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桂堂主”桂月说桂
文/解超
我的书房被命名为“双桂堂”后,自然,我便成了“双桂堂主”。
我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双桂堂”的时候,也就是我真正打心底爱上桂花树的时候。但是,我对桂花树的爱意却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近乎十年的漫长过程。可以说,我俩是漫热型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才是最牢固的、最靠得住的关系。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当初我与桂花接触实属偶然,坦白讲,就是为了占便宜。当然是占朋友的便宜了。
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建了一个数百亩大的苗圃,其中栽了许多桂花,我时不时地到他的苗圃转游。十六年前正是苗木市场走高、桂树最贵的时候,我重修了乡下父辈传下来的老屋,院子需要绿化,开苗圃的朋友送来了两株在当时可值四五千元的桂树。起初,我担心南方的树在咱这儿活不了。谁知,安全地过了第一个冬,后来竟然长势很好,年年花开繁盛,过往的行人无不赞慕。为了以示感激,我每逢这个朋友就夸桂树给我及家里带来的荣耀,他便认定我特别喜欢桂花。
一三年的春夏之间,我又在县城的北环路建了所院子,他又送来了两株桂花。
现在,乡下的两株和县城的两株都已茶碗口粗了。时间长了,前来串门的亲、朋、好、友都以为桂花是我的最爱,总乐于和我谈论关于桂花的知识、故事、诗文。慢慢地我真得爱上了桂花,且越来越喜爱了,她的干净、温润、高洁、优雅、美好、吉祥、如意、坚贞、香幽等特质都成了我的人格追求。
平日里许多戏称我“文人”的朋友,又开始戏称我“双桂堂主”了。试想,“双桂堂主”若对桂花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可就真正愧对这个雅号了。
哎,时间真快,又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农历八月被文人称作桂月,因为是桂花飘香的月份。
桂花花型很小,单层的花瓣十分俏丽,一组组小花组成花序,花序八九朵到十余朵不等,品种不同花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异:金桂深黄若金,银桂洁白如玉,丹桂橙红似火,四季桂淡黄如蜡。每当金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小精灵如洒满银河的繁星,压满枝头、清香尽散。桂花的香是我仅知的花木中香味飘得最远的。人常说“院中一株桂、中秋满街香”是也。

传说桂花是月亮上的尤物。庾信在他的《终南山义谷铭》中就称月亮为“桂月”。传说月中有一棵很大的桂树,高五百丈。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玉帝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吴刚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总是依然如故,每临中秋,仍馨香四溢,足见桂树生命力之旺盛。每年只有到了中秋这一天,吴刚才被获准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后来,吴刚被封为月中管理桂树的大仙,还掌握了酿造桂花酒的技术,再后来英山下勤劳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动了吴刚,吴刚才把桂花酒传向人间。所以桂花还有了“收获”的寓意。
在外国人的眼里桂树还有爱情的含义。相传宙斯之子阿波罗被爱神之箭射中而爱上了河神之女达芙妮,但是达芙妮却因为害怕而逃开。伤心的阿波罗在河边弹起了竖琴,悠扬的琴声吸引了达芙妮过来聆听,可是当阿波罗再过来追她时,达芙妮还是逃走了,阿波罗在后面追赶。达芙妮的呼喊声惊动了河神,河神将达芙妮变成了一颗桂花树。阿波罗非常内疚,于是一直伴随在桂花树旁。
桂树在中国那可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关于桂树是崇高美好、吉祥如意的说法很多。例如:因“桂”谐音“贵”,所以桂花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有些地方的习俗新人出嫁要佩戴桂花,寓意则是“早生贵子”。又如:因桂树叶子碧绿油润,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用“折桂”借喻举子高中状元。
这里补充说一点,“折桂”和“问鼎”虽然都有获胜成功的意思,但又有质的区别。“折桂”指文人考取功名,“问鼎”则是武将获得政权。桂有文化寓意、鼎是政权的象征。
我们的古诗文中关于桂花的句子很多。我个人认为最为有名的当属唐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和南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可以说赋予了人类对桂花极美好的情感。
