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水长天
举水河
弯成一道琉璃
云絮歇在波光里梳洗
千重影,是风走过的痕迹
提灯的天光
——渐渐偏西
荻花
忽然扬起雪絮
水鸟衔起零散的呓语
蝉鸣穿过老蒹葭的间隙
将暮色
——缠得又轻又密
深红
渐渐漫过堤岸
霞色与飞鸿一同流转
似王维搁笔的某个傍晚
墨迹
——在河中澹澹晕染
水纹
摇散时光刻度
惊醒的芦花,吐出香雾
白鸥驮着余温掠过浅滩
羽尖
——沾满明亮的清露
纵使——
纵使黄昏浸透衣衫
蝉声,仍唱着从容的节拍
我站在明暗交界的母亲河畔
与万千芦苇
——共待月来
一袭秋风
穿过渐凉的夜晚
我笑着接过星光
成为秋水长天里
最淡最从容的那抹
——蓝

桐笺
秋风先摘下几片梧桐叶
轻飘飘地 落在晨光浸湿的街角
像是谁失手跌碎的翠玉
又像季节欲言又止的独白
树影仍裹着深绿的夏装
叶脉里还奔流着昨日的炽热
而飘落的已然飘落了
在柏油路上蜷成金黄的句点
巡路的扫帚声由远及近
将零落的叹息拢成小丘
树冠间隙漏下的光斑颤了颤
又把更多摇晃的影子推向前路
我数着这些提前告别的叶子
一、二、三,忽然停住——
每片褶皱都藏着相似的掌纹
每道裂纹都通向不同的归途
蝉声在更高处渐渐哑去
树根无声吞咽着晨露
那些尚且青翠的千万枚手掌
仍在风里写着倔强的诗
但秋天终究从边缘漫进来了
像墨滴在宣纸上缓慢渗透
每片叶子都悬着明黄的悬念
每阵风过都落下新的标点
飘落的继续飘落
坚守的继续坚守
整条大道渐渐变成
一部正在校对中的诗集

轻
小时候犯错,
父亲的几巴掌,
在我粉嫩的屁股上,
留下了深红的指印。
子夜时分,我爬在床上,
抽泣着,枕巾湿了一片。
半壁土砖墙后面,
传来母亲轻柔的责怪声,
“孩子们现在都长大懂事了,责打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从此以后,
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就成了下山的猴子,
却再也没有受到父亲棍棒的“蹂躏〞。
小学做暑假作业,
母亲在我背后轻轻地摇着蒲扇,
我不只一次地责怪她不小心,
扇熄了我那昏黄的煤油灯。
初中住读,周末回家,
母亲每次都要为我单独炒份腌菜油饭,
然后,将哥哥姐弟们支开,
轻声对我说,“快在灶门口趁热吃了!”
我屡次对她发脾气说,
“今后再加腌菜,我就不吃了”。
望着灶台上盐罐里那少许刮不动的盐巴,
烟熏火燎的土厨里,
透过亮瓦射进的一丝光线,
面色蜡黄的母亲眼里,
噙满了浑浊的泪水。
高中回家少,每周三下午放学时,
头发花白,衣着朴素干净但打着层层补丁的母亲,
必定拎着一罐制作好的蔬菜,
怯怯地伫立在校门口,
轻声地喊着我的乳名,
我机械地接过就走,
伤佛每周都在上演着一幕地下情报交易。
第一次高考失利,我涕泪交加,
母亲含泪在我背后,为我轻轻擦拭。
发誓破釜沉舟,再度鏖战,
逼仄的过道,书桌背后的母亲,
总是轻轻地踮起脚跟,
然后轻轻地掩上房门。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
和衣而睡或伏桌而眠的我,
早晨醒来,
身上总是多了一床保暖的被子或毛毯。
大学寒暑假一到,
母亲必定每天都拄着拐杖,
坐在村东头的石墩上,
见着我,总要用那双满是老痋而干枯的手,
轻轻地抚摸我那红润的脸蛋,然后露出浅浅的微笑!
就业成家,儿孙绕膝了,
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走的是那么轻盈、安详和满足。
双膝跪地,泪如雨注,
望着母亲已化着一缕轻烟,
乘鹤而去,
我浑身象注满了铅水,
怎么也爬不起来!

王心刚,男,1966年生,笔名:东港撒网。武汉市新洲区人,公务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荆楚田园》、《中国诗景点》、《长江诗苑》、《秦岭风》、《都市头条》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