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读书、写作和书法便组成了业余生活中的一切。这三个爱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需要坚持,长时间的坚持。有人说,一个人最好的爱好是简单、省钱、没有止境。由于电子书的出现,读书便是一个不费钱的爱好了。由于写作平台的便利,写作也容易多了。稍有麻烦一些的便是软笔书法了。笔墨纸砚到现在也没法用高科技代替,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前一段时间,由于家里有些事情,回老家呆了一段时间,便没有坚持练习书法。回来后,提笔再写,便有了一些陌生感了。于是,想到了一个词——坚持。到底坚持有什么意义?难那说“坚持”到最后也和讨论人生一样,会得到一个“没有意义”的结论么。

我的性格是典型的“喜新厌旧”,我的人生历程中所能“坚持”的东西几乎没有。林业改革以后,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很长时间内让我们不能适应,无论思想还是实践。在这个空档期内,我的思考也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加深。那就是对一件事情的执著,或者说是坚持下去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我自小喜欢读书、写作和书法,但由于工作关系一度荒废,书倒是买了,但束之高阁;笔和纸都有,但没有了写作思考的积极性;书法更不用提了,连字帖都找不到了。
直到有一天,我路过一片松树林,由于经历了几个轮次的砍伐,已经不能用茂密来形容了。但林中灌木和落叶松的幼苗却生机勃勃,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各种植物抢占生存空间的势头几亿年来却一点没有变。努力或坚持的意义不在于达成某一目标,而在于自我内在的丰富,这一点人和自然是有共同点的。当冬虫夏草的价格飞涨的时候,改变最大的当地人的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坚持了上千年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坚持”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是很脆弱的。
回来后,把落满灰尘的书找出来,翻到书签的位置继续阅读;提起笔,写下对生活的感悟;拿起字帖,在墨迹里寻找乐趣。当“坚持”成了信念,它便具象化了,让人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幸福,这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实践。

【作者介绍】慈晨辉,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国家湿地公园任职。内蒙古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鄂伦春旗书法家协会会员、北方诗社会员诗人。长期从事大兴安岭生态文化的研究工作,著有森林(森工)文化系列文章《森林深处有人家》和散文集《林园札记》。爱好古诗词的创作,原创作品在多家网站和诗集中发表,著有诗词集《林园诗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