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头驴
翟耀文
我要感谢一头驴。
这是一头为我家干了四五年活,在我家最为困难时期帮了我家大忙的一头老驴。那是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家中分了责任田。由于家中没有牲口,每逢种地,年逾七旬的老父亲都要去央求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借牲口帮忙。喂了半辈子牲口的父亲说买头牲口吧,不能再麻烦乡亲们了。正巧我有一同村好友带来一个好消 息,说他城郊有一位朋友家中有一头驴要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和父亲随他一块去看驴。
这是一座农家大院。驴的主人是一位朴实的中年男人。驴主人说,他的这头驴虽然牙口大了点,但非常温顺,干活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不懂什么是牙口,父亲悄悄对我说牙口就是牲口的年令。主人解释说,这头驴在他家已七八年了,和他已有了很深的感情,他实在舍不得把驴 卖掉。因为家里耕地被征走了,驴用不上了。听朋友说我家人不错,也正需要牲口。他就是想给驴找个好人家。主人边说边把我们引到院子里的一座草棚里去看驴。
这是一头苍毛色的老驴。个头很大,但很瘦。主人说因为他常不在家,驴喂养不好,所以驴瘦了。当我们走近草棚时这头驴正低头吃草。听到有人进来。它抬起了头,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我们。似乎它觉察到什么,突然它朝着我们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响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个响鼻,让父亲的心动了。父亲是喂牲口的行家老手,他对牲口的脾性牙口和活路还是能摸清楚的。等主人把驴拉出草棚,父亲接过缰绳把驴在院子里溜了溜,父亲对我说这头驴没大毛病,虽瘦了点。回去好好喂养,还是能干几年活的。因为驴的旧主人很爽快,父亲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就按我同村好友说的价格付了款。卖家见我们如此痛快地出了钱,也非常高兴,他说根椐农村人的规距,卖牲口一般是不卖笼头的,你们人不错。我也不讲规距了,这驴的笼头就送给你们了。我们谢过他,就把驴牵回了家。
牲口是庄稼人的一半家产。自从买回这头驴后,我们家就多了一口重要成员。父亲对这头驴爱护有加,全家人都把它当成宝贝。父亲把我家西厢房腾出来做了驴舍。妻子下地回来,孩子放学之后,都要给老驴割把青草。经过父亲的精心喂养,这头驴慢慢肥了起来。
这确实是一头好驴。干活很卖力气。人常说犟驴犟驴,但我家这头老驴脾气非常温顺,小孩去拉它抱它它也不会踢人。父亲自从有了这头驴,心情也非常好,成天乐呵呵的。父亲每天用它犁地耙地,拉水送肥。有时还拉上驴去帮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家干活。父亲说过去咱家没有牲口,人家帮过咱们,现在咱有了驴,也要帮帮人家。
我有一个小时候一块长大的伙伴,家里分的责任田比我家多一倍,但他家只养了一头比我家驴个头小一半的小毛驴。他的驴单个根本拉不动犁,他打起了我家驴的主意。他找见我父亲要求和我家搭班子,合伙使用牲口。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当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下了。谁会想到我这个儿时伙伴,每次使用牲口犁地时,让我家的驴拉重头,让他的驴拉小头。而且每次干活回来,我家的驴被打的鞭痕累累,而他的驴身上一点伤痕也没有。我曾几次见到父亲摸着驴身上的伤痕而泪流满面。父亲几次找到他家,让他不要再打牲口,据说父亲还拿出要中止合伙相威胁。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始终没有和他散伙。可能善良的父亲见他家牲口太小,实在干不了活,而不忍心和他散伙。就这样坚持了几年,直到我全家搬进城住为至。
八十年代初,我已在地级一家银行当了副行长,根椐当时政策规定处级干部可以农转非。农村户口没有了,责任田也不能耕种了,和我家相处了几年的老驴也用不上了。虽然父亲一百个不愿意,但最后还是答应卖掉老驴,随全家搬进城里居住。
卖驴的前天晚上,父亲几乎一夜没合眼。他守在老驴槽边,一口一口地抽着烟。他拿出全家舍不得吃的小米为老驴熬粥喝。他端出玉米面做为饲料倒进牲口槽里,看着老驴一口一口吃掉。第二天早上,父亲用铁刷子在老驴身上一遍又一遍地来回刷洗。当我拉驴出门时,父亲含着泪再三叮嘱我,不要只想着多卖钱,一定要给驴找个好人家。那天,妻子躲进屋里掉泪,不忍心看我拉驴出门。事后听妻说,我的两个孩子放学后听说我把驴卖了,一个个都哭了起来。
