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村民的好干部 弱势群体的贴心人——魏小艳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纪实
在文安县滩里镇中滩里村,提起村委会委员魏小艳,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小艳是真把咱的事当自家事,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啊!”43岁的魏小艳,大专文化、中共党员,自2021年当选村委会委员,主抓村级综合服务站与民政工作以来,始终践行“群众事无小事,件件放心上”的准则,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基层干部的担当。
服务大厅“排头兵”:把便利送到村民手边
每天清晨,村委会综合服务大厅的大门还没完全敞开,魏小艳的身影就已出现在柜台后——这里是她服务村民的“主战场”。4300多口人的大村街,每天社保缴费、老年资格认证、低保申办、手续办理的村民络绎不绝……面对村民的各类需求,她总能面带微笑、耐心接待、细心解答、及时办理。
针对老年人不会操作手机缴费的难题,她把复杂流程拆解成“一步点这里、二步点那里”的通俗步骤,手把手教到老人学会;遇到村民对政策不理解,她用接地气的方言反复讲解,直到对方点头说“明白了”为止。为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她还为村里低保户、独居老人、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台账,详细记录家庭情况、需求与帮扶进度,每月至少上门走访1次,从未间断。
80岁的陈大娘行动不便,不知如何申请高龄补贴,魏小艳带着表格上门,帮老人填信息、拍照片、跑部门,直到补贴顺利到账;肢体残疾的张某想申请康复辅助器具,她主动对接镇民政所,全程帮着准备材料、跟踪进度,把拐杖稳稳送到张某手中。几年来,她累计为30户困难家庭解决了医保缴费、救助申领等难题,成了服务大厅里最让人安心的“大忙人”。
孤寡老人“暖心袄”:把关怀送到老人心窝里
“小艳比亲闺女还贴心!”这是独居老人时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寒冬的一个早晨,魏小艳上门走访时奶奶,发现老人家里暖气冰凉,室温低得让人发抖。她当即联系维修人员,守在现场盯着师傅把暖气修好,临走前还反复叮嘱“有问题随时叫我”。
回到家后,魏小艳越想越不放心——老人铺盖薄,夜里肯定冷。她当即抱出家里的新保暖被,冒着寒风再次赶到时奶奶家,握着老人的手说:“以后别客气,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老人红着眼眶,攥着她的手久久难以松开。
同年汛期,一场大雨将至,魏小艳心里最惦记的是低洼处居住居民和孤寡老人。她放下手头工作,冒雨挨家排查,发现冯大娘家屋顶漏雨严重,雨水顺着墙角往下淌。她一边联系临时安置点,一边帮老人收拾衣物、被褥,和同事一起把老人稳稳扶到安置点,直到确认老人住得安稳,才顶着雨珠往回走。
困境儿童“引路人”:把希望种进孩子心里
“魏阿姨,我又画了新画!”每次见到魏小艳,困境儿童小云总会蹦蹦跳跳地分享自己的作品——这份笑容背后,是魏小艳为孩子圆“绘画梦”的一路奔波。
小云是村里的贫困生,爱画画却买不起画本画笔,魏小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帮助小云实现学画画的梦想,她先是把自家孩子的画笔、画本送到小云手中;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正规指导,她四处打听,终于联系到镇上一家公益画室,又忙着帮小云办困难证明、整理绘画作品,陪着孩子去画室报到,还特意跟老师交代“孩子敏感,多鼓励她”。
得知有“助学教育基金”政策,魏小艳又动了心思:小云外婆靠捡废品供孩子上学,就算学画免费,画材也是笔开销。她当即向村书记报备,拿着小云的家庭材料、画室证明,一次次往镇民政所、县教育局跑——填申请表、核信息、盯进度,每周都打电话询问审批情况;基金通过后,她又陪着小云去县里办银行卡,帮着填信息、设密码,直到看着银行卡交到孩子手里,才松了口气。
四年多来,村里7名困境儿童都得到过魏小艳的帮扶:她组织志愿者上门陪伴,带孩子们理发、洗澡;联系爱心人士捐赠衣物、书籍、文具,帮孩子们圆“微心愿”。在她的关爱下,孩子们不仅感受到温暖,更在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坚守。魏小艳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基层干部的责任,把村民的“小事”当成“大事”,把弱势群体的“难处”当成“心事”。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不平凡的光彩,这就是新时代农村干部最动人的模样。
通讯员 杨耀树 何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