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绘泉城:宋俊忠先生济南五赋的古今承变与精神内核
尹祚鹏
周末参加侯林先生、侯环教授《审美济南》领秀城图书签赠答谢会,幸会宋俊忠先生。先生发来济南五赋(刊发于《泉城作家》2025年8月6日),读之再三,但见俊采星驰,灵气满篇,情怀激荡,精神飞扬,济南超然楼之气韵、荷柳之风姿、泉水之精魂沛然现于笔端,遂聊缀数语如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对赋体本质的界定,恰是解读宋俊忠济南五赋的密钥。泉城济南的山水灵秀与人文积淀,经其“铺采摛文”之笔,化作《超然楼赋》《济南荷花赋》等五篇佳作,既循古法之矩矱,又蕴今人之襟怀。文本脉络非常清晰,如《超然楼赋》首段写位置不同凡响,次段写四季风情,三段写建楼之缘由,四段写文旅繁茂之态。五段写家人同登之感受,包含哲理。六段感叹超然楼之妙谛。今结合赋体古今流变与名家灼见,探其文心匠心。
赋体之兴,肇于楚辞,盛于汉魏,历经唐宋律赋、明清文赋之变,虽形制屡易,“体物写志”的核心从未消解。班固《两都赋序》言:“赋者,古诗之流也。” 宋俊忠的五赋深植古典文脉,开篇多以全景铺陈立骨,如《超然楼赋》起笔即点 “齐鲁之疆,泉城济南”,继以“西眺太行、东凭黄渤”的四方勾勒,承续汉大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铺叙传统;《济南泉水赋》更以“七十二泉吐玉,三千弱水生烟”的排比对仗,复现“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本色,与司马相如“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赋学主张一脉相承。
而在句式韵律上,五赋兼具骈散之妙,暗合陆机《文赋》“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的创作理念。《济南柳赋》中“波荡远,柳枝长。泉涛声大震,银絮舞飞扬”,以短句勾勒灵动之态;“趵突泉边悬碧索,犹含鹅黄三分绿;珍珠池畔逗涟漪,暗涌金声几叠凉”,则以骈偶铺展细节,长短相济间,既葆有赋体的典雅庄重,又挣脱了古赋的刻板桎梏。这种骈散结合的笔法,与欧阳修《秋声赋》的文体创新异曲同工,皆是对“有韵为赋”传统的灵活诠释。
赋之精髓不仅在“体物”,更在“写志”。刘熙载《艺概・赋概》云:“赋以象物,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宋俊忠先生的五赋最妙处,正在于借泉城风物之 “象”,传人文精神之“志”,实现了物与志的浑然交融。《超然楼赋》从“元代李泂始建” 的沧桑史笔,到“己亥文旅大兴”的当代盛景,终落于“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的哲理感悟,将楼阁兴衰与人生修为相勾连,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在时空流转中见出精神超越。
《济南荷花赋》对荷之描摹尤为精到,从“初绽若处子含羞”到“疾风骤雨昂首不堕”,再到“枯茎疏劲、冰藕藏春”,完整呈现荷的生命轨迹。荷花之色泽姿态在四季之中呈现出士大夫卓尔不俗的气节,这气节正是泉城精神的隐喻——“出淤浊而持净守素”的君子品格,与易安、稼轩的名士风骨相映成趣。此处“体物”已臻化境,正如左思《三都赋序》所强调的“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荷花之美与人文之韵互为表里,尽显“物之妙”与“心之妙”的契合。
《济南泉水赋》则将“体物”与“写志”推向更广维度。赋中铺陈趵突、黑虎、珍珠诸泉之形,“激湍时若雷霆乍起,静谧处似碧玉初磨”,是对泉水形态的精准捕捉;而“漱玉泉畔易安掬水,历下亭中子美长吟” 的文脉梳理,更将泉水升华为“活态之文物,永恒之史诗”。这种将自然景观与文化记忆相融合的笔法,暗合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物以赋显,事以颂宣”的主张,使泉水不仅是地理之存在,更成为济南城魂的具象载体。
