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支队战旗归乡
文/东方文浩
从郑州到长春的1700公里航程里
DA6417航班的舷窗,映着一面鲜红
党员机组的声音穿过机舱
“这是杨靖宇支队的战旗,要回吉林了”
掌声像惊雷滚过云层
旅客们攥紧衣角,目光轻轻落在旗面
仿佛那针脚里,还裹着抗联密营的篝火
龙嘉机场的晨光里,15辆警用摩托列成阵
护旗手的靴底踏过跑道
战旗被小心捧上中巴车——
战友就坐在旁边,指尖几乎能触到旗面的褶皱
那不是普通的红,是雪地里冻红的手指
是弹孔里渗出的热血,是八十年前
杨靖宇将军嚼着棉絮,望向故乡的眼神
新民大街的老建筑在路边静立
伪满国务院旧址的墙,如今刻着白求恩的名字
450块大屏循环播放着阅兵画面
战旗在屏幕里招展,又在现实中驶来
凌晨两点就守候的人们,把目光举得很高
82岁的老兵敬礼时,皱纹里落满晨光
母亲抱着孩子,指着车队说“看,那是英雄的旗”
省委院内的礼兵站成挺拔的林
45道身影,像45棵守护山河的松
上午9:50,车队碾过红毯
战旗被接过的瞬间,风忽然静了
仿佛在听历史的回响——
密营里的号角,雪地里的脚印
还有此刻,吉林大地心跳的声音
午后两点的通化,风带着陵园的松柏香
另一辆载旗的车缓缓驶入
这里安睡着杨靖宇将军,每一块石碑
都记得他嚼过的棉絮、冻红的手掌
铜像前的石阶被阳光晒得温热
战旗交接时,没有人说话
只有风掀动旗角,像在与将军对话
“看,您守护的土地,正把您的旗帜珍藏”
有人说要把它放进业绩展的陈列室
重新布展,让每道针脚都讲清来路
让孩子的手指抚过旗面时,能读懂
雪地里的脚印,怎样踩出了胜利的方向
再后来,战旗走进近现代史展览馆
落进14年抗战展区的光里
这里有还原的密营,有泛黄的家书
战旗一到,所有展品都似活了过来
与它组成最厚重的教科书——
告诉每个参观者,烽火岁月不是铅字
是这面旗上仍未褪色的热血,是英雄未冷的信仰
最后一面旗,留在了省委主楼
曾是关东军司令部的地方,如今
驻吉武警的钢枪,守护着它的荣光
谁能想到,当年安放英雄头颅的角落
此刻正飘扬着他的战旗——
这是最响亮的宣告:苦难早已过去
伟大的胜利,正被红色基因代代传唱
全省的大屏还亮着,网友的致敬在云端刷屏
凌晨守候的人还在谈论那抹红的模样
82岁的老兵没走,孩子眼里映着旗的光
我忽然懂了,这场跨越千里的归乡
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当战旗在陵园、展馆、主楼次第安放
就像撒下无数颗火种
在吉林的每一寸土地上
让抗联精神,永远滚烫
【作者简介】
田浩 :笔名 ,东方文浩 、耿直、甜甜 。中共党员。 中文、法律研究生,诗人,作家,高级编辑、记者,高级社工师。
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终身会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实力派作家、《当代作家》、签约作家、吉林省报告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会员。
担任中华老年网栏目作家,香港《华夏儿女》杂志、《中华纵横》杂志特约记者、编委;作品见于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当代法学》、《当代作家》杂志、《中华纵横》杂志(香港)、法制日报、中国诗人作家网等网络媒体等;先后出版诗集《我的恋人》、报告文学集《畸形的爱恋》、《非笑不可》文集(ABCD卷);编撰出版系列《改革大潮主题歌》丛书、《律师实用大辞典》、《简明法律常识词典》等十余部著作,作品多次全国获奖。
代表作报告文学集《畸形的爱恋》
诗集代表作:《我的恋人》
诗词代表作:《母亲的叮咛》
散文代表作:《母爱的味道》
歌曲代表作:《我在草原等你》
工作单位:吉林省司法厅,担任过《法制天地》杂志、《吉林司法》杂志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主编。
☆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