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第二十三章:古寺惊魂
那双透过窗缝的眼睛,冰冷、锐利,如同暗夜中窥伺猎物的毒蛇,牢牢锁定在昏睡的苏婉清身上。
门外的脚步声极轻,却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规律性,正缓缓逼近禅房!
中计了!这慈渡寺根本不是避风港,而是另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那看似慈悲的慧明和尚…
林慕言浑身血液逆流,恐惧与愤怒瞬间炸开!他几乎是凭借本能,猛地从地上一跃而起,抄起旁边一条板凳,狠狠砸向那扇窗户!
“哐当!”木窗碎裂!窗外传来一声压抑的闷哼,那双眼睛瞬间消失!
几乎同时,禅房的门被猛地撞开!两个黑影如同猎豹般扑入!手中钢刀在昏暗的佛灯下闪着寒光!
不是慧明!是两名身手矫健、黑衣蒙面的杀手!
林慕言目眦欲裂,来不及多想,将手中残存的板凳腿奋力掷向当先一人,同时身体向侧后方翻滚,一把拉起被惊醒、吓得魂飞魄散的苏婉清,将她死死护在身后!
“你们是谁?!”他厉声嘶吼,心脏狂跳,手无寸铁地面对着逼来的利刃。
那两名杀手根本不答话,眼神冰冷,刀光一闪,直劈而来!招式狠辣,全然不顾及是否会伤及一旁的苏婉清,目的明确——格杀勿论!
林慕言抱着苏婉清狼狈地躲闪,刀锋擦着他的后背掠过,削下一片衣襟,冰冷的杀意刺得他皮肤生疼!禅房空间狭小,根本无处可退!
眼看第二刀又至,直取苏婉清脖颈!林慕言不及细想,猛地转身,用自己的后背硬生生去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嗤!嗤!
两道极细微的破空声骤然响起!
那两名杀手的动作猛然一僵,高举的钢刀停滞在半空,喉咙处各自多了一个细小的血洞!他们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软软地瘫倒在地,气绝身亡!
又是银针!
林慕言猛地转头望向破碎的窗口!
只见一个纤细的身影如同没有重量般滑入室内,蓑衣滴着水,面色苍白如纸,肩头胡乱包扎的伤口再次渗出血迹,不是檀影又是谁!
她竟又一次在绝境中出现了!
“走!”她看也不看地上的尸体,语气急促而虚弱,一把拉住惊魂未定的林慕言和苏婉清,“寺外还有埋伏!”
话音未落,寺内已警铃大作!更多的脚步声和呼喝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显然这里的动静已经惊动了所有埋伏者!
“这边!”檀影毫不犹豫,带着两人冲出禅房,却不是奔向寺门,而是向着寺庙深处、更为黑暗的后殿方向疾奔!
廊下已有火把亮起,数名黑衣人持刀拦截!
檀影眼神一厉,手中再次扣住银针,但身形却晃了一下,显然已是强弩之末!之前的重伤和连日奔波,她的体力与精力早已透支!
林慕言见状,血性上涌,捡起地上杀手掉落的一柄钢刀,怒吼一声,护在檀影身前,向着冲来的黑衣人胡乱劈砍过去!他毫无章法,全凭一股不要命的狠劲,竟暂时逼退了两人!
“跟我来!”檀影趁机指出一个方向——那是大殿侧后方一处堆放杂物的狭窄通道!
三人挤入通道,拼命向前奔跑!身后追兵紧追不舍,箭矢不时射在身边的墙壁上,咄咄作响!
通道尽头竟是一间锁着的偏殿。檀影毫不犹豫,短刃劈开锈蚀的铜锁,踹门而入!
殿内空旷破败,蛛网密布,正中供奉着一尊泥塑剥落、面目模糊的菩萨像,显得阴森而诡异。
“无处可逃了!”追兵的脚步声已至通道外!
