么不在厅内饮酒?”梦依轻声问道。
顾长歌转身,月光下的他更添几分清冷:“在下不喜喧闹。倒是沈小姐,为何也独自来此?”
“我与公子一样,偏好清静。”梦依走近几步,鼓起勇气问,“听闻顾家久居北方,不知此次南下所为何事?”
顾长歌的眼神微微一暗:“家父有意将生意南扩。此外...”他顿了顿,“也是为避北方战乱。”
二人沉默片刻,顾长歌忽然道:“沈小姐可相信命运?”
梦依一怔:“命运?”
“有时人与人相遇,看似偶然,实则早已注定。”顾长歌的声音低沉,“就像今夜我本不该来此,却还是来了。”
梦依正欲追问,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顾府的家丁急匆匆跑来,在顾长歌耳边低语几句。顾长歌面色顿变,向梦依匆匆告辞:“沈小姐,家中有急事,恕长歌失陪。”
他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梦依站在原地,心中莫名失落。她低头,发现地上落着一块玉佩,拾起一看,正是顾长歌随身佩戴之物。玉佩温润,刻着复杂的花纹和一个清晰的“顾”字。
“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梦依轻声自语,将玉佩紧紧握在手心。
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幕都被躲在假山后的林婉清看在眼里。婉清攥紧了手中的丝帕,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当夜子时,沈府突然火光冲天。火势从东厢房迅速蔓延,哭喊声、呼救声响成一片。梦依在逃生途中想起年幼的丫鬟小翠还在偏房,毫不犹豫转身去救。就在她抱着小翠冲出火海时,一根燃烧的房梁轰然倒塌...
第二章 乱世烽火(扩写版)
梦依醒来时,已是三天后。剧痛从脸颊传来,她挣扎着想抬手触摸,却被一只有力的手握住。
“别动。”外祖母慈祥而疲惫的声音响起,“孩子,你昏迷三天了。”
梦依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是在外祖母家的旧宅里:“祖母,我...我的脸...”
外祖母眼中含泪,轻轻抚摸着她的手臂:“梦依,活着就好。沈家...沈家老宅烧没了,你父亲他...他没能逃出来。”
梦依如遭雷击,泪水无声滑落。她想起那夜的大火,想起父亲最后慈祥的笑容,心如刀割。
“顾...顾公子可曾来过?”她颤声问。
外祖母叹了口气:“顾家派人送来些银两,说是聊表心意。顾公子他...他随父亲回北方了。”
梦依的心沉入谷底。她挣扎着要起身,外祖母连忙按住她:“你现在需要静养。好在婉清那孩子心善,答应接你去她杭州的别院休养。”
半月后,梦依戴着面纱,随婉清来到杭州。西湖的景色依旧明媚,可她的心却如死水。更让她心痛的是,婉清告诉她,顾长歌已经定亲,对方是京城权贵之女。
“梦依,不是姐姐说你。”婉清一边为她斟茶,一边柔声道,“顾家那样的门第,怎会娶一个容颜尽毁的女子?你还是死心吧。”
梦依默然不语,手中的茶杯却微微颤抖。夜深人静时,她独自对镜解下面纱,镜中的左脸布满狰狞的疤痕。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取出顾长歌留下的玉佩,紧紧握在掌心。
就在她绝望之际,外祖母旧识的介绍下,一位隐居西湖的老医女愿意为她诊治。老医女姓白,医术高超,性情却古怪。
“这伤,老身能治。”白医女仔细检查后说,“但需要三年时间,而且过程极其痛苦,你可受得住?”
梦依坚定地点头:“只要有一线希望,梦依绝不放弃。”
治疗的过程确实痛苦万分。每日的药浴、针灸、敷药,都让梦依痛不欲生。但想着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站在顾长歌面前,她咬牙坚持下来。
时光荏苒,转眼两年过去。梦依的脸伤渐渐好转,虽然仍有淡淡疤痕,但已不复当初的可怖。这两年间,她不仅跟着白医女学医,还暗中打理外祖母留下的绣庄,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乾隆二十二年春,梦依意外得知一个消息:顾家因卷入朝堂斗争,家道中落。更让她震惊的是,顾长歌并未如婉清所说已经定亲,而是这两年一直在暗中寻找她的下落。
“婉清姐姐为何要骗我?”梦依心中升起疑云。她决定亲自北上,查明真相。
临行前,白医女交给她一封信:“老身与京城济世堂有些交情,你若有难处,可去找他们。”
梦依踏上北上的船只,望着渐行渐远的江南,心中百感交集。她不知道,这一去,不仅将揭开当年的真相,更将卷入一场波及朝野的巨大阴谋...
第三章 京城迷雾(扩写版)
京城的秋天,比江南萧瑟许多。寒风卷起满地落叶,打在匆匆行人的身上。梦依裹紧披风,站在顾府门前,心中忐忑不安。
曾经的豪门府邸,如今朱门紧闭,门可罗雀。她叩门良久,才有一个老仆颤巍巍地开门。
“姑娘找谁?”老仆警惕地问。
“请问顾长歌顾公子可在家?”梦依轻声问。
老仆叹息摇头:“公子三个月前就离京了,说是要去江南寻人。老爷病重,在城郊别院休养。”
梦依心中一震。长歌果然去找她了!她急忙问:“可知顾公子去江南何处寻人?”
老仆正要回答,突然街角传来马蹄声。一队官兵疾驰而来,为首的中年男子面目阴沉:“奉旨查抄顾家,闲杂人等速速离开!”
梦依被粗暴推开,眼睁睁看着官兵冲进顾府。她在混乱中躲到对面茶馆,心乱如麻。
“姑娘是顾家什么人?”茶馆老板低声问。
梦依灵机一动:“我是顾家远亲,特来投奔。请问顾家这是出了什么事?”
老板四下张望,压低声音:“顾老爷得罪了和珅大人,被按了个通敌的罪名。姑娘若是顾家亲戚,还是快些离开这是非之地吧。”
梦依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不知不觉来到白医女介绍的济世堂。掌柜看过信后,态度顿时恭敬起来:“原来是白先生的弟子。姑娘若要打听顾家的事,或许可以去大栅栏的悦来客栈,那里南来北往的消息最是灵通。”
悦来客栈里,梦依偶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林婉清的兄长林明远。明远见到她,先是一惊,随即热情相邀:“梦依妹妹,真是巧遇!婉清常念叨你呢。”
酒过三巡,明远醉眼朦胧地说:“梦依,你可知道,当年沈家那场大火...嗝...不是意外...”
梦依心中巨震,表面却不动声色:“明远哥哥喝醉了,尽说胡话。”
“我没醉!”明远激动地拍桌,“那夜我亲眼看见...看见有人往沈家柴房泼油...可是父亲不许我说...”
梦依强压心中惊涛骇浪,柔声套话。明远终于吐露,那夜他看见一个身形酷似顾府管家的人在沈家附近鬼鬼祟祟。
这个信息让梦依心如乱麻。如果大火与顾家有关,那长歌为何又要寻她?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当晚,梦依在客栈房间仔细端详那块玉佩,突然发现玉佩边缘有个极小的机关。她轻轻一按,玉佩竟然从中打开,里面藏着一卷细小的绢纸。
纸上只有寥寥数字:“和珅罪证,藏于碧云寺。”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射进一支冷箭,擦过她的手臂钉在墙上。梦依吹熄蜡烛,躲在窗后,看见一个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危险的漩涡。而远在江南的顾长歌,此时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第三章完,后续将逐步揭开大火真相、顾家冤案以及梦依与长歌在乱世中的情感纠葛。),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