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作者:李亚辉
写在前面的话: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天,天津日报也发表了一个整版面的,(经多地采访我家族后)报道了《一个家族抗战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在上海多个场合也朗诵了由我外甥女胡艳和我共同创作的《忠勇之家,一个民族的抗战》也受到了社会一致的好评。并有幸被颛桥社区学校推荐参加了上海市第27届读书节,2025年上海书展。
红色回响,声动未来
上海市职工(市民)红色诵读大赛活动。还有朋友积极主动的制作美篇视频,宣传我家族的抗战报道以及,还有朋友为舞台上的集体表演朗诵这一节目,制视频,每个演员在舞台下排练和台上表演都是那么认真投入角色剧情之中。所有这一切都令我十分感动,深受鼓舞。另外,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还希望我能动笔写一下我父亲的有关抗战的故事。今天我就鼓起勇气写一点完成这任务。
我的父亲李月波,是河北省保定蠡县北齐村人。(1921.7-1997.3)是卢沟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是在这场烽火激战中佟麟阁将军的牺牲使我的父亲原本正居住在佟麟阁家中正在北京朝阳大学,求学,他原本设想毕业当一名律师,但卢沟桥的炮火打碎了我父亲的梦想。他毅然决然地与同学们到南京请愿,并受到何应钦的接见。自此他断然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贺龙120师的一名参谋。
我的父亲在军旅生涯中参加了一次最重要的战斗,这次战斗发生在1939年4月的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是八路军在平原地区第一次与日本军队的大型战斗,在八路军战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1939年4月22日,驻沧县日军第27师团第3联队800余人,分乘汽车50余辆进犯齐会地区,准备对八路军进行重点“扫荡”日军吉田大队被华北日军称为精锐之旅,因血洗南京城,每一个士兵都佩戴着一枚南京大屠杀的“勋章”。由于情报失误,吉田大队不知道他们已〝幸运地”撞进了正在休整的八路军大部队集结地。因为不久前120师主力刚从山西晋西北转移到河间地区休整。
贺龙元帅将吉田大队比喻为“送上门的礼物”,决心消灭这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军队。为南京大屠死难同胞报仇。
当我全军将士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磨拳擦掌,期待着战斗的打响。齐会战斗非常激烈,战斗连续打了三天三夜。日本军队不顾国际公约,悍然施放毒气,给我军将士造成伤害,贺龙元帅也在战斗中也是唯一的一次受伤。
这扬齐会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吉田大队除40多人狼败逃出包围圈外,其余都被歼灭。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致电朱德:〝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除宣战绩外,希转电尉勉为要。”随即又拨发给贺龙3000元医药费。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也参加了齐会战斗,由于白求恩大夫的参战,留下了许多关于齐会战斗的珍贵史料。据记载“他将战地手术台设在了离齐会村仅有3公里的真武庙。他除了吃饭和暂短的休息外,白求恩没有离开过手术台。当时战场炮弹接二连三地爆炸,白求恩却十分镇静地做手术。战斗连打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真武庙改建成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
齐会战斗以后,我的父亲也患了重病,经常生瘡疽,身体非常虚弱,又因当时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严重影响了行军及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领导出于对我父亲的关心,当时部队这样艰巨繁重的任务我父亲这样的身体是不能适应行军作战工作的,让我父亲回到家乡养病。也希望回到县里做一些别的工作,并说如有条件最好能做些敌工工作。在家乡养病,因部队经常转移以后联系地点就是可以通信给灵寿县岔头合作社叫杨经理。然后给我父亲写了介绍信和通行证,回到了原籍蠡县。当时家乡的13高小急缺人,然后负责本县教育的一位科长,后来任县长董国军就让我父亲到13高小当老师后又调到第1高小任教。后来第1高校当时也修岗楼,就解散回家。在这其间我父亲一直协助李吉符,扬万玉二位校长工作。敌人多次抓捕青年和工作人员,当时家乡处于无法隐避的状态。杨,李两校长要去大后方
暂时避一下,我父亲为了便于与我方人员联系,到了北京附近的长辛店,就在那遇到了张子光同志,(本县教育科代科长)经商量,我父亲被留在那里协助作。后因我方动员了一个岗楼起义並收获了敌人三百多条枪引起了敌人的追查,在这紧张的情况下,我父亲又护送张子光同志去了北京。然后又回到了长辛店,后来一段时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我便又回到家乡。后来得知张同志在北京振兴军服厂了。
47年1月经通伩要我父亲先到留史找杨登岸市长暂在留史同兴染厂作了一年多的会计,於1949年9月来到天津河西区文化馆工作。
以上这些情况是我父亲在1980年8月8日写的离部队回到家乡后(回忆在工作变动的一些情况)材料被我翻书时无意间发现的这一珍贵的故事经历。
后注:抗战期间河北省蠡县的抗日小学隶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由地方党组织和行政机关直接管理。例如蠡县抗日民主政府在1939年设立的区公所如曲堤庄、刘明庄等地均负责辖区内的学校管理。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蠡县在日军侵扰下,建立了抗日游击小学。成为当时开展抗日宣传和儿童动员的重要阵地。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侵华,蠡县地区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培养抗日力量中共在农村地区组建儿童团。抗日游击小学通过巡回教学编写教材等方式开展教育内容,识字算术和抗日宣传。当时办学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没有固定的学校校址,常常是在农民的家里,青沙帐或者是树林里,沙滩上课,学生需要自带工具,像坐的凳子啊,有的就用砖块儿啊当凳子。
学校学习的内容除了基础文化课外,还就是教授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等抗日歌曲,还就通过活报剧呀,翻跟斗啊一些游戏来进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这个学习的形式多样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除了学习以外,他们还参与实践站岗放哨送信侦查敌情等实际与抗日当时的这种特殊情况的斗争环境起到极大的作用。在1942年的这个日军,〝五一”大扫荡期间,部分学生就转入地下活动,甚至潜入日为学校开展秘密斗争。
我十分欣慰的是,在这抗战期间,我的故乡蠡县高小学学校是由地方党组织和行政机关直接管理的。不仅我的父亲在这里曾经教学生们上课,我的母亲也在这里为抗日战争做了一份贡献,我的母亲上过三年私塾,人性格开朗,善良、知书达礼,为人热情,肯于助人。他爱唱歌,喜欢京剧,会吹笛子,会吹箫,会打扬琴,也会即兴编写一些个顺口溜。我似乎看到我母亲在农家教室,在青纱帐里、为孩子们和成人教识字,教唱抗战歌曲的那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的一个个场面……
我十分感谢天津日报社在2015年特刋报道《荣耀一一一个家族抗战的记忆》今年2025年9月3日又多地釆访报道《一个家族的抗战史》我十分欣慰家族有这么多父辈亲人英勇杀敌上战场。为抗击日本侵略,为中国解放.为祖国美好幸福的今天奉献出热血和生命。我们这一辈人就是要继承发扬父辈的革命精神。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吾辈自强。
202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