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情缘
散文 /戴俊明
离开故土已经许多年了,这些年很少去黄水,但故乡的那种情结,始终缠绕心头。应朋友之约,这个夏天我去了两次黄水,在黄水的这些日子,我有些惊叹这里的变化,过去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镇,俨然已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整齐洁净的街道四通八达,绿树掩映的洋楼鳞次栉比,各种不同的口音、熙熙攘攘的人群汇集在这里,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你甚至迈不开腿。据不完全统计,来这里避暑消夏的人超过了30万。
据了解,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全国新一批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位于北纬30度的石柱黄水是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度假区。度假区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在苍茫浩瀚的原始森林中,山川峡谷、湖泊溪流、田园花海、传统村落等美景密布,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1500个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1℃,是著名的康养度假胜地。 我的老家位于渝鄂交界的枫木台,那里因拥有枫树的林海而有名,离黄水镇有20多公里,小时候黄水在我的头脑中遥远而陌生。当一队穿着草绿色军装、唱着军歌的军人来到我们学校附近拉练的时候,有个北方口音的指导员给我们作过报告,知道他们来自黄 水,那里有一个雷达部队。
因父母工作的一些原因,2岁时我就离开父母到祖籍随爷爷奶奶生活,大约10岁那年,因姑父、姑妈在黄水工作,跟随爷爷去了趟黄水。那是一个冬季,北风呼啸,远处可以看到大风堡白雪皑皑的身影,离开枫木台,下猫皮梁,过自生桥,爬老土地,过油草河,我跟在爷爷的后面,近60里的山路走了六七个小时,终于到达黄水。那时黄水集镇很小,一条不到300米长的街道,两排低矮的房屋分列两边,上一场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大街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虽然有些简陋,但感觉比我们居住的山村繁华了许多。
姑妈把我们迎进了屋,她的家在区公所院内的两间木头屋里,温暖的炭火,热气腾腾的饭菜驱散了旅途的寒冷和疲惫,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姑妈家的几天,我把整个场镇逛了个遍,场镇不大,但干净整洁,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但那几天天天有肉吃,顿顿白米饭管饱,做菜不光用盐,还有味精、酱油和醋,见识了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体会到人间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日子。
离开黄水的那天下午,天空下起了雪,雪越下越大,回过头去,场镇上那建筑物的剪影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越来越模糊,逐渐消失在视线中。走过油草河的木桥,河水不大,但十分清冽,山谷的两边群山逶迤,树上、石头上已经覆盖了一层白雪,河谷上飘着淡淡的薄雾。爷爷告诉我,翻过前面那座山就可以望见枫木台了。 老家枫木台毗邻湖北利川,上面有三个村,土质肥沃,是黄水双河的粮食主产地,由于人口密度大,且大炼钢铁森林被严重破坏,缺乏黄连的种植地。上世纪70年代,为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村里采取以粮易林的方式与同乡的昌坪村换取林地种植黄连,那片林地位于油草河上游,现在太阳湖的东岸。村里抽调了精壮劳力,爷爷也在之列,他的任务是把村里的部分牛赶到那里放牧,为黄连种植提供肥料。爷爷有时要回家,周末放学后我会走几十里山路去代他放牛。那是一片原生态的林地,树木遮天蔽日,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清清的油草河水汩汩奔流,滋养着河谷间的草地,或许这里曾经是古战场,我们在河中的石缝中发现了一把生锈的刺刀,旁边的水潭深不可测,绿森森有些怕人。至于秋天,到处是一片金黄斑斓的颜色,野生的猕猴桃、板栗、梨子成了我们的最爱。
二十岁那年,我刚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认识了一个在黄水工作的姑娘,她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肌肤,端庄秀美,后来,我们组建了家庭,我们的儿子也在这里出生。林间的小路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明镜般的湖水记录了我们的身影。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天然、原生态的草地上看蓝天白云,躺在一个地方不动,野生的草莓可以让你吃饱。那个时候我工作在异地,自行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周五我会用上半天的时间,推着自行车,那是100多里全是上坡的山路,但不会觉得累。最轻松的是星期一的回程路,全是下坡,我会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很轻松的就回到了单位。
黄水特有的森林资源、海拔气候、水质土壤,孕育了这里特有的物产,最著名的是黄连和莼菜。黄水是“中国黄连之乡”,黄连种植历史超600年,常年在地黄连约3万亩,年种植3200亩,产量、质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约68%、世界约40%,有全国最大黄连GAP基地。镇内有全国唯一的黄连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10亿元,是全国黄连交易“风向标”和最大“集散地”。
为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2002年国家出台了中药材GAP认证标准和管理方法,石柱作为全国全球的黄连大县,在全国首先通过黄连GAP认证,巩固石柱黄连的地位,是石柱县委、县政府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当时作为政府药品管理的部门更是义不容辞,宣传国家新的规定和政策,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积极协调,多方奔走,拜访了国家经贸委、药监局及重庆市相关部门,联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整合原黄连公司黄水、楠木分公司及县中药材公司、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资源,在全国第一个启动了中药材黄连GAP的认证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班子,聘请了工作人员,对石柱县黄连产区及湖北利川、南川金佛山、四川峨眉山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调研,制定了工作规划,在宣传培训、森林保护、肥料使用、农药管理、重金属残留、品种培育、种植规范、采摘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同国内及日本的专家开展了深度合作。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国家药监局副局长任德权曾亲临现场调研指导。经过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黄连种植企业GAP及加工企业的GMP 认证在全国率先通过,巩固了石柱黄连的地位,在黄连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黄连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月的黄水,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天依旧是你么蓝,空气依旧是那么清新,山花依旧是那么烂漫,湖水依旧是那么明净。一场秋雨一场凉,暑气渐渐退去。许多候鸟族已踏上归程,大街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不再有那么多的行人,车辆在马路上有序的驰过,多了几分难得的宁静。
驱车行驶在太阳湖的湖滨路上,群山叠翠,林涛声声,清风、阳光、湖水、森林,我进一步感受到和这片山水的亲近和缘分,世事沧桑,人生易老,不管我走到哪里,我的根永远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