檀影目光快速扫过殿内,最终落在菩萨像后的墙壁上。她疾步上前,用手仔细摸索着墙面,似乎在寻找什么。
“在哪里…明明有的…”她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焦急,额角渗出细汗。
追兵已冲入偏殿,将三人团团围住!为首者,赫然是那个慈眉善目的慧明和尚!只是此刻他脸上再无半分慈悲,只有冰冷的杀意和一丝得意。
“阿弥陀佛。”慧明假模假样地宣了声佛号,“三位施主,何必负隅顽抗?乖乖交出东西,或许还能留个全尸。”
檀影根本不理会他,依旧专注地摸索着墙壁。忽然,她手指在某块砖石上一按!
“咔哒”一声机括轻响!
菩萨像底座之下,竟然悄无声息地滑开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黝黑洞口!一股陈腐冰冷的空气从中涌出!
“下去!”檀影急喝,将林慕言和苏婉清率先推入洞中!
慧明和尚脸色一变:“拦住他们!”
杀手们蜂拥而上!
檀影挡在洞口,双刃出鞘,眼中闪过决绝的厉芒!她竟要以一己之力,硬抗所有追兵,为林慕言二人争取时间!
“不!”林慕言在洞中嘶吼,想要爬出来帮她!
“走!”檀回头厉声喝道,眼中是他从未见过的严厉与急切,“记住你的责任!保护好她!活下去!”
话音未落,她已与冲上的杀手激战在一起!刀光剑影,瞬间将洞口淹没!鲜血飞溅!檀影的身影在人群中飘忽,每一次闪动都带起一蓬血雨,但她肩头的血色也迅速扩大,显然是在透支生命战斗!
林慕言心如刀割,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知道,自己留下只会成为她的累赘!他狠狠一跺脚,拉着痛哭失声的苏婉清,向着地道深处踉跄奔去!
身后,激烈的打斗声、怒喝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每一声都像鞭子般抽打在他的心上。
不知跑了多久,直到彻底听不见身后的声音,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彼此粗重的喘息。
地道似乎没有尽头,向下倾斜,潮湿阴冷。
终于,前方出现了一丝微弱的水声和光亮。
他们跌跌撞撞地冲出地道出口,发现自己竟然身处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之中!一条地下河在洞中潺潺流淌,洞顶垂下无数钟乳石,一些散发着幽幽磷光的苔藓提供了微弱的光源。
溶洞空气流通,并无憋闷之感,显然另有出口。
但此刻,林慕言毫无探查的心情。他瘫坐在冰冷的石地上,望着来路那黑黢黢的洞口,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激烈的厮杀声和檀影最后的厉喝。
泪水无声地滑落。他又一次,眼睁睁看着别人为自己牺牲。
苏婉清伏在他肩上,泣不成声。
溶洞中,只剩下地下河流淌的淙淙声,如同永恒的哀歌。
《尘途》第二十四章:暗河磷光
地下溶洞,死一般的寂静,唯有暗河淙淙,如同敲打在林慕言心头的丧钟。檀影断后血战的身影,那双最后严厉而决绝的眼睛,反复在他脑中闪现,带来撕裂般的痛楚与无边的愧疚。
他又一次活了下来,依靠着另一个人的牺牲。
苏婉清压抑的哭泣声在空旷的溶洞中显得格外微弱凄凉。恐惧、悲伤、以及失去依靠的茫然,几乎将她击垮。
林慕言紧紧搂着她,牙关紧咬,任由泪水无声流淌。但他知道,此刻不是沉溺于悲伤的时候。檀影用命为他们换来的生机,绝不能白白浪费。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所处的环境。
溶洞巨大而深邃,怪石嶙峋,磷光苔藓提供的光线微弱而诡异,仅能照亮方圆数丈。暗河水流平缓,不知通向何方。空气潮湿却清新,显然有通风之处。
必须找到出路!
他搀扶起几乎虚脱的苏婉清,沿着暗河边缘,小心翼翼地向下游探索。脚下湿滑,光线昏暗,进程极其缓慢。
溶洞曲折蜿蜒,岔路极多,如同巨大的迷宫。他们不敢深入岔路,只能紧紧跟着主河道。
一路上,可见一些人为开凿的痕迹,甚至偶尔能看到一些残破的陶器碎片和锈蚀的铁器残骸。这似乎并非完全天然的溶洞,在很久以前,或许曾有人类活动过。
这让他们心中稍安,既然有人迹,必有出口。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了不同于水流声的、规律性的“滴答”声,而且光线似乎也明亮了一些。
精神一振,两人加快脚步。
拐过一个弯道,眼前景象让他们吃了一惊!
