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第四章:密道亡踪
地道深处,死一般的寂静。唯有水珠从顶部渗落,滴答、滴答,敲打在积水的坑洼里,声音在逼仄的空间中被无限放大,清晰得令人心慌。
林慕言背靠着冰冷湿滑的土壁,剧烈地喘息着。黑暗中,他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自己狂乱的心跳和粗重的呼吸声。方才亡命奔逃的惊惧尚未平息,对那神秘女子的担忧又猛地攫住了他。
她那一声压抑的闷哼,如同冰冷的针,刺入他的耳膜。
她怎么了?是被发现了吗?还是中了埋伏?她为了掩护他…
不行!他不能独自逃生!
林慕言猛地站起身,摸索着土壁,想要循原路返回。然而,来路一片漆黑,根本辨不清方向。而且,即便回去,又能如何?若她已落入敌手,他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若她已脱身,他此刻折返,反而可能再次将两人置于险地。
理智艰难地压制住冲动。他想起女子最后的叮嘱:“直行,莫回头!”
她似乎对这条密道颇为熟悉,或许自有脱身之法。此刻,他只能选择相信她。
深吸一口潮湿腐浊的空气,林慕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仔细回想女子推开砖石的位置,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地道的走向。然而,方才惊慌失措,根本无暇记忆。
他伸出手,指尖在冰冷的土壁上细细摸索。土壁并非完全光滑,有些地方嵌着碎石,有些地方则布满湿黏的苔藓。他努力辨认着任何可能指引方向的标记。
忽然,他的指尖触到一道浅浅的刻痕。精神一振,他仔细抚摸。那刻痕似乎是一个箭头,指向他前进的方向。是那女子留下的?还是更早之前的人所刻?
无论如何,这给了他一丝希望。他循着箭头所指,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
地道蜿蜒曲折,时而狭窄需侧身而过,时而宽阔可容人直立。空气越来越潮湿,水声也愈发清晰。脚下不时踩到积水,冰冷刺骨。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透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光亮,并非出口的天光,而是一种幽幽的、泛着蓝绿色的磷光。
他小心翼翼地向光亮处靠近。那光源自地道一侧的一个岔洞。岔洞口似乎比主道更为规整,像是经过人工修葺。他犹豫了一下,决定进去查看。
岔洞不长,尽头竟是一间小小的石室。石室四壁打磨得颇为光滑,壁上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图案和文字,似乎年代极为久远。那幽蓝的光,则来自石室顶部镶嵌的几颗鸡蛋大小的珠子,发出冷冽而恒定的光芒。
“夜明珠?”林慕言心中讶异。这荒废已久的密道中,竟藏有如此宝物?
石室中央,有一方石台,台上放着一只积满灰尘的铁盒。鬼使神差地,他走上前,吹开灰尘,打开了铁盒。
盒中并无金银珠宝,只有几卷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书册。他取出最上面的一卷,展开油布,书册封面是空白的。翻开内页,字迹娟秀而略显急促,像是女子笔迹:
“…德柱狼子野心,借督造贡缎之名,行暗中勾结倭寇、走私禁物之实…巨额银钱与兵械图样经青州流出海外…林家恐被利用而不自知,危矣…陈敬斋助纣为虐,为其提供掩护,打压异己…苏家小姐或因窥见些许线索,遭陈氏子胁迫…”
林慕言的手颤抖起来,急速向下翻阅。这分明是一本密录!记录着赵德柱与陈敬斋勾结倭寇、走私军械、贪墨巨额官银的罪证!其中还提到了几次秘密的海上交易地点、参与人员的代号、以及经手的部分账目!
字里行间,偶尔会出现一个代号——“夜枭”。记录者似乎对“夜枭”极为忌惮,称其神出鬼没,心狠手辣,是赵德柱在江南一带的真正执行人,但无人知其真实身份。
记录的笔迹到此戛然而止,最后一页只有一行字,墨迹显得格外深重,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惊惧与决绝:
“彼等已察觉我行踪,大限将至。唯盼此卷得遇忠良,揭此滔天之罪,则吾虽死无憾。婉娘绝笔。”
婉娘?!
林慕言脑中轰然作响!他猛地想起,父亲曾偶然提过,多年前,家中有一位极受尊重的女师太,俗家姓名似乎便有一个“婉”字,后来不知为何突然离开青州,不知所踪。难道是她?
