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桥峪游记
作者:赵振兴
6月8日,天清气朗,与《神秀终南-秦岭北麓72峪撷胜》作者高从宜先生相约去蓝桥峪探古访幽。我们一行5人早上7点半就驾车出发了,在长安境内,沿途景色美不胜收,绿树成荫,果树连片,小麦丰实待收。沿车窗远眺,秦岭山层峦叠嶂,近山的翠绿尽收眼底,而远山则朦朦胧胧。进入蓝田境内,山势相对于户县、长安境内的秦岭山矮小了许多,植被也不如那边的好,有小部分山体裸露在外,不过也别有一番风味。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秦岭层峦叠嶂
到了水陆庵附近我们稍作停留,下车拍照留念,并在沿路小摊上享用了纯正地道的农家凉皮、凉鱼鱼后,驶入312国道蓝小公路(蓝田--小商塬),继续赶路。
通往水陆庵的小桥
车辆驶入312国道
进入蓝桥峪峪口后,两边的景色又有不同,山体上面植被较好,但是山体侧面却岩石裸露、凸凹不平、奇形怪状,间杂着一些小树和灌木,也非常好看。过了一个隧道后,右侧就是悟真寺。悟真寺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寺依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据史料,与善导大师有直接关系的寺院有:悟真寺、玄中寺、光明寺、慈恩寺、实际寺、西京寺、奉先寺、(昭觉寺)、香积寺,皆是久负盛名的宏伟大寺,其中与善导大师最有因缘的寺院则是悟真寺。善导大师在贞观九年(635年)23岁时入住悟真寺,最终息影终南山悟真寺。隋唐时期,日本与朝鲜半岛多有学问僧及留学生来往悟真寺,善导大师的著作和悟真寺对日本社会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目前至少有十家寺院冠名“悟真寺”,四十家寺院名“善导寺”, 而以大师别号命名的“光明寺”、“光明院”竟多达近百所。悟真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题咏悟真寺的唐宋诗歌多达40余首,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王缙、韦应物、钱起、卢纶、张籍、张九龄、储光羲、孟郊、鲍溶、贾岛、张乔、魏野、王安石、苏舜钦等都有作品传世。特别是白居易的《游悟真寺》130韵长诗,堪称中国古代描写寺院长诗之最。
山体侧面岩石裸露、凸凹不平、奇形怪状
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悟真寺
沿312国道继续前行,刚过佛爷腰隧道,高先生就看到了蓝桥河上的古栈道遗迹,我们赶紧停车下河察看。蓝桥河又叫清河,发源于秦岭山中的牧护关,顺着蓝桥峪出山后汇入灞河,然后汇入渭河。在河道靠山体一侧,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古栈道遗迹,既有壁孔,又有底孔。有些底孔上方的岩石上有人工凿成的槽痕。这段遗迹的突出特点是底孔高度密集,与一个壁孔相对,凿有数个底孔。底孔排列并非绝对作直线,而是从壁孔到最下层的底孔,依山势由上而下从一排增加到两排,以增加栈道远山一侧的强度。最下层的底孔有一种特殊的排列形式,即两两并列,且大于壁孔,盖为了使承重最大的立柱直立不偏,以免栈道上交行重车时折毁梁柱。总其栈孔遗迹,发现在同一处形制并不一致,有方有圆,似可说明栈道开通之后,又历经多次维修。为了弄清具体情况,高先生几次冒险攀爬到高处察看、拍照。
高先生冒险攀爬到高处察看
据高先生介绍,蓝桥河上的古栈道属蓝关古道,又叫武关道。蓝关古道早在商周时已有雏形。秦统一六国后,大修以咸阳辐射天下的驰道,蓝关古道是当时通往荆楚的东南驰道上最接近咸阳的一段险道。从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这就是蓝关古道的路线。历史上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历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统治者,无不把蓝田视为沟通秦岭南北,促进东西经济、文化、商贸交流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枢纽,可见它在经济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蓝关古道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战国时期,秦军战车队列可能曾经由此向东南进发,实现过大规模的兵运和粮运。楚怀王与秦国的外交失败,最终客死于秦的悲剧,许多场面就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刘邦由此入关,结束了秦王朝的统治。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经此道出其不意,直抵洛阳。以秦兵马俑出土的秦始皇出行所使用车辆的形制、相对比较平缓的山势和已经发现的遗迹,不难推测出蓝关古栈道的设计和施工,应当能满足帝王乘與通行的需要,也就是说蓝关古栈道比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都要宽敞许多。
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访蓝关古栈道,在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后,我们带着一身的轻松继续沿着312国道前行。不到一会功夫就来到了蓝关(蓝桥镇),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在附近。王顺山,又称玉山,民间传说中的孝神王顺和蓝桥相会均出于此。公园里植被茂密,景色美不胜收。2008年,我们都去过王顺山,所以此行不打算再去登山。
说起蓝关,大家可能自然就会想到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让“蓝关”成为一个著名的地名。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法门寺塔中将一节佛骨舍利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宰相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接诏不能在长安久留,当天就收拾行李,辞别亲友,找辆马车,携带家眷及几个仆人匆匆上路。史书记载,韩愈一出长安,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悄然降临,即刻淹没了蓝田秦岭古道的高塬与沟壑。进入秦岭深山“蓝关”时,车轮陷于大雪覆盖的古道沟岔之中,任凭驭手怎样挥鞭,几匹老马只是仰天长嘶,再也不能举蹄前行。韩愈望着群山峻岭的旷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说就在他万般无奈之时,看见远处一匹快马飘然而至,马上坐着的竟是他的侄孙韩湘。韩愈百感交集,他看着韩湘,面对群山,吟出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千古名篇。韩愈受困“蓝关”,因受惊受寒一家都病倒了。他们在“蓝关”停留了几天,韩愈病稍愈就在韩湘护送下,历尽千辛万苦才抵达了潮州。
