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79

军工赞歌(三)
刘永贞
一
红色三线魂,
绿色沂蒙山。
八十年代的中国,
风云突变,形势逆转。
阶级斗争转入经济建设,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军品生产转型民品生产。
这是改革风暴席卷中国的年代;
这是开放浪潮奔腾世界的年代;
这是三线建设叫停下马的年代;
这是军工战士断粮断奶的年代。
二
军品生产实施关停并转,
收尾、盘点、封存、转产,
这是五机部一九八O年的工作意见。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以民养军、军品优先”,
这是三线军工的基本方针。
五机部计划会议精神表明:
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
那种等、靠、要的指导思想;
那种孩子哭了抱给娘的办法;
那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日子;
那种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局面;
那种枪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时代;
已经宣告彻底结束了!
三
军品下马,民品要上,势在必行。
两手空空,困难重重,路在何方?
面对激烈竞争的挑战,
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军工战士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一支支考察队伍,
奔波各地、找米下锅。
一个个研发小组,
日夜攻关、顽强拼搏。
一条条民品生产线,
应运而生、相继而建。
一件件民用产品,
适销对路,推向市场。
没有图纸——我们画!
没有工艺——我们编!
沒有工装——我们搞!
沒有设备——我们造!
没有经验——我们学!
没有条件——我们创!
没有资金——我们跑!
没有销路——我们找!
我们军工人,
还是当年那股奔放热情;
还是当年那股革命干劲;
还是当年那种拼命作风;
还是当年那种奉献精神!
四
思想大解放,
观念大转变,
民品大开发,
二次大创业。
省军工局统一部署,统一指挥。
全军将士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一场民品大会战又在沂蒙打响!
鲁军工第284号文件发布命令:
9429厂为“山东自行车厂”,
976厂为“山东缝纫机厂”,
其它各厂协同作战、配套生产。
发扬军工精神,又实现了四个当年。
前方热火朝天,捷报频传。
后方抢购一空,销售告馨。
看吧!
那一辆辆“金象牌”自行车,
奔驰在沂蒙大地,
亲吻着三线热土,
激荡着军工热血。
听吧!
那一台台“双喜牌”缝纫机,
走进了千家万户,
奏响着军工赞歌,
谱写着三线乐章。
光明的农用三轮车开进了中南海;
前进的自行车脚闸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红光的“奥波牌”啤酒名扬中外;
“山菊花牌”味精摆上了百姓厨台;
民丰的电热毯为民众送去温暖;
裕华的小家电给大家带来方便;
鲁光的化肥,撒进广袤的农田;
新华的炸药,震荡着万里河山;
机修、泰山、红旗、九四五,
民品美不胜收,举不胜举……
观念改变命运,
思路决定出路,
这就是军工的速度。
在我们军工战士面前:
沒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没有打不赢的攻坚战。
军转民品,成绩斐然,辉煌灿烂!
五
我们忘不了军品下马时的心痛与辛酸;
忘不了探索民品时的苦衷与艰难 ;
忘不了民品辉煌时的喜悦与甘甜;
更忘不了失去战友的悲痛与思念!
1981年12月4日晚9点,
一声巨响、地动山晃、火光冲天,
自行车烤漆烘干炉突发爆炸!
强大的气流喷射而出,
炸飞的炉体砸向战友,
鲜血染红了四O三阵地,
李玉香战友停止了呼吸。
悲残的一幕、悲壮的一生,
她把青春芳华献给了军转民中。
她只有26岁呀!一岁孩子的母亲。
这位优秀的民丰军工二代,
带着牵挂、带着眷恋、带着遗憾,
永远离开了这个美好世界。
整整四十四年,弹指一挥间,
山东工模具厂的战友们———
深情地把她怀念!
为什么三线战旗红似火,
是因为军工的热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军品民品创辉煌,
是因为军工的品质闪金光;
为什么沂蒙大地春常在,
是因为军工的精神开鲜花!
六
鲁政发(1987)16号文件,
彻底改变了三线军工的航线。
调整布局,下放地方。
搬迁出山,异地建厂。
这是山东三线历史的重大转折;
这是我们军工生涯使命的终结;
这是一道实施战略大转移的命令;
这是吹响千军万马出深山的号角。
又是一次选址建厂、重建家园,
又是一次艰苦创业、奋战疆场,
又是一次扶老携幼、举家搬迁。
团结一心,大干民品,
攒钱搬迁,尽快出山。
唯一的出路摆在我们面前。
叱咤三线风云的王岚厂长,
率先打响军工搬迁第一枪。
1988年10月4日,
光明厂拉开了搬迁泰安的序幕。
8O辆軍用大卡、来来往往,
部队全副武装、保驾护航。
一路威武雄壮,
一路浩浩荡荡,
一路畅通无阻,
一路安然无恙,
一路轰轰烈烈,
一路风风光光。
经过76天的日夜奋战,
光明搬迁、告捷三线。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光明,创造了一个军工搬迁史上的奇迹!
光明,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軍工赞歌!
光明,荣获全国军工企业“军转民”排头兵称号!
七
忆往昔:
我们曾有军工战士的无上荣光;
我们曾有军品时期的灿烂辉煌;
我们曾有调整时期的无比愁怅;
我们曾有下放时期的忧虑悲伤。
我总想对你诉说,
我总想告知世界!
我们的理想是多么豪迈;
我们对信仰是多么崇拜;
我们对三线是多么热爱;
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无奈;
我们的结局是多么悲哀!
我们讲着三线的故事,
我们唱着军工的赞歌,
走进那风雷激荡、惊心动魄的新时代!
作者简历
刘永贞,1953年9月生,山东蒙阴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
1970年11月参加三线建设,就业于国营山东工模具厂历任工人、团委干事、厂部文书、秘书。1989年调入山东省国防工业技工学校,历任教师、班主任、校办主任、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处长,2013年于临沂市技师学院退休。现任“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研究员,《军工文化研究》杂志副主编,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2014年编著《山东工模具厂厂志》一书,先后发表《三线情怀》《军工赞歌》《丰碑》等多首诗篇。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