驴是父亲邻村一个朋友帮着卖的。因我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市场行情,父亲又不愿亲自卖驴,就托他做牲口交易的朋友在集市等我。那天我到集市后,把驴交给了父亲的朋友,并把父亲特别交代的话给他说了一遍,钱不管卖多少,绝不要把驴卖给斩杀牲口的。
父亲的朋友把驴很快卖掉了,究竟他把驴卖给了谁我不得而知。但愿他能给老驴找个好人家。
我们进城定居后,父亲还是念念不忘那头老驴。父亲说,如果知道那头驴卖到那里,他还想去看看。对于这件事,我常常感到内疚,因为我确实不知道驴卖到了哪里,卖给了谁。我也曾问过父亲的那位朋友,打听老驴下落,他说这是市场规距,牲口一旦卖出是不能打听其下落的。
时间已过去二十多年,父亲也已去世多年,但我还时时想起那头灰毛色的老驴。
真的,我是从内心感谢这头老驴。
作者:翟耀文,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等。
翟行长籍贯哪里人,牲畜交易方式规则和咱这地方一模一样,我小时候跟随父亲在奇村集市上卖过一次牲口,买方也是牲口转一圈,人小牛高骑不上去,好不容易寻了个石台阶骑上去转了一圈,转圈的意思看你的牲畜蹄腿有没有毛病,最后也舍不的卖又骑上回来,翟行长写的土里土气很真实,好比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写的好。
一一一刘全福(忻州)
赏析翟耀文先生的
《感谢一头驴》
于平凡处见真情
文‖ 周宏玮
翟耀文先生的《感谢一头驴》以质朴无华的笔触,通过对一头老驴的命运的描写,勾勒出一幅中国农村转型期的生动图景。将一头老驴的故事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写满了对生灵的感恩、对父亲的追忆,以及对乡土人情的眷恋,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动物、传统与现代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故土情结。堪称一篇“以小见大”的温情佳作。
一、 以“驴”为线,串联家庭与时代记忆。老驴并非简单的“牲口”,而是家庭困境中的“救星”、父亲精神的寄托、全家情感的纽带。从“借牲口难”时的迫切需求,到买回后全家“视若珍宝”的呵护,再到农转非后“忍痛割爱”的不舍,老驴的命运与家庭的变迁紧密相连------它见证了农村责任田时代的艰辛,成为浓缩乡土的农村生活记忆与时代印记的载体。
二、于细节处见真情,质朴中见善良。文章没有刻意煽情,却以细腻的细节直击人心:父亲摸驴身上鞭痕时“泪流满面”,卖驴前一夜“守在驴槽边抽闷烟”、用小米熬粥喂驴,全家卖驴时“妻子躲屋掉泪、孩子放学哭啼”尤其父亲“卖驴只盼找好人家、绝不卖屠宰户”的细节……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感恩”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渗透在对老驴的疼惜、和对父亲善良的描写与共情中。更将中国农民淳朴道义与对生灵的悲悯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 平凡生灵中的“奉献精神”。老驴“温顺卖力气”,默默承担起家庭的农活,甚至在被不公对待时仍坚守本分------它不仅是“庄稼人的一半家产”,更象征着一种隐忍、奉献的精神。作者“感谢一头驴”,本质是感谢它在家庭最困难时的“雪中送炭”,感谢它所承载的父亲的善良、全家的温情,以及那段虽艰辛却充满烟火气的乡土岁月。二十多年后仍“时时想起”,这份跨越时光的牵挂,让“感恩”更显厚重。
整篇文章以“小”写“大”,借一头老驴的故事,道尽了乡土中的人情冷暖、家庭羁绊与时代变迁。全文情感表达没有泛滥的抒情。而是父亲“摸着驴身上的伤痕而泪流满面”却始终没有与伙伴散伙,这种隐忍体现了中国传统农民的善良与淳朴。卖驴后“不得打听下落”的市场规矩,更增添了一丝命运的苍凉感。字里行间的真诚与温度,让每个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平凡生灵与人间情感的动人力量。翟耀文先生用沉稳朴素的笔调,让这篇散文超越了个人回忆的范畴,成为一首献给传统农耕文明的歌。文中对老驴的感谢,实则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是对那些默默负重前行的生灵们的深切怀念。
我的拙文《感謝一頭驢》登出不到半天,關注點贊量突破了二萬六千多人!並且,關注量還在不斷增加!謝謝女詩人周宏瑋老師在文章發出後就寫出評論文章,謝謝幹板腔傳承人李建民局長熱情轉發各群,謝謝知名作家楊海濱、劉小雲分別從鄭州和太原發來祝賀鼓勵之意,謝謝各位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關注點評,謝謝女詩人張文梅老師為我提供平臺。現將部分點評內容收集展示如下,以示謝意!
