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73

隐秘而伟大的征程:
三线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基石
天琮

在济南长清山东福寿园一片静谧的土地上,少有人知晓这里曾是一座代号“5805”的军工要塞——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曾任厂党委副书记的穆宝忠同志,是这段三线建设工程的亲历与领导者。1972年他踏入工厂,至今仍清晰记得创业时期的艰辛:“雪花从窗缝飘进来,早晨被子上积起一层雪;一百多人抢一个小水炉,连开水都喝不上。”
这段记忆,是中国三线建设那部波澜壮阔史诗的一个微小却深刻的缩影。
一、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同时面临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压力,中苏关系破裂,边境冲突不断,台湾国民党当局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在这一背景下,1964年10月,毛泽东主席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全国被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一线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二线为中间地带;三线则是纵深腹地的战略大后方。川、贵、云和陕、甘、宁、青等地构成“大三线”,而各省自行规划的后方则称为“小三线”。
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半自动步枪、弹药、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及其炮弹、硝铵炸药等,旨在保障战时各省能自主武装地方力量和民兵,实现持久作战。
山东作为沿海一线省份,其“小三线”建设迅速推进,位于长清的山东红光化工厂(代号5805)作为炸药生产基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二、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在“靠山、隐蔽、分散”的布局原则下,大量工厂建于偏远山区。三线建设者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山”,在水电不通的极端条件下,“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创业。
穆宝忠书记回忆道:小三线企业严格贯彻隐蔽方针,厂区不设围墙,车间藏于山洞,宿舍则“插村”建造。起初借住农户家,地上铺草席而睡,条件极其简陋。建设中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年近六旬的刘吉乾厂长赤膊奋战在一线;副厂长孙学信在吊装作业中被断裂钢丝绳击中胸部,未愈返岗,最终伤重癌变离世;副厂长张宗范长年奔波物资供应,饮食无常罹患胃病,后亦因癌逝世。两位厂领导皆将生命奉献给了三线事业。
山东的小三线建设是全国行动的典型代表。济南第一机床厂援建青海青春机床厂,第二机床厂援建贵州都匀东方机床厂,济南汽车厂援建四川宜宾汽车厂……数以万计的技术与工人骨干离城入山,支援建设。
1971年,国家计委下达了年产万吨梯恩梯炸药厂的建设任务,山东红光化工厂于是正式启动。穆宝忠与数百名来自全国的技术人员、老工人一起,在这条荒山沟中挥洒汗水,奠基创业。
三、辉煌成就与历史贡献
三线建设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在短时间内,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大国重器;建成包括西昌航天城、绵阳“两弹城”、攀枝花-重庆钢铁基地在内的60多座新兴工业城市;修筑完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等交通动脉。
穆书记谈到成就时充满自豪:山东小三线所生产的军工产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我军装备现代化及对越自卫反击战提供了关键物资保障;生产的导弹拖车曾专程赴中南海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三线建设者为国防事业付出了一切,为国家安全筑牢根基。当九三阅兵的铁流滚过天安门,当洲际导弹横越苍穹,当“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位老国防建设者热泪盈眶地说道:“这里也有我们制造的产品。”
四、永不磨灭的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近三十年走完了西方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坚实基础。
他们在实践中凝聚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如今,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工业领域,如航天、航空、机械、电子等,都深深烙印着三线建设的基因。三线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管理及技术人才,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
2023年元旦,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攀枝花建立“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同年,教育部将三线建设纳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
历史不应遗忘。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巩固的国防;没有那一代人的无私付出,就没有国家如今的繁荣与安稳。
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这部宏伟史诗,应当永久镌刻于国家的记忆之中。
2025年9月21日/乙巳七月三十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1956年4月出生于桓台,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