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地精英聚中外 欧歌祖国山河美 ——鄂京沪浙豫晋冀七地中外名人名篇诗歌专场朗诵会(第十二场)著名诗人欧震诗歌专场朗诵会于2025年9月23日(丰收节) 晚7:30在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二群隆重举行
诗会开始,中国十大诵读艺术家、本次朗诵会总导演杨建老师致辞。杨建老师说,欢迎大家来到中外名人名篇诗歌朗诵会(第十二场)欧震老师专场朗诵会的活动现场。欧震老师作为当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诗作以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和朗诵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又似一首首激昂澎湃的乐章,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让我们在欧震老师的诗歌中感受时代的脉搏。
著名诗人、歌词作家欧震老师出席了今天的朗诵会并致辞。欧震老师说,今晚我们相聚在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二群,让七地的文脉在此交汇,让七地的美声在此回响。这不仅是我们地域的联通,更是各地朗诵艺术风格的交融,彼此情感的共鸣。感谢鄂京沪浙豫晋冀七地的文化滋养,让我们得以用真情颂山河,以朗诵传递情怀,愿今晚的每一个字句都能点亮心灵的灯火,愿今晚的每一个诵读都会让我的这些平面的诗歌文本更加立体、也更加生动。让中华雅韵在今晚的舞台上持续绽放。
本次朗诵会的主办单位
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
上海铁石精英朗诵艺术团
北京古塔读书会
杭州民阁大爱读书会
河南南都朗诵艺术团
山西三晋有声读书会
河北雄安之声朗诵艺术团
杨建艺术工作室
本次朗诵会的主创团队
总策划:代你玩
总导演:杨 建
执行导演:林军
副导演:弘华,赵秋云
主持人:小洪,王至
宣传统筹:汪贤平,弘华
前台监督、图片制作: 胡桂珍
后台监督:林军
欧震,诗人,歌词作家。就职于马钢新闻中心;从18岁开始发表诗歌,至今诗歌创作已经30多年。他的诗句以真挚的情感、上口的语调和浪漫的诗韵,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美感。诗歌代表作有《青春中国》《月光下的中国》《和你一同老去》《不朽》《百年交响》等,诗歌集《目击》《诗舞台》《幸福从来不穿靴子》,歌词集《梦中的海》。
本次朗诵会的主持人由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2020年大型系列云中长江诗会金牌主持人,2022年全国十佳青年朗诵家王至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春晚武汉会场元宵晚会形象大使,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金牌主持人小洪共同担任。
第一篇章 涅槃展翅
中国十大诵读艺术家杨建朗诵的《来归何处》通过李白醉酒时的吟唱,展现诗人对故乡的迷茫、对自我存在的叩问以及对天地自然的豪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引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著名诗人欧震朗诵的《和你一同老去》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对伴侣的深情眷恋与相伴到老的美好愿景。诗人将伴侣比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你是我想象的港口”“你用似水的温柔,包扎着我过去时代的伤口”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赵秋云朗诵的《大雪中的中国》以大雪覆盖下的中国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傲立的树根、挂满冰凌的苍松、匆匆行走的中国人等,象征着国家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生机与活力。海棠依旧朗诵的《诗意中国》通过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中国的诗意,从屋檐滴下的水珠、劳动者脸上的汗珠、普通人的笑容等,展示了中国从自然到人文的诗意美。“中国的诗意无处不在,它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美好祝愿。歌漫朗诵的《青春中国》以近代中国历史为背景,从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设的脉络切入,聚焦青年群体在民族复兴中的觉醒与奋斗。展现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表达了对当代中国的自豪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梦缘梦朗诵的《中国心》通过“春天的花开”“河流的汗水”“山峦的脊梁”等,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以及个人与祖国命运紧密想连的情怀。作者将自己比作祖国的一部分,强调了个人对祖国的奉献与担当。
第二篇章 绵绣山河
杨军朗诵的《美丽中国》通过丰富的意象,如南方雨林的露水、北国的雪花、长城的砖、春天的花等,描绘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冲天的火箭”“风驰的高铁”“田野中金色的麦浪”“大地上崛起的新城”等,深情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以及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王岚朗诵的《芦花白了》以“芦花”为核心意象,描绘了父亲去世多年后,母亲的头发如立冬的芦花般全白的情景。通过母亲的叮嘱、对父亲的梦境以及那件母亲用劳保手套拆织成的线衣等,展现了父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子女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传达出一种在岁月变迁中对亲人思念的深沉情感。洪燕、胡红东合诵的《长江》将长江比作大地这把琴上的弦,它在天空怀抱中不知疲倦地鸣响。