中国人喜爱桂花由来已久。有资料显示,桂花在我国的栽种已有二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原先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改革开放后桂花开始大规模北移,现在西宁兰州及渭北冀中一带都有种植,且以金桂银桂丹桂为主。听说为了耐寒抗旱防病虫害,北方的桂树多为女贞树上的嫁接。桂树乃叶子常绿的灌木,花又奇香,南方人大都喜欢。咸宁、苏州、桂林、信阳、南阳、合肥、马鞍山、南通、苏州、泸州市、广元、老河口、杭州等大小二十多个城市都将桂花作为了市花;北方的秋冬,草枯叶落、满眼萧杀,人们对四季常青的树木自然更是喜爱,桂树理所当然地位列其中。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点不假,桂林的确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但我想,桂林能作为一座城市的名字,这个城市的其他美自不必说,起码她的美首先不在山水,而在连片的桂树林,且这连片的桂树林绝对有她天下独一无二的妙处,还有她对天下的广泛影响。要不然,“桂林”怎能和胎痣一样作为一个城市的名字?“桂”又怎么能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一个非省会城市的名字、一个树的名字(不是以山、也不是以河)竟可以作为一个省(区)的简称,这在古今的中国都绝无仅有!足见桂花在广西、在西南、在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
国人眼里和心里的桂树都是尊贵的。她不仅叶子碧绿、花色白黄红养眼,而且香气浓郁溢鼻。据说桂花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22种氨基酸、15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的酶、生长素等,中医也认为桂花具有生津健胃助消化活血益气的作用。以她为辅料与南方的许多饮食主料联姻,成就了我国无以数计的美食名吃。例如: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羔桂花粥桂花糖桂花藕桂花鸭桂花鸡......等等,难以数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桂树的知识和故事知道的越来越多,心里自然也就越来越喜爱桂树。于是,一四年我将自己的书房正式命名为“双桂堂”。许多朋友认为名实相符,大加赞赏。其实,咱本就是一个俗不可耐的人,一生只有一个“雅趣”一一一读书,所谓的书房也是早就有之。在院中栽桂树也不是咱有意地附庸风雅,而是生活对咱和桂花的常态安排。这个安排也附合一个简单的哲学原理: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偶然是必然的外现,必须是偶然的结果。谁让你与桂花有如此粘糊的缘分?或许,暝暝之中我和桂花本就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基因,或前世就有某个约定。
老朋友们都知道,买书、读书是我从小的爱好和习惯,几十年从未终断。我的“双桂堂”位于镇东十一组北环路小区最后一排的东北角,这里人迹少至,几无喧嚣,墙外就是大片的庄稼地,推窗远眺总能嗅到泥土的气息,四季的更迭总能早早感知。我一但和她相拥,可以静到能听见一苗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不说以前,仅近年来,我在“双桂堂”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典籍、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完成了近百万字的诗文创作,她真正成了我灵魂安放的地方。每每走进她的怀抱、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之中,瞬间,就会忘却生活中的所有烦忧,这个时候确实是我最最幸福的时候。身边的许多书画家老师和朋友,例如:杨隆山、刘季祖、付平、庞春茂、常仕伟、李庭武、杨勇、徐坡、马新芽、宋宝群、林汉忠、余安厚、李平定、段锦平、何康林、叶晓林、刘龙刚、姚明、肖平、唐玺、毛凯歌、杨俊宇等等,数年来给我赠送了几十幅他们的墨宝。我自制了一个高大的屏风,专挂他们的书画作品,隔三差五地更换,特别是我专为“双桂堂”自撰的几幅联“乱云不遮月、闲人自开怀”,“心去烦忧书伴我、性至狂狷笔生花”,“临窗送昏晓,开卷知古今”,“淡茶细品方有味,挚友不招自会临”悬挂其中,那个赏心呀、那个悦目呀,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双桂堂”让我远离尘嚣,让我平心静气,让我不贪物质的重负、不慕虚名的浮华,让我活得更加人性、更加自由和独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己与书籍、与桂树溶为一体了,可以说是书籍和桂树成就了我的今天!看来,我今后的生活中也绝对不能没有书香和桂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老朋友们大多都知道,我的活动圈子一直很小、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也很不讲究,但唯独对交朋友特别苛刻。今天,我的条件放开了,不管尊卑贵贱、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你喜欢书籍和桂花,都可以作客“双桂堂”,都可以成为“双桂堂主”的朋友。
解超,男,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省级某重点中学语文教师,后一直从事警察工作。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签约作家、周至县剧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