只见溶洞在此变得异常开阔,洞顶垂下无数巨大的钟乳石,水滴正从石尖不断滴落,发出清脆的“滴答”声。而最令人惊异的是,在洞壁一侧,竟然矗立着一座完全由石头垒砌而成的、简陋却规整的祭坛!
祭坛上摆放着一些早已腐朽的供品和锈蚀的青铜器皿,正中则供奉着一尊造型古拙、非佛非道的石雕神像。神像面目模糊,却透着一股苍凉神秘的气息。
祭坛周围,散落着一些人类的骸骨!有些骸骨姿势扭曲,似乎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何在这地下深处会有如此诡异的祭坛?
林慕言心中升起一股寒意。苏婉清更是吓得紧紧抓住他的手臂,不敢再看。
“别怕,”林慕言低声安慰,心中却也充满疑虑,“看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们找找看有没有出口。”
他谨慎地绕开祭坛和骸骨,在四周岩壁上仔细摸索。果然,在祭坛后方,他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向上延伸的人工石阶!石阶尽头,似乎有光亮透下!
出口!
两人大喜过望,也顾不得那祭坛的诡异,迫不及待地踏上石阶。
石阶陡峭且湿滑,向上爬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终于到了尽头。尽头处被一块石板堵着。
林慕言用力推开石板,刺眼的阳光瞬间涌入,让他几乎睁不开眼!
他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发现石板外是一处茂密的灌木丛。拨开灌木,外面竟是一片陌生的山林!
他们出来了!终于离开了那阴森的地下世界!
重见天日的感觉让两人几乎喜极而泣。他们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观察四周,这里似乎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与方才地下溶洞的阴森恐怖判若两个世界。
暂时安全了。
劫后余生的庆幸过后,是更深的疲惫与悲伤。檀影生死未卜,前路依旧迷茫。
他们找到一处溪流,彻底清洗了身上的污秽,又喝足了清水。林慕言采来草药,重新为两人处理伤口。
做完这一切,疲惫感如同山般压下。他们寻了一处干燥的树洞,相拥着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直到次日晌午才醒来。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带来一丝暖意。
吃了些野果充饥,林慕言决定攀上一处较高的山脊,辨别方向,确定下一步的去向。
他费尽力气爬上山顶,举目四望。只见群山连绵,远处隐约可见平原与河流。根据太阳方位和远处那条大河(或许是淮水支流)的流向,他大致判断出,他们似乎因地下暗河的缘故,阴差阳错地向西偏离了很远,但大体仍在江北,并未脱离前往应天的大方向。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回到树洞,将情况告知苏婉清。如今失去了檀影的引领,一切都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我们沿着山势向北走,尽量避开人烟,总能走到应天。”林慕言语气坚定,为两人,也为自己打气。
苏婉清看着他被苦难磨砺得越发坚毅的侧脸,心中稍安,用力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路程,依旧艰苦。但他们比之前更多了一份谨慎和野外生存的经验。林慕言将檀影教导的知识发挥到极致,设置陷阱的效率提高了,也能找到更多可食用的东西。
数日后,他们身上的伤口渐渐愈合,体力也恢复了不少。虽然依旧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历经磨难后的坚韧。
这日,他们正在一条小溪边取水,林慕言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声!
他立刻拉着苏婉清躲入溪边茂密的芦苇丛中,屏息观察。
只见官道上,一辆看起来颇为普通的青篷马车正在疾驰,车夫技术娴熟,马车虽快却稳。奇怪的是,马车前后并无护卫随从,与寻常富户家眷的出行颇为不同。
马车经过他们藏身的溪流时,车速稍缓,似乎是车夫欲让马匹饮水。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吹过,掀起了马车窗帘的一角。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林慕言却猛地瞪大了眼睛,几乎要惊呼出声!
车窗内,坐着一位身着素色衣裙、以轻纱遮面的女子。那侧脸的轮廓,那清冷的气质,尤其是那双偶然瞥向窗外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