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撒金灿遍野
醉山河——
熔尽云巅残雪的从容
染透归帆远影
晚风轻拾
一襟霞色,卸下樵夫满身薄暮
把余晖,悄悄
叠进岁月的沧桑
2025.9.
评析:
这首短诗《落日》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落日时分的壮美与静谧,通过意象的叠加和情感的渗透,展现出对自然与时光的深刻感悟。以下从意象运用、语言技巧、情感内涵三个层面进行评析:
一、意象构建:金色与残红的交响
诗歌以“撒金灿遍野”开篇,瞬间铺开一幅辉煌的落日画卷。“熔尽云巅残雪”将落日余晖喻为熔炉,既显光芒之炽烈,又暗含消融与流逝的哲思;“归帆远影”与“樵夫薄暮”则引入人的踪迹,使自然景象与人间烟火相映成趣。意象从宏阔(山河、云雪)渐次收束至细微(霞色、余晖),形成视觉与情感的纵深。
二、语言技艺:凝练与动态的平衡
诗句极度浓缩,如“醉山河”三字既拟人化又赋予情感浓度;“轻拾”“卸下”“叠进”等动词巧妙将晚风、霞光拟人化,使静态景致流动起来。“熔尽”“染透”等词语力度十足,而“悄悄”一词又注入柔情,刚柔并济。短句与断行的运用(如“把余晖,悄悄”)控制节奏,营造出余韵悠长的效果。
三、情感内核:沧桑中的静谧之美
诗歌表面写景,实则渗透对时间与生命的沉思。“残雪的从容”暗喻逝去的洁净与坦然,“岁月的沧桑”则直指时光积淀的重量。樵夫“卸下薄暮”既是劳作的结束,亦隐喻人对自然规律的接纳;余晖被“叠进”沧桑,暗示光辉时刻终将沉淀为记忆,温暖与寂寥交织,形成豁达而苍凉的审美境界。
总结:
《落日》是一首技艺纯熟、意境深远的短诗,以经典意象和凝练语言捕捉了落日瞬息的壮美,并成功将自然景象提升至对时间与生命的体悟。虽个别处可创新,但其诗画相融的质感与举重若轻的哲思,已展现出相当的艺术完成度。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