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札记:在戈壁与佛国之间(组诗)
姜飞

西部大漠
我喜欢这人迹罕至的地方
我喜欢这大地的荒凉
落日更孤单
朝霞更灿烂
心狂躁了太久
真怕戈壁也救不了
荒漠也治不得
耳旁再没有不绝于耳的嘶嘶声
这广袤的阒寂
甚至黑夜都可以无限地缩短
风来了就吹吧
尽管飞沙走石
多么奇妙的声音
可以让心一片安宁
这里没有雨
绝不会淋湿心扉
所有生命
只待冬天的那场雪
只有那一尘不染的白
才够资格滋润这高海拔的生灵

二墩村
当你驱车一天
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漠
才知道什么叫绝望
当你看到这弹丸小村
才懂什么是希望
大地的沉寂
以死亡为注解
每一块石头
每一粒沙
比死亡还安静
而这同样沉默的村子
漠然地看着我们这些闯入者
葡萄未醒
白杨树指向空茫
两座远离村庄的葡萄凉房里
千年的积沙
睡意正浓
马蹄寺(一)
把一座山掏空
掏出大大小小的洞穴
一座山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一个洞穴就是一个器官
一个器官里,都有一尊佛
马蹄寺(二)
把一座山掏空
是不是佛的本意
掏空一座山
像掏空石质的苦难
从罗汉到菩萨
再到佛
一一填进去
挖洞的人
放下铁镐
立地成佛
马蹄寺(三)
在马蹄寺,看见唯一的一个僧人
正跟村民聊天
铁锈红的僧衣让马蹄寺像个寺
黑皮肤的僧人
让马蹄寺更像个人间
戈壁滩
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风
为什么这般仓皇
那么多人间的块垒,都在此堆积,抹平
这沉寂,有多浩瀚
世间的喧嚣,原就有多深重
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
什么是天荒地老,而人
重不过一粒沙,轻不过一阵风
宿月牙泉外
客栈在鸣沙山外
我们入住时,沙尘暴刚歇
驼铃如风铃
店主像楼兰夫人
古朴,风韵
可惜无酒无肉
数株枣树环绕
夫人说
晚来几月,大枣可食
守护寂静
在康乐大草原
除了风,就是宁静
羊吃草的声音隔着一截天空
一群牦牛堵在路上
我们急它们不急
等我们把车速降下来
草原又归于寂静
牦牛才让开
才允许我们缓缓而过
土拨鼠
在康乐大草原
除了牦牛
遍地都是土拨鼠
见人就钻洞
在马蹄寺前面的草地
一只土拨鼠
尽情地卖萌
只有举起手机时
才逃进荆棘丛
菩萨一样
只能膜拜
不许拍照
敖包
我穿过八百里戈壁
算不算虔诚
经幡猎猎,这呼风唤雨的地方
这神灵聚集的敖包
突突的心跳,像土拨鼠的忐忑
我满身灰土,满心尘埃
就怕一跪
让这一尘不染的圣地
右右为难
我只是远远地双手合十
此刻心中已是风调雨顺
大地之子
在烈日下暴晒
在沙暴中蜷缩
这是不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我只看到一个硕大的痛
落在戈壁沙漠
丹霞小镇
在丹霞小镇看到
斗笠和蓑衣
一截旧时光被挂在小酒馆的墙上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遍布
石羊河,黑水河,疏勒河
霍去病需要一身农夫的装备
人类的索取,祁连山的冰川
也会捉襟见肘
风沙匈奴一样趁虚而入
小酒馆的老板
守候着最后一抹绿
我们的开怀畅饮解不开她紧锁的眉
鸣沙山
我踩过的伤痕
风会轻轻抹去
苦涩味的鸣响
是沙与沙的共勉
是伤口愈合的回声
积沙成山
这些细腻的温柔
撑起一座雄奇的山峦
苍凉而悲壮
不毛之地
有着楼兰美女的曲线
光秃秃的落日
枕着柔软的腰肢
迟迟不肯睡去
作者简介:

姜飞,英山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黄石东楚集团任职。文学爱好者,户外爱好者,作品散见《小说月报》《杂文》《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打工》(知音系列)《南叶》《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楚天声屏报》《大别山》《山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