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行马蹄峪
文/刘德庆
马蹄峪,位于济南南部山区龙洞景区的东北部,地势平缓宽广,植物繁茂,种类众多,以“林茂境幽”为特色。峪内清泉涓涓,水草青莹。密林深处,一山峰高耸云端,名白云山;峰下陡崖处有白云洞,洞外崖下碧水一泓,为日云泉。幽洞、泉池,隐于密林之中。
据说,马蹄峪――三界碑――白云山环线,是一条口碑极佳的徒行环线。
前几天的天气预报就准确的预报了今天的多云天气,事实果然如此。早早的,太阳刚刚一露头,朝着地球小心的张望了几下,就又羞涩的迅速躲进云层里,一整天就没有敢出来;各种卷积云仿佛一张大网密布天空,蔚蓝色已是难得一见了;客车在高速上狂热的奔跑,尽管车况老旧发出大大的轰鸣声,但驾驶员老练平稳而且始终没有降低车速,向利剑一样奔着马蹄峪冲去;人们在车上或安逸的躺在坐位上小憩,或神情专注的低头扒拉着手机屏幕,或三两个人小声交流着分享着出行的快乐。
九点三十分,到了,车辆刚刚停稳,我们下了车就一头钻进了济南南部的崇山峻岭中。我们先是沿着马蹄峪斜坡上窄窄的小路前进。走了不远处就看到路旁那块简介马蹄峪的牌子,小路两边长满了密不透风的灌木丛,那些笔直的松树直插云霄,穿行其中,真有点绿野仙踪的感觉。
刚刚下过雨后潮湿和黏滑的土石路在脚下考验着人们前行的步履,走在这种路上,登山杖的作用凸显出来,有时还需抱紧路旁松树干或树枝借力穿行;耳旁不时响起潺潺的流水声,清澈的泉水晶莹而又透明,击打着谷底的岩石,演奏着动听欢快的的乐曲,为人们伴行。是谁在半山腰修建了一个精致的小木屋呢?好一个供人们休憩“歇歇吧”啊!小路旁边一个硕大的山洞深邃幽暗,人们好奇的只想一探究竟。
德州团队一行三十人顺着崎岖蜿蜒的小路依次排开,疾步前行着,就像空中的大雁一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又排成个一字,过一会儿人们就喊上一嗓子,不约而同的遥相呼应着,生怕丢下一个人;领队东哥是最忙碌的一个人,他一会儿走在队伍前面确定路线,一会儿又站在高处催促着后面的人们,对讲机不时的响起最前方和最后方的通报声,“叮铃铃”,他背包上的铜铃响彻整个山谷;六个女同志一直是队伍最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一直走在队伍的第一梯队里。
这次值得点赞的是一位勇敢的三年级的小女生,在爸爸的带领下,也加入了这次远足徒行活动,一路上小女孩特别坚强,没有听到一声怨言和不满,只有默默的一路前行;徒行的队伍除了我们德州团队以外,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旅行爱好者,他们或三五成团,或全家出动,或年轻的小两口结伴同行,享受着远足徒行的乐趣。
沿着斜坡一直向上走,终于来到一片稍微平坦一点的山顶上,做工精致的棱型三界碑映入眼帘,“历城――历下――市中”几个大字,明确了指明了济南区位的地理方向和位置。
站在三界碑处向东北方向眺望,一座高高的白色山峰耸立在前面,有人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白云山。据资料显示:济南白云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海拔约545米,是龙洞风景区的最高峰,以险峻山势、白云缭绕景观和丰富的徒步路线闻名。
此时此刻,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站在山脚下,仰望顶峰,全是笔直的山路,只叫人望而却步。人们犹豫了片刻,还是大部分人迎难而上了。山的下半段还是泥泞湿滑的土石路,崎岖不平;上半段就是嶙峋恐怖的各色奇石了。人们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向上奋力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身的力量,汗水又一次湿透了全身,模糊了双眼。
此时爬山不能急躁,只有看准方向,调整着呼吸与步伐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缓步前行;还需要借力,手中的登山杖,身边的树枝,一根藤条,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小帮手;书写着“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行走无尽处”的红色绸布徒行标识随风飘动,也会温暖着爬山的路途。
此时爬山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要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信念,要有不到顶峰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志气。只有顶峰相见才能给爬山画上圆满的句号,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高瞻才能远瞩,只有到了顶峰,才会感觉风景这边独好,只有到了顶峰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登山如此,处理我们身边的问题亦是如此,只有多角度,多层面的看待身边的问题,才能不困于心,才能不繁于事。主席为什么能书写气吞山河的革命乐观主义诗篇,为什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因为他老人家经常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问题的。
终于登顶了,极目远眺,群山环绕,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条逶迤的巨蟒缠绕着济南城;济南第一高楼清晰可见;马蹄峪已被树丛遮挡的严严实实,三界碑也远远的甩在后边了;山下还有陆陆续续往上攀爬的德州勇士们;身边耸立的气象装备向人们输送着气象信息,为泉城默默的做着贡献。
走过山顶,沿着南向的山脊就要下山了。下山的路更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和低调的姿态,更需要小心翼翼,只有蹲下来放低重心,避免冲力;只有碎步前行,稳住步伐。切不要因登顶而迷失自我,切不要因有了成绩而放纵自我。有时候,一块小小的石块可能就会让你人仰马翻,浑身挂彩。
这时候可以在路边做一下调整,喝点矿泉水,吃个水果,补充点能量。需要安营扎寨宿营了,路边的石块便成了天然的餐桌,摆上酒肴就是天然的会客厅,找块平地,铺上布料就是大自然馈赠的温床了。此时可以躺在上边,放松一下身体,积蓄一下力量,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下山的人们手里不会忘记带上些大山丰厚的馈赠。不知哪里的客人,摘了满满的一大袋野葡萄,散发着诱人的气息;野韭菜也满山遍野,白色的韭菜花招惹着行人,带回家,那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哦;益母草也随处可见,它开着紫色的小花,迎风而立,装点了人们的行程,需要的人放满了自己的行囊。
四个小时的徒行漫长而又短暂,人们挥手和大山告别,人们驻足跟山泉再见。回到家,人们制作了精美的音像视频,仿佛又一次走进了济南南部那崇山峻岭之中,重启了马蹄峪――三界碑――白云山的旅程。
2025.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