若真是她,她竟在多年前就在暗中调查赵德柱和陈敬斋?并且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份用性命换来的罪证,竟阴差阳错地被他发现了!
巨大的震惊席卷了他。他原本以为只是一桩强娶民女的冤情,至多牵扯到官官相护,却万万没想到,背后竟隐藏着通敌叛国、走私军械的泼天大罪!林家承接的所谓“贡缎”,恐怕就是用来掩盖他们罪恶勾当的幌子!而婉清,或许正是无意中触及了这秘密的冰山一角,才招致杀身之祸,被迫嫁入陈府以求封口,甚至是为了保护他林家!
所有零碎的线索在这一刻被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赵德柱、陈敬斋、还有那个神秘的“夜枭”…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手段通天,捏死他和林家,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冷汗瞬间湿透了他的重衣。他意识到,自己手中这卷东西,既是能扳倒敌人的铁证,也是能瞬间引来杀身之祸的催命符!
必须带走!必须妥善藏好!
他迅速将书册重新用油布包好,塞入怀中贴身藏稳。又仔细检查了铁盒和石室,再无其他发现。他不敢久留,立刻退出石室,继续沿着主地道向前。
此刻,他的心情无比沉重,却又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婉清的牺牲、那位“婉娘”的遗志、林家的安危、乃至国之利害,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他不能再茫然,不能再退缩。
地道开始向上倾斜,水声越来越大,空气中带来了河水的腥气。前方出现了微弱的天光——不是夜明珠的幽光,而是黎明前那种灰蒙蒙的光线。
出口近了!
他加快脚步,走到地道的尽头。出口被茂密的藤蔓遮掩着。他拨开藤蔓,谨慎地向外望去。
外面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河道在此处拐弯,形成一处僻静的河滩。远处,青州城的轮廓在晨曦与雾霭中若隐若现。他竟已出了城!
河风吹来,带着寒意,却让他混沌的头脑为之一清。
他钻出地道,重新呼吸到开阔地带的空气,恍如隔世。回望那黑黢黢的洞口,想起昨夜荒祠的惊险、那神秘女子的相助、以及石室中的惊人发现,一切都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但怀中那硬邦邦的书卷,提醒着他一切都是残酷的现实。
那女子现在何处?她是否安全脱身?她是否知道这密道中有如此重要的东西?她引他去荒祠,真的仅仅是为了告知婉清的真相吗?还是另有所图?她与那位留下绝笔的“婉娘”,又是否有某种关联?
无数的疑问盘旋在心头。
当务之急,是尽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好这卷密录,然后设法联系父亲,至少要让父亲知晓部分真相,有所防备。同时,必须要查明那女子的下落和身份。
他沿着河滩,向下游走去,希望能找到渔船或渡口。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忽然,他听到前方芦苇丛中传来一阵轻微的窸窣声,还夹杂着压抑的呻吟!
他立刻警觉起来,闪身躲到一块大石后,凝神望去。
只见芦苇剧烈晃动,一个人影踉跄着从中跌出,扑倒在河滩上,一动不动。看那身形衣着,似乎是个女子!
林慕言心中一动,不及细想,快步冲了过去。
将那人扶起,拨开散乱遮面的长发,露出一张苍白如纸、却依旧能看出清丽轮廓的脸庞——正是昨夜那个神秘女子!
她双目紧闭,唇色发青,呼吸微弱。肩头处的衣衫已被鲜血染透,颜色发暗,显然是旧伤崩裂。她的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枚小小的、样式奇特的飞镖,镖刃泛着幽蓝的光,显然是淬了剧毒!
她果然受伤了!而且是为了掩护他,强行断后,以致旧伤复发,甚至可能还中了毒!
林慕言心中涌起巨大的愧疚和感激。他不再犹豫,俯身将她背起。女子很轻,伏在他背上,气息微弱地拂过他的颈侧。
必须立刻找地方为她疗伤!
他背着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河滩疾行,目光焦急地搜寻着可以藏身的地方。
远天,晨曦勉强穿透浓雾,洒下微弱的光芒。河面水汽氤氲,前途依旧迷茫未卜。
而危机,或许正如影随形。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