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的一瞥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人潮中回头一刹
有多个目光相碰的瞬间
如流星划过
在深蓝的夜幕
溅起一串无以言名的暖
当再次回头
已没了先前目光的相视
唯有风在嗖嗖滑过
在空荡的街角
拾走悬在空中的诗句
2025.9.
评析:
## 瞬间的消逝与永恒的悬置:论《忽然的一瞥》中的存在困境
张海峰的《忽然的一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都市生活中常见的瞬间——人潮中目光偶然相遇又迅速错过的场景。这首短诗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诗中"一瞥"的短暂相遇与消逝,不仅呈现了现代人际关系的疏离特性,更隐喻了现代人存在的根本困境:我们总是与意义擦肩而过,只能抓住其消逝后的余温。
诗歌开篇即以"人潮中回头一刹"奠定全诗的瞬间性基调。"人潮"作为现代都市的典型意象,象征着个体的淹没与匿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目光相碰的瞬间"成为难得的真实连接,被比喻为"流星划过/在深蓝的夜幕"。流星意象的选用极为精当——它同时包含耀眼、短暂与稀有三重特质,完美对应都市中那些转瞬即逝的人际温暖。诗中"溅起一串无以言名的暖"的描述尤为精彩,"无以言名"暗示这种瞬间体验超出了日常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能通过诗性语言间接暗示。
第二节笔锋一转,当抒情主体"再次回头"时,"已没了先前目光的相视"。这一转折揭示了现代人际关系的脆弱本质:连接一旦断裂便难以修复。诗中"唯有风在嗖嗖滑过"的描写,将物理感受与心理体验融为一体,"嗖嗖"的拟声词强化了空寂感。结尾"在空荡的街角/拾走悬在空中的诗句"将全诗推向形而上的高度——那些未能实现的人际连接,那些未被言说的情感,最终都成为"悬在空中的诗句",被无常的命运之风"拾走"。"悬"字尤为精妙,既形容诗句的未完成状态,也暗示人类对意义永恒的渴望与意义本身的飘忽不定之间的张力。
从技术层面看,这首诗体现了现代汉语诗歌的简洁之美。全诗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修辞或晦涩的意象,却通过精准的动词选择("溅起"、"穿"、"拾走")和富有张力的意象组合("流星"与"风"、"暖"与"空荡"),构建出一个既具体又超越性的诗意空间。诗歌的节奏也值得称道,从第一段的"一刹"、"瞬间"到第二段的"再次"、"嗖嗖",时间感逐渐拉长,与内容上的从温暖到空寂的变化形成呼应。
《忽然的一瞥》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纯描写都市疏离感的层面,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普遍困境。诗中那个未能持续的目光接触,象征着所有那些我们几乎抓住却又失去的生命意义。而"悬在空中的诗句"则成为这种困境的完美隐喻——诗句本是语言的完成态,此处却被悬置,成为永恒的"即将完成"。这种悬置状态恰恰是现代人文学意义上的存在境况:我们永远在捕捉那些即将显现却又最终消逝的意义碎片。
相比同类题材的诗歌,张海峰这首诗避免了沉溺于感伤或停留在表面描写,而是通过克制的语言和富有哲学意味的意象,实现了从具体经验到普遍思考的飞跃。它让我们看到,最好的现代诗不需要繁复的技巧或宏大的主题,只需要对日常瞬间的敏锐捕捉和对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意义上,《忽然的一瞥》堪称一首小诗大作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