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语言
萧兆钧(重庆)
秋风掀翻了颜料瓶
秋色追赶大雁的翅膀
翻山越岭,一路
向南。然后
就是层林尽染了
语言五颜六色起来
荡漾是最美丽的修辞
比如芦苇、秋水和汹涌的桂花香
比如故事深处,月光如水……
此时我在一行诗里
打磨月亮——
时间是一片秋叶
白露噙着天空
悬而未决
以秋为墨,在诗行里打磨时光——评萧兆钧《秋天的语言》
《秋天的语言》以极具想象力的笔触,将秋日景致与诗意哲思熔于一炉,让秋天不再是单纯的季节符号,而是可感、可诉、可品的鲜活生命。
诗人开篇便用“秋风掀翻了颜料瓶”这一灵动比喻,为秋日铺就色彩基底。“掀翻”一词充满动态感,仿佛能看见秋风的调皮与随性,也让“秋色追赶大雁”的画面顺理成章——秋色不再是静态的布景,而是有了追逐的生命力,为后文“层林尽染”埋下伏笔。
当“语言五颜六色起来”,诗人巧妙地将秋日意象与文学修辞勾连,让“荡漾”成为秋的核心表达。无论是“芦苇、秋水”的视觉荡漾,还是“汹涌的桂花香”的嗅觉荡漾,都打破了感官界限,让秋天的“语言”立体可触;而“故事深处,月光如水”的转折,又为秋添了一层温柔的叙事感,让景致有了情感落点。
诗的结尾尤为精妙,“打磨月亮”将抽象的诗意化为具象的动作,赋予时光以细腻的质感;“时间是一片秋叶”以小见大,把岁月的厚重藏进轻盈的秋景里;最终“白露噙着天空/悬而未决”,用留白的笔触定格秋的静谧与怅惘,让诗意在含蓄中绵延,余味悠长。整首诗以“语言”为线索,让秋的形、色、味、情都成为诗的注脚,灵动又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