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友之声∥吕维愽.《此情温润,犹似蓝玉》
此情温润 犹似蓝玉
他和藹可亲、健谈,四方脸上带着笑容,说话声音洪亮,思维清晰一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感觉。我坐在沙发上,注视着眼前的这个人,这个为了蓝田发展曾在京默默工作三十年的人,努力在读懂他。
那次聊了很久,交谈的空气中始终充满着欢乐,他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让我记忆犹新。后来,我才知道,他叫杨兆年!
为了读懂这个人,我便读了《乡情似玉》一书。我开始理解:一个穷县,为了发展,为了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与机会,于是,一个年青人离乡三十年驻京,为蓝田的发展而奔波。其中,很多时候,这个人几乎是连轴转式地工作,我不禁惊讶于他对蓝田的这份热情,竟然丝毫没有褪色!
1984年3月21日晚上,他对自己的儿子说:爸出个差,很快回来,你记着早上按时起床,然后自己到学校去上学……
次日早上4点,他在看望了熟睡中的儿子一眼后,在夜色中,坐上了一辆客货两用车,在颠簸中离开了蓝田一一这是他第一次身肩重任进京。
来到北京后,人生地不熟,他不断奔波,终于联系到了很多在京乡友,共同努力为家乡扶贫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这一去,就是三十年!
在北京,他四处奔波,从宣传家乡的纪录片《蓝关古道》的完成,到帮蓝扶蓝的乡友会的召开;从西南铁路的争取,到改善蓝田医疗卫生项目的落地;从城区引水工程的实施,到希望小学的建立;从兴蓝通讯《北京信息》的创办,到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揭牌……这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马不停蹄地奔走,怀揣一片为家乡做实事的诚心,促成了很多项目的落实,三十年,到底做了多少?屈指难数!
其实,他这么做,不为别的,就只是因为他自己也是蓝田人,他爱家乡!
当放下一天的忙碌,回到住处,他便给千里之外的孩子拨去电话。当听到孩子声音的那一刹那,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伤感,还是难过,一时竟语塞。他不清楚自己算不算是称职的父亲,只是,当听到要解决家乡的建设问题,或为家乡争取发展的项目时,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热情饱满地开始了奔波,无所谓北京三伏的酷热难耐,也无所谓北方冬日的寒风刺骨,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停不下来。
三十年,在北京,一个人,一间房子,一张月票,他用对家乡的情,承办了很多会议,落实了许多重要项目,这背后有乡友的支持,也有他努力的身影。原西安市副市长朱智生对蓝田这段发展历史这样说:没有蓝田人民的热情与可贵的精神,蓝田发展目标的实现不可能这么快,效果也没有这么好!驻京三十年的他,对此深有感触!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光阴荏苒,他放下了很多东西,为了这个穷县长久驻京,我无法想象这中间有多少是为蓝田争取机会而煎熬,还有多少是因家中妻小而挂念……待到退休回蓝时,他,已经不再年轻!
三十年,不可谓时间不长,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就算离开家乡再远,始终无法割舍的感情一直都在!这种感情无比温润,犹似蓝玉!
吕维愽 蓝田县中学教师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