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虹桥归客
彩虹贯空,海天交界处光晕流转。那身影渐行渐近,轮廓清晰起来——正是马世麒!但他周身环绕着柔和光晕,原先晶体化的皮肤恢复如初,眼神却深邃如海,仿佛承载了千年时光。
“世麒!”林婉第一个冲上前,却又迟疑止步——眼前人气息全然不同,宛若脱胎换骨。
马世麒微笑颔首,声音带着奇特的共鸣:“婉姐,教授,晓松...我回来了。”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悬浮的三钥上,“时间紧迫,归墟之门即将关闭,我必须完成最后的仪式。”
原来在归墟之门内,他经历了时空交错,见到了黄帝与徐福的精神印记,得知了星门的终极秘密:星门并非单纯传送装置,而是维系华夏地脉的“天地枢纽”。三钥合一可平复地脉,但需在特定时间点于三处星门同时进行仪式。
“今日午时三刻,日食之时,天地阳气最弱,是唯一机会。”马世麒抬头望日,“必须在海原、昆仑、敦煌三处星门同时注入能量。”
秦远峰那边却传来坏消息:日军重兵包围敦煌莫高窟,强行激活了那里的星门,欲借日食之时抽取地脉能量!
“必须阻止他们!”顾教授急道,“但如何同时在三处...”
马世麒成竹在胸:“我在归墟领悟了'分身化影’之术,可同时显化三地。但需诸位相助——教授您通晓古籍,请赴昆仑;婉姐精研能量,请往敦煌;晓松你...”他看向台湾青年,“你我有血脉共鸣,请留守此处稳定归墟之门。”
林晓松郑重接过赤珠:“必不负所托!”
分派已定,马世麒盘坐沙滩,三钥环绕。日食开始,天地渐暗。他周身分出两道光影,一闪即逝。
敦煌莫高窟
林婉随光影现身,只见日军已架设巨大设备,正在强行抽取星门能量。主持仪式的竟是“复活”的龟田——实为完美克隆体!
“没用的,仪式已启动!”克隆龟田狂笑,“帝国将获得无尽能量!”
林婉却察觉异常:能量流向并非日本,而是...东海方向?她突然明白:真正幕后黑手另有所图!
昆仑天湖
顾教授抵昆仑时,发现星门已被群神秘黑袍人控制。为首者揭下面具——竟是千面妖狐!她真身未死!
“老身苦等三百年,终得此机!”妖狐狂笑,“借星门之力,老身将成真仙!”
但顾教授发现,妖狐所用仪式并非成仙之术,而是...献祭之法!她要献祭整个昆仑地脉完成某种禁术!
台湾归墟
马世麒本体光芒越来越盛。通过分身感应,他察觉两地异常:“不好!中计了!日军和妖狐都是棋子!真正黑手是...”
突然,海面裂开,艘巨型潜艇浮起!舱门开启,走出个令人震惊的身影——秦远峰!
“秦长官?”林晓松惊呼,“您不是在大陆...”
“秦远峰”微笑,面容开始变化,变成个阴鸷老者:“老身'幽冥老人’,星门守护者一脉的叛徒。借日军与妖狐之手,终得齐聚三钥!”
原来一切都是局!从海原地震到台湾寻踪,皆为此人操控!
幽冥老人伸手抓向三钥:“待老身融合三钥,即成天地主宰!”
马世麒却突然睁眼:“等的就是你!”三钥猛地合一,爆发出前所未有光芒!
真相大白:马世麒在归墟已知晓幽冥老人存在,将计就计引其现身。真正仪式不需三地同时进行,而是要以三钥为饵,诱出窃取星门力量的元凶!
幽冥老人被光芒笼罩,发出惨叫:“不可能!你怎么会...”
“黄帝早已料到有叛徒。”马世麒凛然道,“星门真正力量,只认可守护苍生之心!”
光芒中,幽冥老人灰飞烟灭。与此同时,敦煌和昆仑的危机也随之解除。
日食结束,阳光重现。马世麒却突然吐血,光芒急速消退。
“世麒!”众人惊呼。
原来强行催动三钥反噬巨大,马世麒生命垂危。这时,心意之钥突然映出徐福影像:“还有一个办法...但需付出代价...”
