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湘西作家向午平近日创作出版了一部以湘西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书写对象的长篇报告文学《让黑白绽放色彩》,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称赞这部作品“是一束传递仁爱与希望的光芒,是一部讲好新时代慈爱故事、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书中主人公之一的向淑芬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泪流满面的作了如下发言,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这是一场爱的轮回
向淑芬(湘西州慈爱园辅导员)

亲爱的叔叔、阿姨、亲爱的弟弟妹妹们!当我合上《让黑白绽放色彩》这本书,内心翻涌的情感久久难以平息。无数回忆如潮水般涌现,有些痛楚依然清晰,但更多的是温暖。
午平伯伯,您书里有一句话特别戳我的心:“当他们被亲情抛弃,被亲人伤害的时候,却有很多双温暖的大手向他伸来。”读到这里,我哭得不能自已,不是难过,是释怀、是感动!是啊,这些年,确实有太多的温暖的手拉过我:爷爷奶奶粗糙的手、园长妈妈柔软的手、叔叔伯伯们有力的手、辅导员哥哥姐姐们温暖的手.......现在,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用我的手去拉更多的孩子。
说实话,我以前不太愿意回忆这些事,但是读了伯伯的文章,我突然明白了记录的意义。您不是在简单地书写一个故事,而是在记录爱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您让更多人看到,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只要有人拉一把,也能有不一样的人生。我常想,如果没有慈爱园,没有园长妈妈,没有那些伸出温暖双手的人,今天的我会在哪里?父亲的突然离世,母亲的冷漠离开,那时的我,“饿”是一种常态,“苦”是一种习惯。我甚至觉得我的人生,也许就这样了。
来到慈爱园,我才真的相信:这里有光。
园长妈妈常说:“在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和园里讲,慈爱园永远是你们的家,是你们的依靠。”她不只是说说而已。她为我们争取读书的机会,为我们联系学校,甚至为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操心,她不是妈妈,却比妈妈更像妈妈。慈爱园这些与我没有血缘的亲人,却给了我世界上最珍贵的亲情。正是因为这份爱我考上了大学,入了党,毕业后又回到慈爱园工作,陪伴弟弟妹妹们成长。
很多人说我“逆袭”了,说我“幸运”。是,我幸运。但我更想说:我是被爱救赎的。你们让我明白:爱,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不是偶尔关心,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我们敏感、脆弱,但也坚强、勇敢。我能读懂他们眼中的迷茫,也能理解他们偶尔的叛逆。因为经历过,所以更懂得。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分享给了妹妹。她看完沉默了很久,然后红着眼睛说:“午平伯伯是真的懂我们”。是啊,您不仅是在写文章,这是在用笔记录爱,传递温暖。如今,小妹已大学毕业并考取辅警,我则回到慈爱园工作。这不是简单的回归!从被救助者到助人者,从接受爱到传递爱,这是一场爱的轮回!
午平伯伯,谢谢您把我们姐妹俩的故事写得这么真、这么暖。您说您是被小敏的心愿打动的,但我想说,是您的善意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您是一位真正的倾听者,也是一位有温度的记录者。您说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关心慈爱园的孩子们。我相信一定会的,因为您笔下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颗颗跳动的心,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故事。
慈爱园,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信仰。它让我相信:哪怕命运给你最差的牌,你也可以打出最好的局;哪怕世界曾经抛弃你,也总会有人愿意拉你一把。我是书中的小芬,我是慈爱园的孩子,也是慈爱园的工作者。现在的我只是在做一件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未来,我会继续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相信光、看见光、最终成为光。
回顾来路,我最感谢的是这个伟大的时代。爷爷奶奶常对我说“不能忘本”,这个“本”既是党的恩情,也是人间大爱。曾经那个有伤有痛的小女孩终于找到了永恒的家——不仅是在慈爱园,更在这个充满爱的国家里。而我,将用毕生去传递这份温暖,让更多黑白的童年绽放绚烂的色彩。
最后,我想对午平伯伯说:您的笔很温暖,您的心更温暖。谢谢您,为我们这些孩子记录下这些故事。这些文字,会成为我们一辈子最珍贵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