附:部分老朋友、老同學點評:(按收到順序排列)
老同学你好,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很感人。以感谢一头驴,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作为农民,没有一头牲口帮人种地,那种地的艰辛不言而喻。文章通过描述老父亲对驴的感情,不难看出老人家忠厚善良的品德。此文短小精悍,但描述了一家人和你老父亲心爱的那头驴的感情。驴为了人的付出竭尽全力,赢得人的爱戴。人为了驴的往后余生费尽心机,对得起了自己的良心。这真是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处都会呈现出安居乐业的一片新气象。
一一一段柏林(臨汾)
感谢一头驴,写的很动人,我这会儿没啥事儿一口气把文章看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善良而品德高尚的老人,他是广大农民形象的反映,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文章不长,但让我耳目一新,倍感振奋。
感谢小学弟!向小学弟学习!
一一一張東陽(臨汾)
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一家人的善良,在对一头驴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一一劉建新(臨汾)
好!老同学,这是散文吧?一篇很好的散文。
通篇语言平实,不带一点学生腔。且内容感人:家人的勤劳、善良,老驴的辛勤付出。也可看出作者感恩之心及世上人生百态。令人感动且思考。
一一一劉秋娥(臨汾)
写得真实动人,我都看哭了!
一一一潘曉星(臨汾)
好感人的文章呀!老师不仅诗写得好,文也写得这么好!
一一一秦麗平(安澤)
拜读了翟老师的《感谢一头驴》,感动到流泪,更加敬佩翟老师,您是一名伟大的作家!
一一一劉慧娟(太原)
翟老师文笔细腻,文章耐读,真是一篇好文章[
一一一石書民(鄉寧)
赏读翟老师美文,真情实感,催人泪下!我也养了二十几年牲口 ,牛、驴、马、骡子都养过,每头牲口都养的膘肥体壮,都有很深的感情,牲口确实是庄稼人的好帮手,也是庄稼人的半份家当!
一一一趙月林(襄汾)
好人有好报,看了文章, 心潮澎湃,感动之余不由流下两滴 滚烫的泪水!翟老师写的真感动人,一头毛驴,一份真情写照。好人一生平安
一一一暢紅(臨汾)
虽然不会写,(以后学老师写)但敬读后只能说是好文或好散文!
一一李永安(臨汾)
看了翟耀文的《感谢一头驴》,有很多同感。文风朴实无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让人动情。前不久我的《驴赋》一文,对驴全面作过表述。
驴,乡下俗称“头户”,它是农家财富之像征,它是农家之主要成员,
它是农户耕种之主要工具,它是人类默默无闻奉献的亲密朋友,它是中华几千年农耕文明不能忘怀的精神食粮。
为翟耀文著名作家的佳文点赞👍👍👍
一一一程満倉(原地稅局副局長)(臨汾)

拙作《感謝一頭驢》登出不到半天,關注點贊量突破了二萬六千多人!並且,關注量還在不斷增加!謝謝女詩人周宏瑋老師在文章發出後就寫出評論文章,謝謝幹板腔傳承人李建民局長熱情轉發各群,謝謝知名作家楊海濱、劉小雲分別從鄭州和太原發來點評短文表達祝賀鼓勵之意,謝謝各位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關注點評和點贊,謝謝女詩人張文梅老師為我提供平臺。現將部分點評內容收集展示如下,以示謝意!