展现了长江穿越五千年文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历史底蕴,回忆了作者在长江岸边长大的种种记忆,如上游的风帆、渔火、舞动的芦苇等,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以及对伟大民族的热爱之情。毛毛熊朗诵的《爱在江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通过乌篷船、青石板、油纸伞等,展现爱情的绵长与坚守,诗中爱既是具体的人间情愫,又是对江南文化的深沉眷恋。 胡小军朗诵的《梦中的远方》通过描绘新疆昭苏的壮美风光,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昭苏每一匹马奔腾的样子,就是今天中国一骑绝尘的样子”,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展现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感。
第三篇章 难苦岁月
苏志刚朗诵的《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表达了若生活在抗战年代,“我”只能成为一名战士,在平型关大捷中冲锋陷阵,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奋战。诗人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祖国强盛的自豪之情。弘华朗诵的《不朽》通过血染的军装、硝烟中的晚霞等,将抗战英雄的牺牲与精神具象化。歌颂了英雄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面对入侵奋勇抗击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以及对先烈遗志的继承与发扬之情。胡桂珍朗诵的《秋天里的中国》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中国的繁荣与生机。诗人以京沪线高铁列车为视角,展现了窗外如花的村庄、金色的田野、现代化的城市以及发达的交通。又以国庆之夜的天安门广场为背景,表现了人民的自豪与喜悦。陈国莉朗诵的《归来》通过描述烈士遗骸零散归国的场景,还原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志。诗人以“家书”“国旗”“山河”等,将烈士的牺牲与国家的记忆紧密相连,传递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和平的珍视。陈巨江朗诵的《我从一滴汗水里看到了未来》展示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甘甜,以及这些汗水塑造了我们的未来。描绘了汗水中的色彩、温度和意义,最终看到了一个美丽、健康、幸福的祖国。
第四篇章 相信未来
李文会朗诵的《月光下的中国》以月光为线索,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自然景观、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大河奔流,白浪溅起满天的星星”“长城巍峨,砖的鳞甲闪着银光”等,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壮美,隐喻民族精神的坚韧与永恒。小洪、卢萍合诵的《我们爱朗诵》通过“春天的花园”“夏日的湖畔”“中秋的夜晚”“严冬的原野”等,表达了对朗诵的热爱。“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展现了朗诵内容的丰富多样。“用声音营造诗歌里的意境”“用声音表达散文里的哲思”等,强调了朗诵在传播经典、普及艺术、浸润心灵等方面的作用,充满了对朗诵艺术的赞美之情。崔蓉英朗诵的《赞美》通过“挥动风的手指”“骑着梦的白马”等浪漫的表达,穿梭于现实与梦想之间,从细微的花朵、蝴蝶到宏大的城市、田野,从个人的成长到国家的变迁,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赞美体系。诗人将祖国比作父亲,自己则是孩子,强调祖国的肩膀给人坚强依靠,胸怀流淌着无私的爱,展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爱与自豪。伦珠、建鹏合诵的《这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以“红船”开篇,将革命的起源追溯至嘉兴南湖,通过“铁锤镰刀”的象征,引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形成“燎原火种”的意象。以“雪山草地”“两万五千里”等,刻画红军战士的坚韧与信念。通过“开国大典”“东方日出”等意象,展现民族自信与新时代风貌。蔡崇林朗诵的《老歌》诗歌围绕“老歌”展开,既是对青春记忆的回望,也暗含对生命价值的反思。诗人通过“旧报纸”“白发雪花”等意象,将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交织,传递出对过往的温柔怀旧与对未来的哲思。
二十四位朗诵艺术家和朗诵爱好者出色的表演让观众朋友一饱耳福,享受一场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文化大餐。这场朗诵会不仅是声音的盛宴,更是七地文化交流的桥梁。鄂京沪浙豫晋冀七地著名诗人欧震诗歌朗诵会,将七地的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感谢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代你玩、总导演杨建两位老师的运筹帷幄、策划指挥。感谢多次参加名人名篇朗诵会,身兼执行导演、后台监督的林军老师,不仅年长、且认真负责。感谢弘华、赵秋云两位副导演的协调组织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感谢弘华、小溪的宣传统筹,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感谢前台监督胡桂珍的图片发送,有条不紊,其中胡桂珍还肩挑图片制作任务。感谢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为朗诵会做出默默无闻的奉献。感谢所有莅临现场惠听的观众朋友们的支持。
在此让我们热烈祝贺鄂京沪浙豫晋冀七地中外名人名篇著名诗人欧震诗歌朗诵会圆满成功举行!
(文/汪贤平 图片制作/梦菡)
背景歌曲《炎黄欢迎你》作词:小洪 作曲:赵开喜 演唱:武汉炎黄歌友汇部分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