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古堡疑云
堡子山残城西北角有地宫入口,1983年暴雨冲塌土层方现。乡民持火把探入,见甬道壁画绘蒙古骑兵押送吐蕃高僧,经卷箱箧累累。最深处石室藏鎏金佛塔,内供舍利子七粒,塔座梵文铭刻"至元十七年八思巴赐福此地"。然当夜守塔老者暴毙,佛塔自此不翼而飞。2010年考古队用探地雷达扫描,竟发现地宫下有战国戎人墓群——层层文明如千层酥,每一镐都敲醒沉睡王朝。
第二十二章:绣娘密码
刘寨老妪王氏临终前,取出陪嫁百鸟裙,嘱咐绣入黄土高坡图案。孙女发现裙内衬藏丝线密信,用明代女书编码:"靖难兵起日,玉玺藏于堡子山烽燧台"。文史馆专家破译后,循迹掘得青石函,内盛建文帝贴身玉佩——龙纹缺角处恰与南京出土残璧吻合。今刘寨绣娘皆习此技,以羌绣针法传承六百年秘辛。
第二十三章:地震碑林
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幸存乡老立赎罪碑于乱马川。八十年代整修梯田,犁出青石碑丛:有西夏文祭山神碑、蒙古文祷雨碑、汉文镇煞碑。最奇者乃民国碑阴刻满罹难者姓名,笔迹迥异——实乃秀才张秉乾假托鬼神,暗中记录统治阶级赈灾贪墨明细。今碑林博物馆特设暗光展区,荧光勾勒出密账数字如星群闪烁。
第二十四章:知青粮种
1972年北京知青赵远征,将玉米种子混搭陇东老品种,意外培育出"寨麦一号"。穗长如戟,抗旱抗倒伏。返城前他埋实验记录于窑洞炕洞,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队修缮老屋时发现。农科院按笔记复育,亩产竟突破八百公斤。赵老受邀重归,见金色麦浪翻涌如海,颤声说:"青春终究没有错付黄土"。
第二十五章:皮影复仇记
民国初年,皮影班主因演《李元昊弑母》触怒马家军,全员遭屠。唯学徒狗娃藏身皮影箱逃生,将血衣撕碎缝入《西夏秘史》影人。2016年非遗汇演,灯光穿透三百年牛皮,幕布突然显现暗红色手印——文化馆红外扫描发现,每个影人内部都用血绘着遇难者肖像。今专场演毕必留空座三十,香烟袅袅祭冤魂。
第二十六章:电台迷雾
1969年战备期间,民兵在黑窑洞发现国军遗留电台。旋接加密电文:"地龙苏醒,速移宝库"。公社书记连夜上报,兰州军区掘地三丈,起出1942年苏联援华航空炸弹三十箱——原是胡宗南部为阻日军西进所藏。拆弹专家冷汗透衣:"再迟半年,锈蚀引信必爆。"今弹壳改造为学校钟铃,警钟长鸣。
第二十七章:天马基因
畜牧站2005年普查,发现刘寨黑驴线粒体基因异常。追溯族谱至清末,乃蒙古王爷赠予靖远参将的焉耆马后代。更奇者与贺兰山岩画天马基因序列高度吻合,中科院设保种基地。某夜暴雨,监控拍下驴群首尾相衔绕涝坝狂奔,步态竟与传说天马饮水仪式完全一致——古老记忆深植血脉。
第二十八章:校舍秘道
2012年刘寨小学翻修,地板下现地道入口。循迹而行通至堡子山烽火台,洞壁刻满北宋戍卒诗词:"靖康耻犹未雪,陇右儿郎鬓先秋"。最深处石室藏锈蚀兵械,环首刀柄缠腐丝绸带——与1985年出土铁甲尸骸织物同源。今设VR体验馆,学童戴头盔可见虚拟戍卒演示狼烟点燃法。
第二十九章:数字重生
2020年字节跳动助建数字博物馆,扫描三千件文物。VR重现郭家集集市盛景:AR眼镜可见虚拟商队驼铃悠悠,手机扫码听西夏语叫卖声。更将鼠疫幸存者口述制成全息影像,九旬老人颤指虚拟猫皮:"那物事...碰不得啊!"数字技术让苦难转化为永恒警示。
第三十章:生态密码
2025年退耕还林成果显现,无人机航拍发现梯田暗藏巨型图案——明清时期"坎儿井"灌溉网复活,水流组成西夏文"福"字。专家考证乃古代抗旱智慧,暗合现代滴灌技术。暴雨后山洪驯服归渠,天涝坝遗址竟复涌清泉。老农取水化验,含硒量超标准四十倍,恰与古谶"鹿鸣水甜"暗合——千年生态密码,终被科技破解。
尾声:
夕阳染红堡子山,新栽的云杉林涛声如诉。历史学会青年学者打开AR设备,虚拟天马踏云而来,与现实中的驴群叠影。古今在这一刻交汇,黄土深处,新的史诗正在发芽。
后记:黄土深处的回响
写作《刘寨史记》的三年间,我七赴陇中。每回站在堡子山巅,看沟壑纵横如大地掌纹,总觉有无数声音在风中低语——西夏士卒的箭鸣、驼队的铜铃、知青的手风琴、鼠疫幸存者的呜咽,都凝在黄土颗粒中,等待被倾听。
最难忘在郭家集废墟偶遇九旬老人王秀英。她颤巍巍指着一孔塌陷窑洞:“这里原是我婚房,炕头上还贴着1962年的防疫布告。”当我打开录音笔,她却沉默良久,最终唱起一首羌汉混杂的夯歌:“日头晒塌山梁子哟,犁铧翻出黑骨殖,新麦不忘旧时雨……”曲调苍凉如大地本身。后来才知那是明清移民传唱的《垦荒调》,中央音乐学院已将其收入非遗数据库。
考古学家曾告诉我,刘寨的地层特殊:北宋瓷片与民国弹壳可在同一深度出现——因千年来崩塌与重建反复覆写土地。这恰是中华文明的缩影:灾难如犁铧深耕,而生命如麦穗一次次挺立。
书稿将竣时,我夜宿新龙宝寺。忽闻山风骤急,檐角铁马叮当如驼铃。推窗见银河垂野,恍惚见古今魂灵穿梭如萤:蒙古骑兵举火把巡城,知青打手电夜读,防疫专家提灯出诊……他们都在用微光对抗时代的苍茫。
谨以此书致敬所有在黄土深处挣扎与希望过的生命。你们的故事不是尘埃,而是星骸——古老却永恆,沉默而璀璨。
2025年9月19日定稿于刘寨星空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