附:部分老朋友、老同學點評:(按收到順序排列)
《感谢一头驴》是一部接地气的文章,驴的品质温顺与执拗并存,不是有老话说,倔得如一头驴!但驴的勤劳是与坚韧并存、驴的智慧与沉稳并存也在文中都有表现,作者父子对一头驴的感情既如同朋友也如同伙伴,分离时刻那种不舍犹如对自己的亲人,生怕驴贩子把驴卖给傻驴的,好纠结。
一一一劉小雲(太原)
已看过了。写得非常老辣,可惜,这类散文你写得太少了,盼你多写些这类散文。。
就这篇而言,题目也好,非常好,内容也好,恭喜恭喜,有这样的作品。如再写几篇,就更好!
一一一楊海濱(鄭州)
写得真好!善良的老人,十分感人,文字不多但道出了一段真感情。
一一一李宇清(北京)
老同学,写的真好!通过一头驴,写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写出了人性的扭曲,也写出了纯朴的劳动人民向往的生活。文章淳朴善良,没有哗众取宠,实实在在的反映出当代农村的真实生活。为你点赞!
一一一張晉祠(北京)
老同学你好,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很感人。以感谢一头驴,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作为农民,没有一头牲口帮人种地,那种地的艰辛不言而喻。文章通过描述老父亲对驴的感情,不难看出老人家忠厚善良的品德。此文短小精悍,但描述了一家人和你老父亲心爱的那头驴的感情。驴为了人的付出竭尽全力,赢得人的爱戴。人为了驴的往后余生费尽心机,对得起了自己的良心。这真是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处都会呈现出安居乐业的一片新气象。
一一一段柏林(臨汾)
感谢一头驴,写的很动人,我这会儿没啥事儿一口气把文章看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善良而品德高尚的老人,他是广大农民形象的反映,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文章不长,但让我耳目一新,倍感振奋。
感谢小学弟!向小学弟学习!
一一一張東陽(臨汾)
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一家人的善良,在对一头驴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一一劉建新(臨汾)
好!老同学,这是散文吧?一篇很好的散文。
通篇语言平实,不带一点学生腔。且内容感人:家人的勤劳、善良,老驴的辛勤付出。也可看出作者感恩之心及世上人生百态。令人感动且思考。
一一一劉秋娥(臨汾)
写得真实动人,我都看哭了!
一一一潘曉星(臨汾)
善良,挚朴的老父亲和憨厚,忠诚的老驴的相处,是世间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
一一一李林風(臨汾)
这篇,浓浓人间烟火气,真实的百姓生活写的朴实无华,接地气的记事文很好!感人肺腑!
一一一範秋菊
好感人的文章呀!老师不仅诗写得好,文也写得这么好!
善良,挚朴的老父亲和憨厚,忠诚的老驴的相处,是世间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
一一一秦麗平(安澤)
拜读了翟老师的《感谢一头驴》,感动到流泪,更加敬佩翟老师,您是一名伟大的作家!
一一一劉慧娟(太原)
我与翟耀文老师有过一面之缘,他个头不高但温文尔雅,言行举止间的平和与谦让,令我肃然起敬。以前只知他诗词楹联写得好,直到有一天,原安泽县副县长李建民老师给我寄来翟耀文老师的一本散文集,我看过之后,思考了很久,想着写写我的感受,但又怕写不好亵渎了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于是迟迟不敢动笔。
今又读到他的美文《感谢一头驴》,感触颇多,特别是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他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而是感人至深的情感。他们全家人对一头驴尚且爱护有加,倍加感谢,何况是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也不会差。
人品好的人都善。这让我想起他的散文《故乡》,我们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们家又何尝不是那个积善之家呢?他的祖父为让他安心念书,即便是病入膏肓也不想拖累他,当他回到祖父病榻前时,祖父那一句“滚”字,藏着多么深沉的爱和托举。父亲光着脊梁,却把赢得的白背心给儿子穿,这又是怎样的爱呢?对于今天物质丰富的我们来说,一件背心无所谓,但对于那个贫穷的时代,那可是父亲的荣誉和奢侈品呀!如果读懂了那个时代,我们就读懂了父爱如山,读懂了三代人的托举以及他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好的文章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行文如行云流水,不刻意雕饰,不故弄玄虚,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思路要清晰,如果思想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怎能做到行文自然而然呢?
