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 —— 青海玛多县发现“尕日塘秦刻石”。“尕” 读音为“gǎ”。这方以石英砂岩为质、存 37 字秦篆的刻石,不仅实证了秦始皇遣五大夫翳赴昆仑寻药的史事,填补了文献记载空白,更以 “海拔最高且原址保存” 的特质,成为秦代疆域认知、方士活动与文字统一之十分珍贵的实物。
今推出珠山樵夫《尕日塘秦刻石赋》,作者以 “帝业初隆” 起笔,循刻石之质、载史之实、传世之值铺陈,既赞其 “抗风蚀于千载” 的坚韧,更叹其 “补前籍之阙如” 的史功!这首赋,兼具史实与飞扬的文采,请欣赏!】

珠山樵夫
帝业初隆,六合一统;仙踪远溯,群方毕从。感穹苍之示警,惧鼎祚之难容;慕昆仑之神境,觅不死之灵踪。昔《山海经》传西极之秘,今石志铭证秦皇之庸。早于徐福浮波,先遣方士驰漠;远迈瀛洲浩渺,直探河源崇墉。
观其石也,石英为质,砂岩作容。抗风蚀于千载,耐霜侵于万冬。背崇峦而屏恶候,面澄湖而纳和雍。文列十二行,篆分三十有七字;迹存两千载,痕留半阙未全踪。“皇帝”开篇,显九五之尊赫;“五夫”承命,见使臣之肃恭。“采樂”依稀,实“藥”字之省笔;“己卯”可辨,纪暮春之发轺。“百五十里”,推途程之远近;“方□”依稀,识技士之随从。

察其史也,补前籍之阙如,正古说之茫惚。定昆仑于河源,破虚言于烟树。证长生之妄求,非东渡之独步。秦篆遗规,见书同文之矩;使臣衔命,昭权一统之度。高海拔存原址,堪称秦刻之孤品;历沧桑葆真容,实为考史之珍簿。
论其值也,石上残文,犹胜简编千语;山间古刻,堪比彝鼎万数。拓秦代之风烟,续华夏之文脉;释先民之遐想,明地理之故处。非惟艺苑之瑰宝,更是史坛之伟助。

嗟乎!鼎湖龙去,仙药终虚;石迹犹存,史功不虚。观此尕日塘之刻,足见雄主之心初;览兹河源畔之铭,可补青史之笔疏。留胜迹于雪域,昭往事于皇图;垂令名于千古,耀文光于九隅。
颂曰:
河源石上篆痕新,犹记秦皇遣使臣。
早迈徐福浮海楫,先寻昆峤驻飙轮。
砂岩耐蚀千年迹,史笔珍稀一代真。
莫道仙踪终是幻,残碑留与证苍旻。(2025.09.16)

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山东青岛人,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文联副秘书长。
六十年代生人,爱好文学,诗词歌赋。在工商企业从事文秘工作多年。崇尚自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是自己的人生信念。散文诗词歌赋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及纸质刊物。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总编辑、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