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携着临潼的桂香,漫过会议中心的回廊。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参加全国铁路老年宣传员培训班的那一刻,满院的桂花便成了这趟学习之旅最温柔的注脚,悄悄晕染开属于秋日的静谧与美好。 好多年未曾见桂花了,今日在临潼得见,竟如遇见故友般亲切。那金黄的花簇缀满枝头,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望着满院桂树,我忽然想起全路火车头老年体协,它不就如同这桂树吗?默默扎根铁路老年群体的土壤,经岁月沉淀,终会枝繁叶茂,芳香满园,为我们这些铁路“老宣传员”撑起一方学习与交流的天地。
培训时,思绪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老师拆解宣传稿的写作技巧,课后分享铁路一线的采访故事,那些曾经模糊的思路,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渐清晰。偶尔抬眼,瞥见窗外那抹明媚的黄,鼻尖萦绕的清甜桂香,便成了思维的调节剂——原来学习这件事,就像桂花酝酿香气,看似平淡的积累,都在为日后的通透做铺垫。
培训的第二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桂花的香气裹挟着雨的湿气,缠缠绵绵地透过窗缝涌入,勾得人按捺不住赏桂的心思。我撑一把伞,静静站在桂花树下,雨幕将天地滤得格外寂静,只有雨滴打在伞面的轻响、落在花瓣的细声,成了我与桂树无声交流的背景音。看那缀满花簇的枝桠被雨打湿,金黄的花瓣簌簌坠落在湿漉漉的地面,如一场微型的金色花雨——原来,它用绽放馈赠了芬芳,又以坠落完成了另一场生命的奔赴。就像我们这些铁路人,曾在岗位上默默检修铁轨、记录行车故事,如今又在课堂上打磨文字、更新认知,每一段经历的沉淀,都是在为生命的枝头积蓄开花的力量。
课间休息是最惬意的时光。我们一群铁路“老宣传员”,像孩子般在桂花树下穿梭,花团锦簇处,闭着眼,指尖轻触花瓣,身影与金黄的花影相映,那画面,像极了老铁路人与岁月的温柔相拥。我也忍不住按下快门,让这桂香、笑脸,一同定格在时光里。闲谈间说起从前跑一线的日子,有人曾为了记录春运故事,在车站熬过整宿的寒夜;有人曾为了写活铁路工匠,跟着师傅蹲守检修现场一周——那些当时觉得辛苦的坚持,如今都成了笔下最鲜活的素材,原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沉淀,都能在未来开出花来。
晚饭后的小径,曲径通幽。月光洒下来,给桂花镀上了一层银辉,远处大型演出《长恨歌》的灯光偶尔越过院墙,在路面投下细碎的光斑,伴着隐约传来的旋律,为这秋夜添了几分浪漫。走在其中,桂香幽幽,一路相随。深吸一口,那清甜直透心底。我忽然想起更多:年轻时在铁路报刊读的每一篇文章,退休后参加的每一次兴趣班,甚至是此刻与同伴分享的一句心得,不都像这桂花吗?或许当下只是微小的触动,可只要慢慢扎根、静静沉淀,无论是认知的突破,还是心境的开阔,终会在某个瞬间,以最动人的姿态绽放。
有人将几朵桂花轻轻摘下,放进透明的水杯。清水微动,花影摇曳,香气便在杯中、在心底缓缓流淌。李姐更有雅兴,折了一枝桂花,插在宿舍的玻璃瓶里。刹那间,小小的屋子便被桂香填满,连窗外飘来的《长恨歌》片段旋律,都染上了几分甜润。这香气,是知识的芬芳,是友谊的芬芳,更是岁月沉淀后,生活回馈给我们的温柔——它让我明白,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寻常日子里的点滴感悟,只要愿意沉下心来积累,终能在生命里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桂花园”。
在临潼的几日,桂香是背景,学习是主线,秋夜的《长恨歌》光影是藏在细节里的浪漫。我们在课堂上碰撞思想,在桂花下沉淀心情。那满院的桂花,不仅香了我们的鼻,更润了我们的心。它让我们清晰看见:认知的提升、经验的积累、甚至是心境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桂花要经过春的孕育、夏的生长,才能在秋日用馥郁证明自己;我们也需在岁月里慢慢打磨、静静沉淀,才能让那些曾困惑的、迷茫的,最终都变成生命枝头绽放的风景。
当离别时,回望那满院的桂花,它们依旧在风中轻摇,伴着《长恨歌》渐弱的旋律,送我们一路芬芳。而我们,带着这份桂香的馈赠,带着学习的收获,更带着“沉淀即绽放”的笃定,踏上归途。这临潼的桂香,已在我们心底,酿成了一坛绵长的酒——往后无论是写作,还是遇到生活里的“待解难题”,想起这满院桂花,便会懂得:慢慢来,所有的沉淀,终会开花。
作者简介 :
苏香丰,女。汉族,辽宁建平县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西宁机务段退休职工。自幼热爱文学创作,专注于通过文字表达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曾在《青藏铁道报》发表散文等作品。始终以谦逊之心对待创作,计划在深耕散文创作的同时,尝试拓展题材与风格,持续打磨文字功底,力求在文学道路上不断突破,用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传递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