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
六
果子沟大桥
书乐
从上往下看
像雄鹰悬空而起
从下往上看
像彩虹跨云层里
桥乐桥西两天地
桥东湖水连天碧
湖山之东山秃禿
平原是荒滩戈壁
桥西沃土三百里
盛产棉花与玉米
瓜果桃梨真甜蜜
熏衣草田冒紫气
两山夹峙黑崖壁
山坡绿痣平凸起
很像仙女倩靓丽
沟边苔藓铺满地
白桦变黄缀山脊
河水急急流雾里
苔藓好似绿地毯
铺完河滩挂峭壁
株株松柏缀痣边
很像织女织的衣
山头平滑穿草皮
地衣片片映日喜
2025.9.19日晨
《新疆游记·果子沟大桥》赏析
诗人书乐以果子沟大桥为视窗,通过空间转换与色彩碰撞,展现新疆特有的自然与人文交响。全诗以多维视角构建立体图景,宛如一架文字无人机带领读者穿越天山峡谷。
一、视角流转的空间美学
诗歌采用“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的双向视角,分别以“雄鹰悬空”喻大桥凌云之势,“彩虹跨云”写长虹卧波之美。这种仰俯之间的视角切换,既呈现了工程的宏伟,又暗合传统山水画“三远法”的观察智慧,使静止的桥梁产生动态的视觉张力。
二、地理镜像的生态对照
桥东桥西的强烈对比颇具深意:东侧“湖山秃秃”“荒滩戈壁”展现苍茫雄浑,西侧“沃土三百里”“熏衣草田紫气”洋溢丰饶生机。诗人巧妙利用大桥作为地理分界线的特征,在反差中揭示新疆多元地貌特征,暗喻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连接作用。
三、色彩诗学的自然刺绣
诗中色彩词汇形成有机谱系:“绿痣”“紫气”“白桦黄”“绿地毯”等意象如调色板般点染峡谷。尤以“苔藓铺坡地”“地衣映日喜”等细节,将微观生态景观升华为“仙女织衣”的神话想象,使荒凉峡谷焕发出生命律动的美感。
四、传统与现代的意象融合
诗人将“织女”神话意象与现代工程并置,让桥梁这类现代产物自然融入传统审美语境。“熏衣草田冒紫气”既写实景,又暗合道家紫气东来的祥瑞意象,体现出现代农业与古典诗意的和谐共生。
这首游记诗突破了一般山水诗的范式,在大桥这个现代工程意象中,找到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审美结合点,堪称新时代边塞诗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