徐福指出:可借归墟之门逆转时空,阻止地震发生。但施术者将承受时空悖论反噬,可能永远迷失在时空乱流中。
“不可!”林婉急道,“太危险了!”
马世麒却坚定道:“若救得二十八万生灵,值得!”他看向众人,“请助我最后一程。”
明知可能永别,众人含泪应允。仪式启动,归墟之门再开,时空开始扭曲...
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固原
马万昌正在油坊查账,突然心口一痛。空中莫名出现道彩虹,有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爹,立即疏散乡亲!地震将至!”
虽觉荒谬,但想到近日异常地动,马万昌宁信其有。他立即敲响警钟,组织乡亲撤离。
同时,海原、兰州等地都出现异象预警。多数人不信,但总有警觉者开始疏散。
二十时五分,大地震如期而至。但因预警及时,伤亡大减。历史在这一刻被改写...
现代 宁夏地震纪念馆
导游正讲解:“1920年海原大地震是20世纪最大地震之一,但因神秘预警,伤亡远低于预期。至今无人知道预警从何而来...”
一个青年在“神秘预警”展区驻足,胸前的怀表突然发热。他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蓝光...
………
尾声:时空的回响
宁夏地震纪念馆内,年轻的实习生苏小雨正为参观者讲解。她停在“神秘预警”展区前,这是她最着迷的部分。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发生前数小时,固原、海原等多地出现奇异现象:天空现彩虹、地涌金光、有人声称听到预警钟声...”她熟练地背诵着讲解词,“最神奇的是,多地同时出现自发疏散行动,挽救了无数生命。这些预警从何而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参观者们啧啧称奇。一位老者驻足在展柜前,里面陈列着当年地震的遗迹:变形的怀表、半截铜镜、还有模糊的照片。
“姑娘,”老者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奇特的共鸣,“你说这些预警是同时发生的?”
苏小雨点头:“是的,老先生。据记载,从固原到海原,方圆百里内,预警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生。”
老者微笑,眼中闪过丝微不可察的蓝光:“或许不是同时,而是同一个人。”
苏小雨愣了下:“您说什么?”
老者却转身离去,留下句意味深长的话:“时空如环,无始无终。守护者永不独行。”
苏小雨莫名感到一阵心悸。下班后,她鬼使神差地回到那个展柜,发现玻璃上不知何时多了个水滴状的印记,正与她胸前的胎记一模一样。
她颤抖着手触摸印记,展柜突然发出柔和蓝光!怀表、铜镜等文物共鸣般震动起来,投射出全息影像——正是当年地震场景!
影像中,个泛着蓝光的青年身影同时出现在多地,组织疏散。虽然面容模糊,但苏小雨莫名觉得熟悉...
“时空守护者...”她喃喃自语,胸前的胎记突然发热。
窗外,夜空繁星闪烁,北斗七星格外明亮。某颗流星划过天际,坠向昆仑方向。
新的轮回,已然开启。
(全文终)
——
后记:地脉永续,文脉长存
《海原大地震》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制,终于在此刻画上了句点。回首创作历程,恍若一场穿越百年时空的精神跋涉。
这部作品始于对历史伤痛的敬畏之心。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中国近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惨烈程度与历史意义值得被永恒铭记。在查阅无数史料、走访宁夏大地时,我常为那些湮没在时光中的生命故事而动容。于是,我决定用文学的方式,为这场灾难立传,为逝者安魂。
创作过程中,我尝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既忠实于历史真相,又赋予其文学想象的翅膀。马家父子的守护、秦远峰的忠勇、顾教授的执着、林婉的聪慧、乃至马一郎的救赎...这些人物或许在历史上并无原型,但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最珍贵的品质:坚韧、勇敢、互助与希望。
特别要说明的是,作品中涉及的“星门”、“地宫”等超现实元素,固然是艺术虚构,但其精神内核却源自华夏文明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古人讲“天人合一”,现代科学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理一也。这些虚构情节,实为对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文学化表达。
在写作技法上,我借鉴了王蒙先生“季节系列”的宏大叙事与时空交错手法,试图打造一部既有历史纵深又具文学美感的作品。希望读者能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温度。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为抗震救灾付出努力的人们,献给生生不息的华夏大地。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地脉永续,文脉长存。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