五赋对济南人文传统的梳理,彰显了赋体“征材聚事”的优长。《济南柳赋》嵌入“易安恋”“弃疾昂”“秋柳四章”等名士典故。《平阴玫瑰赋》追溯“瑶池遗种”“高僧培壅”的传说与“明成贡御”的史实,皆体现了“赋兼才学”的传统特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云:“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宋俊忠先生深谙此道,其赋中典故并非生硬堆砌,而是与风物融为一体——柳之“柔能系日、韧可傲霜”,恰是易安婉约、稼轩豪放的精神外化;玫瑰之“抱素含贞、祛疴驻颜”,亦与平阴“承周礼之泽”的文脉相呼应。
在当代语境下,宋俊忠的五赋更实现了古典赋体的现代转化。与汉大赋的铺张扬厉、律赋的严苛桎梏不同,五赋语言清丽晓畅,让现代人仍能欣赏看懂,这正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赋体文学表现时代风貌的重要价值。如《平阴玫瑰赋》“半苞羞西子捧心,盛放胜太真出浴”,以经典意象作喻,既具古典韵味又无晦涩之感;同时融入“文旅大兴”“地铁长隧”等当代元素,使赋体摆脱了“复古”的局限,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这种创新正如袁枚《随园诗话》所言 “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在守正与出新之间找到平衡。
《济南柳赋》中“四面荷,三面柳。半城湖,满琳琅”的短句,化用济南民谣,兼具文学性与通俗性;《超然楼赋》中“予携家同登”的个人视角,以家常笔触消解了赋体的庄重感,却更易引发读者共鸣。这种贴近生活的书写,并未削弱赋体的典雅品格,反而如苏轼《赤壁赋》以“客曰”“苏子曰”的对话体写哲理,使“写志”更具真切感,让古典文体在当代焕发新生。
从整体来看,五赋各自成章又互为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泉城文化图谱:超然楼见精神之超越,荷花显品格之贞洁,柳木蕴文脉之绵长,泉水喻城魂之鲜活,玫瑰彰物产之灵秀。这种对地域文化的系统书写,承续了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描摹都城风貌的传统,却以更细腻的笔触、更个人化的感悟,展现了当代赋家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济南五赋情感丰富,文采跌宕,善于描绘,对仗工整,五赋在艺术手法上堪称当代赋作的典范,在精神内涵上则为泉城文化立起了一座文字丰碑。
“赋者,所以描绘万物,抒写情志者也。”宋俊忠先生的济南五赋,既遵循“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古典准则,又融入当代视角与个人感悟,实现了赋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济南五赋以明清文赋为宗,兼采魏晋骈赋之雅,韵律上“守古而不泥古”,以散句立骨、骈句铺彩,颇能打破律赋“四六句式”的刻板束缚,韵随意转,疏密有致,赋予赋体文学当代语感的灵活创新特征。句式节奏合于物象之态,韵脚声律协于情志之变,对仗之美融于意境之中,可谓声中有宫商、意中存丘壑。
总之,读其赋,可观泉城四时之景,可感名士千古之风,更可悟人生超然之境。这正是赋体文学的永恒魅力,宋俊忠先生济南五赋能够让人读之而神往,叹其妙才。愿作者、读者均能在审美诗意的生活中,以文字为舟,载风物之美、人文之韵、精神之魂,在古今文脉中悠然穿行,最终抵达人心深处的共鸣。

【作者简介】
尹祚鹏(197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人,字万里,号心斋,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高级教师,民盟山东省委会文史委委员,地方史志专家,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理事,中华诗词、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家谱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获民盟中央盟史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创新教师、刘勰文艺评论奖等荣誉。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莱芜印象·古文选粹》《华不注山房诗文集校注》《中华尹氏进士录》等书。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