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玺:一把瓦刀铸诚信 满腔热忱暖乡邻
王有震 付蕊/报道
在河南老区泌阳县羊册镇官田洼村,有这样一位“名人”:提起王金玺,村民们总会笑着说“找他盖房,咱放心”;周边乡镇的乡亲们提起他,也会竖起大拇指“这人实在,还热心”“百姓信赖的建筑人”
。从19岁手握瓦刀闯荡建筑行业,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诚信包工头”,王金系用40年的坚守,以过硬的建房质量筑牢“口碑墙”,以无私的帮扶温暖“邻里情”,更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在泌阳大地上书写着一位普通建筑人的担当与温情。
一把瓦刀闯江湖,“诚信”二字立根基
“我爹常说,干木工、搞建筑,手艺是底气,诚信是根本。”谈及与建筑行业的缘分,王金玺的思绪回到了少年时代。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技艺的他,早早便懂得“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刨木时要让纹路平整,锯料时要让尺寸精准,哪怕是一颗钉子,也要钉得牢固扎实。19岁那年,随着农村盖房需求渐增,王金玺在父亲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小型建筑队,开始为乡邻盖房,他们都是困难户,农忙务农,农闲干建筑。
“第一次给邻村大爷盖平房,我带着大家熬了3个通宵,把地基打得比图纸要求还厚10公分。”王金玺回忆,当时有人劝他“差不多就行,省点材料还能多赚点”,但他却认死理:“房子是住人的,要是偷工减料,万一出了问题,我良心不安。”正是这份“不将就”,让他盖的第一栋房就成了“样板工程”——墙面平整、屋顶不漏、结构稳固,乡邻们看了都赞不绝口。
此后,找他盖房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足迹也从官田洼村延伸到羊册镇各个村组,再到泌阳县的郭集、泰山庙等乡镇,甚至辐射到南阳周边的社旗、唐河等县。
从事建筑行业40年,王金喜始终把“诚信”2字刻在心里。无论是包工包料还是只出工,他都会提前与房主沟通清楚用料规格、施工流程和费用明细,从不用“模糊账”;采购建材时,他坚持亲自去市场挑选,哪怕价格高一点,也要选质量达标的钢筋、水泥和砖瓦;施工过程中,他每天都泡在工地,从地基开挖到屋顶封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发现问题当场整改。“王师傅盖房,我们不用盯着,他比我们还上心。”曾找王金玺盖别墅的社旗县村民李大哥说,去年他家盖2层别墅时,王金玺发现一批瓷砖有色差,当即联系厂家退换,宁愿自己承担运费损失,也不愿让房主留下遗憾。
靠着“利润可以低,质量不能降”的坚守,王金玺的口碑越传越广。如今,他的建筑队常年“活排到半年后”,不少客户甚至提前1年就预约施工。“找我盖房的都是信得过我的人,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王金玺说,这40年,他盖过的楼房、别墅不下300栋,从未发生过一起质量纠纷,更没有因费用问题与客户红过脸——“诚信不是口号,是一砖一瓦垒出来的。”
带动乡邻共致富,“暖心”举动显担当
“自己富了不算富,能带着大伙一起赚钱,才是真本事。”王金玺常说这句话,也一直这么做。随着建筑队规模逐渐扩大,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村里和周边的贫困群众、困难家庭。“这些乡亲们家里条件不好,出去打工不方便,来我这干活,既能学手艺,还能照顾家。”
官田洼村村民王建国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患病需要长期服药,两个孩子上学开销大,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王金玺得知后,主动找到他:“来我队里干吧,先从搬砖、和泥学起,我教你手艺,工资按月结,不拖欠。”此后,王建国跟着王金玺学砌墙、铺砖,慢慢掌握了建筑技能,工资也从最初的每天150元涨到了300元。如今,王建国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盖起了两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没有王哥,就没有我现在的日子。”提起王金玺,王建国满是感激。
像王建国这样被王金玺带动的贫困群众,还有30多人。这些年来,王金玺的建筑队里,始终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的困难家庭劳动力,不仅给他们开足工资,还免费教他们瓦工、木工、钢筋工等技能。“学会一门手艺,走到哪都能挣钱。”王金玺说,他希望这些乡亲们不仅能靠打工暂时脱贫,更能靠手艺长久致富。如今,不少跟着他学手艺的村民,已经能独立承包小型建筑活,有的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小队伍,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除了带动就业,王金玺对乡邻的帮扶更是“有口必应”。每到农忙时节,他总会停下手中的建筑活,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帮缺劳力的村民收割小麦、拉运玉米;村里的五保老人李奶奶家屋顶漏雨,他带着队员免费帮老人检修、更换瓦片;军烈属王大爷家的院墙倒塌,他主动出料出工,用3天时间帮老人重新砌好院墙;遇到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他更是忙前忙后,帮忙张罗……“王金玺心肠好,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了,肯定会伸援手。”官田洼村干部说,去年村里修排水沟,王金玺不仅主动捐款数千元,还带着工友义务帮忙开挖沟渠,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
有人问王金玺:“你整天帮别人,不耽误自己干活赚钱吗?”他总是笑着回答:“钱是赚不完的,但邻里情比钱金贵。帮别人一把,自己心里也舒坦。”40年来,他帮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却从未求过任何回报——他说,看着乡邻们日子过好了,看着村里越来越热闹,比自己多赚多少钱都开心。
持证上岗守规范,“匠心”赢得好口碑
在王金玺的家里,有一本被他珍藏得格外仔细的证书——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土建施工员证书”。“以前干建筑,靠的是经验;现在不一样了,得懂规范、守标准,持证上岗才对得起客户的信任。”王金玺说,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他深知“光有手艺还不够,还要懂专业知识”。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018年王金玺主动报名参加了泌阳县住建局组织的建筑行业培训。白天在工地忙活,晚上就抱着教材啃,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向培训老师请教,或者让儿子帮忙在网上查资料。那段时间,他常常学到深夜,妻子心疼地劝他“这么大年纪了,别这么拼”,他却坚持:“盖房是关乎安全的大事,多学一点知识,就能多一份保障。”最终,他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土建施工员证书”,成为村里少有的“持证包工头”。
有了专业证书的加持,王金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他会根据不同房屋的结构需求,精准计算钢筋用量和混凝土强度;在水电安装环节,他要求大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施工,确保线路、管道安全耐用;房屋竣工后,他还会主动邀请房主一起验收,逐项检查墙面、地面、屋顶等是否符合要求,直到房主满意为止。“现在盖房不仅要好看,更要安全、耐用,这是底线。”王金玺说,他盖的房子,不仅要让房主住得舒心,更要让他们住得放心。
如今,年近花甲的王金玺依然活跃在建筑工地上,每天清晨准时到工地巡查,傍晚带着工友总结当天的施工情况。有人劝他“年纪大了,该歇一歇了”,他却摇摇头:“只要身体还允许,只要还有乡亲们找我盖房,我就继续干下去。”在他看来,建筑不仅是一份谋生的手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乡邻的责任,对这片土地的责任。
从一把瓦刀起步,以诚信立本,以热心待人,以匠心筑家,王金玺用40余年的坚守,在泌阳大地上筑起了一栋栋坚固的房屋,更筑起了一座“百姓信赖”的口碑丰碑。他就像工地上那一块普通的砖瓦,平凡却坚韧,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乡邻,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