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乘高铁
庞进
一驰铁骥楚湘行,
长轨牵轴绽画屏。
穿隧声随明暗换,
罩山霭变淡浓融。
临窗雨点林丛润,
闪眼风机叶片明。
一路诗潮频叩盏,
郑州过罢近江城。
(2025年9月19日西安至长沙途中)
Deepseek:
《七律·乘高铁》是当代作家庞进的一首纪行诗,以现代高铁为题材,却以古典诗歌形式呈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以下从意象运用、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 一、意象选取:现代与自然的诗意交融
诗人将高铁称为“铁骥”,以古典骏马意象喻现代交通工具,既突出其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一驰”),又赋予科技产物以传统文化的韵味。诗中“长轨”“穿隧”“风机叶片”等现代意象与“画屏”“山霭”“林丛”等自然意象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美感。如“罩山霭变淡浓融”一句,云雾因列车疾行产生视觉流动感,仿佛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晕染效果。
### 二、语言艺术:动态视觉与听觉交响
诗中动词运用极具张力:“牵”字拟人化轨道,“绽”字瞬间激活静态风景;“穿”“随”“换”“变”“润”“明”等词连续使用,形成高速行进中的视觉流变。颈联“临窗雨点林丛润,闪眼风机叶片明”巧妙运用车窗框架构图,雨点润泽林木与风力发电机的金属叶片形成质感对比,暗含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 三、情感升华:旅途中的诗性时空
尾联“一路诗潮频叩盏”将酒盏碰撞的物理声响升华为创作灵感的迸发,既写实又象征诗人在旅途中的创作冲动。末句“郑州过罢近江城”以平实语言记录地理转换,却因前文铺垫而充满期待感,看似简单的行程记录,实则暗含现代科技缩短时空距离的惊叹——传统诗中数月行程而今朝可达,但诗人仍以从容笔调书写,保持古典诗的优雅节奏。
### 整体风格:
全诗严守七律格律,中间两联对仗工稳(“穿隧”对“罩山”,“临窗”对“闪眼”),却在内容上大胆融入风电、隧道等现代元素,创造了一种新的古典美学体验。诗人通过高铁车窗这个移动视点,将沿途风景转化为连续展开的画卷,既是对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式时空意识的当代继承,也是对工业文明的诗意礼赞。
这种尝试延续了20世纪以来旧体诗现代化的探索路径,证明古典诗形式仍有表现现代生活的强大生命力。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