站在蓝关前,远望韩公坂,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文学成就众人皆知,可对他一生的坎坷经历知道的人并不多。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后来虽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几经努力,先后进入地方官府和京城任职。因为人耿直,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获赦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后期升任行军司马、刑部侍郎,又因《谏迎佛骨表》而再次遭贬官。
在唐代,朝廷大员贬为地方官佐,一般都不过问政务,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年过50的韩愈,到达潮州后,却像一个按资历刚从基层升上来的小吏一样,在僻远的潮州实践着他治国安邦的才能。韩愈在潮州任上只有七个多月时间,但是他在这很短的时间里却做出了突出贡献——祭鳄鱼、治洪水、兴教育,使得蛮夷之地面貌彻底改观。韩愈来潮之前,就知道潮州“鳄鱼大于船”, 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韩愈到潮州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鳄鱼的危害。当时,韩愈借助“祭鳄”的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除鳄总动员,组织一批捕鳄能手,“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这条原来人烟稀少的被称为鳄江的广东第二大江,逐渐有了生机,潮州城对外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潮州人感激之余,把这条江改名为韩江,这个叫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当地的山也改名为“韩山”。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潮州的江山都姓韩。2006年4月初到5月中旬,受市政府委派,我去潮州招商。在潮州的一个多月中,明显感觉到潮州人说起韩愈,依然无不肃然起敬。为纪念韩愈,当地建有韩文公祠和祭鳄台。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 ,供有韩愈塑像,内有碑刻。祠堂正门上镌刻着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句。祭鳄台则位于韩江岸边,我在潮州期间每天晨练时候都要经过祭鳄台。
昔日“雪拥蓝关马不前” 现今蓝关路平坦
在蓝关曾经发生过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庄子》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此后,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就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告别蓝关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了牧护关。牧护关镇历史悠久,据查悉,公元22年,王莽篡位后追刺刘秀至此,刘秀遇牧童,交换牧衣,佯装放牧,蒙混过关,王莽被骗而去,故得蒙混关,后俗称牧护关。牧护关下面有一个村,叫“秦关”,据说,歌曲《梦驼铃》中那句“梦回秦关”,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如今的牧护关景色宜人,还建有天屏沟滑雪滑草场,供人们休闲娱乐。
312国道边风景如画
过了牧护关,已接近中午2点,我们就在312国道旁边一个叫朱家沟的地方简单地用餐。我们选一处正在盖房的比较平坦的地方,吃了一些提前做好的炒面和点心、水果,然后架起了酒精炉子煮了一些咖啡,在野外饱餐之后能和朋友及家人在一起享用上一杯咖啡,那种感觉真是温馨、舒适、惬意啊!在我们用餐的地方,拴着一只半大不小的狗,可能是正在盖房的主人用来看护现场的。这只狗很怯生,当我们逗她玩的时候,她的眼不敢跟人对视,一直在躲避。再想亲近她的时候,只见她四肢蜷缩、瑟瑟发抖,让人顿生怜悯之心。难道山里面的狗也跟山里面的人一样爱羞怯吗?是他们见的世面太少了,还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太不友善了?
沿着312国道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商州市的黑龙口镇。黑龙口镇地处秦岭山脚,丹江源头,商州西北边陲,距州城 27公里,自古便是商州出深山进平原的关口要道,亦是商贾游客必经的驿站。镇三面环山两面临水,312国道和101省道横贯其中,交通甚为便利。相传汉高祖刘邦入关中西取咸阳,即于此分兵两路进军,一路由此过蓝桥,另一路则出峪经张家坪。黑龙口镇是出入商州的必经之路,故有“商州西大门”之称。黑龙口镇的老百姓勤劳、淳朴、友善,待人热情。听说当地也有古栈道遗迹,一位中年男人自告奋勇,带领我们前去寻觅,因近些年发展变化太快,最终没能找到。我们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黑龙口镇,结束了蓝桥峪愉快的大半天行程,从101省道途经流峪返回咸阳。
富有陕南地方特色的民居
写于2014年7月6日星期日
作者简介:赵振兴,1981年入伍入学,1985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汽车修理厂工作。1987年底转业到陕西省咸阳市。现为咸阳市供热燃气服务保障中心退休干部,《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