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勇:公益救援显担当 优良家风育英才
王有震 付蕊/报道
在河南老区泌阳县羊册镇姚庄村东徐湾庵村民小组,提起苏凤勇的名字,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她是祖传十代的中医传人,用草药守护乡邻健康;她是泌阳县蛟龙救援队的骨干志愿者,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她更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以优良家风养育出博士、教师儿女。从诊室到救援现场,从家庭到乡村,苏凤勇用数十年的坚守,书写着一位农家女的责任与担当。
十代中医传薪火,草药香里守初心
“小时候跟着爷爷、父亲上山认草药,他们常说‘药能治病,心能暖人’,这话我记了一辈子。”提及与中医的缘分,苏凤勇的眼神里满是温情。作为家族第十代中医传人,她的中医启蒙始于童年——清晨跟着长辈穿梭在泌阳的山野间,辨认柴胡、桔梗、蒲公英等中草药;傍晚在灯下帮父亲整理药方,听着一个个靠草药治愈病痛的故事。耳濡目染间,“医者仁心”的种子在她心中深深扎根。
为了传承好家族医术,苏凤勇不仅系统研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更坚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几十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泌阳周边的山林田野,哪里有草药,哪里就有她的身影。遇到不认识的草药,她就拍照记录,回家后对照典籍反复查证;碰到疑难病症,她会主动向父亲请教,结合现代中医理论不断优化药方。渐渐地,她的医术越来越精湛,周边村民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苏大夫”。
“苏大夫看病实在,不光药到病除,还总想着给我们省钱。”村民徐大爷回忆,去年他因风湿腿疼无法下床,苏凤勇得知后主动上门问诊,不仅免费为他拔罐刮痧,还上山挖来专治风湿的草药,搭配成药膏让他外敷。经过1个多月的调理,徐大爷的腿疼明显好转。“她从不计较得失,心里装的全是我们老百姓。”这样的故事,在苏凤勇的行医经历中还有很多。多年来,她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看病,对家庭困难的患者减免药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仁心施仁术”的祖训,在乡邻间赢得了“良心中医”的好口碑。
蛟龙救援挑大梁,危难时刻显担当
“帮人家一把,自己的孩子也能长一把。”这是苏凤勇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投身公益的初心。2016年,得知泌阳县成立蛟龙救援队,一直想为社会多做些事的苏凤荣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成为一名志愿者。从此,她的生活多了一份“随时待命”的责任——无论是深夜的山区搜救,还是紧急的火灾扑救,亦或是突发的洪涝灾害,只要救援队发出指令,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21年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得知消息的苏凤勇心急如焚。她慷慨解囊,主动捐款捐物。苏凤勇说,那段经历让她更加明白,公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别人需要时伸出的一双援手。有一年,泌阳县城发生水灾,她和队友们一起转移被困群众、运送救灾物资,哪怕浑身湿透、双脚泡得发白,也从未喊过一声累。“看到老百姓能安全转移,再苦再累都值。”
在泌阳本地的救援行动中,苏凤勇更是“冲锋在前”的骨干力量。在河道搜救、寻找走失老人等救援任务中,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截至目前,苏凤勇在蛟龙救援队的出勤率始终名列前茅,累计参与救援行动百余次,用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的内涵。这些年,她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育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义务消杀、保障应急、紧急救援、搜寻走失人员、关爱抗战老兵、黄手环免费发放、安全家园等志愿服务千余次,年志愿服务超500个小时。她还无偿献血、登记无偿骨髓捐献、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签订全部器官无偿捐献协议。
优良家风育英才,言传身教传美德
在乡亲们眼中,苏凤勇不仅是医术精湛的中医、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更是一位善于教育子女的好母亲。她养育的一双儿女,如今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儿子是博士,现就职于武汉一家国企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女儿本科毕业,回到家乡泌阳县的一所高中任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教育孩子,不用讲太多大道理,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学。”苏凤勇说,她从未刻意要求孩子“必须考多少分”,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他们。行医时,她对患者的耐心与负责,让孩子懂得了“责任”;做公益时,她的无私与坚守,让孩子明白了“奉献”;生活中,她对长辈的孝顺、对乡邻的友善,让孩子学会了“感恩”。
儿子回忆,小时候常看到母亲深夜还在整理药方,或是在周末带着自己一起上山挖草药,“母亲总说‘做事要踏实,做人要善良’,这句话一直指引着我。”而女儿则表示,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用草药守护乡亲,我想用知识守护家乡的孩子,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责任。”如今,儿女们有的时候虽不在身边,但总会定期给苏凤勇打电话,关心她的身体和工作,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
从十代中医的传承,到公益救援的坚守,再到优良家风的培育,苏凤勇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一位普通农家女的大爱与担当。在泌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她就像一株坚韧的草药,默默生长,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