书中给我们介绍他出差时的见闻,深圳的繁华,澳门的与众不同都令人耳目一新。
翟耀文老师不仅诗词写得好,文章也写得质朴感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一一郭爱英(安泽)
翟老师文笔细腻,文章耐读,真是一篇好文章
一一一石書民(隰縣)
赏读翟老师美文,真情实感,催人泪下!我也养了二十几年牲口 ,牛、驴、马、骡子都养过,每头牲口都养的膘肥体壮,都有很深的感情,牲口确实是庄稼人的好帮手,也是庄稼人的半份家当!
一一一趙月林(襄汾)
好人有好报,看了文章, 心潮澎湃,感动之余不由流下两滴 滚烫的泪水!翟老师写的真感动人,一头毛驴,一份真情写照。好人一生平安
翟老师收获满满,诗写的好!文章也写的特别感动人,看了以上老师们的评语,都是发自内心的,不但对翟老师人品的肯定,更体现了翟老师一家对毛驴的真情流露,体现了家人与家畜几年难舍难分,内容真实感人!
一一一暢紅(臨汾)
语言朴实无华,真情实感接地气,感人之深,催人奋进!
一一一高保增(臨汾)
虽然不会写,(以后学老师写)但敬读后只能说是好文或好散文!
一一李永安(臨汾)
看了翟耀文的《感谢一头驴》,有很多同感。文风朴实无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让人动情。前不久我的《驴赋》一文,对驴全面作过表述。
驴,乡下俗称“头户”,它是农家财富之像征,它是农家之主要成员,
它是农户耕种之主要工具,它是人类默默无闻奉献的亲密朋友,它是中华几千年农耕文明不能忘怀的精神食粮。
为翟耀文著名作家的佳文点赞👍👍👍
一一一程満倉(原地稅局副局長)(臨汾)愈
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的好文!
一一一賈全印(臨汾)
一头驴,写出了老百姓普通的真情,当时性口是半圪塔庄稼,那可能非常重视的。
尤其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人,看到您写的一头驴,那就自然而然产生同频共振,因此,喜欢这样作品。
一一一張天良
老同学你好!躺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的病床上,含泪看完了此文,写的真好,感人。就连不认识的病友都为你点赞哩。祝善良的一家人平安幸福!
一一一戴海峰(临汾)
我与翟耀文老师有过一面之缘,他个头不高但温文尔雅,言行举止间的平和与谦让,令我肃然起敬。以前只知他诗词楹联写得好,直到有一天,原安泽县副县长李建民老师给我寄来翟耀文老师的一本散文集,我看过之后,思考了很久,想着写写我的感受,但又怕写不好亵渎了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于是迟迟不敢动笔。
今又读到他的美文《感谢一头驴》,感触颇多,特别是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来说。他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而是感人至深的情感。他们全家人对一头驴尚且爱护有加,倍加感谢,何况是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也不会差。
人品好的人都善。这让我想起他的散文《故乡》,我们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们家又何尝不是那个积善之家呢?他的祖父为让他安心念书,即便是病入膏肓也不想拖累他,当他回到祖父病榻前时,祖父那一句“滚”字,藏着多么深沉的爱和托举。父亲光着脊梁,却把赢得的白背心给儿子穿,这又是怎样的爱呢?对于今天物质丰富的我们来说,一件背心无所谓,但对于那个贫穷的时代,那可是父亲的荣誉和奢侈品呀!如果读懂了那个时代,我们就读懂了父爱如山,读懂了三代人的托举以及他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好的文章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行文如行云流水,不刻意雕饰,不故弄玄虚,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思路要清晰,如果思想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怎能做到行文自然而然呢?
书中给我们介绍他出差时的见闻,深圳的繁华,澳门的与众不同都令人耳目一新。
翟耀文老师不仅诗词写得好,文章也写得质朴感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一一郭爱英(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