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九一八(通韵)
作者/梁言(刘尚俊)
惊报一声,勾唤起,旧仇沉恨。惊梦处、柳条湖畔,密谋侵衅。百里沃原成烬土,万千黎庶遭蹂躏。自此后、恶浪卷神州,硝烟滚。
江河啸,山岳愤。烽火炽,长戈刃。东西南北中,旌旗连阵。立地誓昭华夏耻,擎天决守炎黄寸。十四载,浴血败东瀛,乾坤峻。
2025.9.18
诗评《满江红·九一八(通韵)》
这首《满江红》以“九一八”国耻为核心,凭沉郁笔力勾连历史记忆,兼具史实厚重感与情感冲击力,是一首立意鲜明、气脉贯通的爱国词作。
从内容铺陈看,上阕聚焦“恨”,以“惊报一声”破题,迅速将读者拉入“柳条湖畔”的历史现场,“百里沃原成烬土,万千黎庶遭蹂躏”两句,用直白且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浓缩日军侵华的残暴与家国破碎的惨状,“恶浪卷神州,硝烟滚”更是以阔大笔触,拓开战火蔓延的悲怆格局,历史痛感扑面而来。
下阕转向“愤”与“勇”,“江河啸,山岳愤”以山河拟人化,借自然意象衬民族怒火;“东西南北中,旌旗连阵”则勾勒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从个体悲苦升华为群体抗争。“立地誓昭华夏耻,擎天决守炎黄寸”两句掷地有声,将民族气节与守土决心凝于笔端,而结句“十四载,浴血败东瀛,乾坤峻”,以抗战胜利的史实收束,既呼应开篇的“旧仇”,又以“乾坤峻”的昂扬气象,彰显历史正义与民族力量,情感从沉郁到激昂,脉络清晰有力。
从韵律与语言看,词作遵通韵而声律铿锵,“恨、衅、躏、滚”“愤、刃、阵、寸、峻”等韵脚紧凑,读来顿挫有节,贴合《满江红》词牌固有的豪迈基调;语言上不避直白却无浅露之嫌,如“惊梦处”“立地誓”“擎天决”等表述,既保留词的凝练,又兼具白话的冲击力,让历史记忆与爱国情怀的传递更易引发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史为骨、以情为魂,上阕述耻以警世,下阕言勇以扬威,在“九一八”这一特殊节点,既复刻了历史的沉重,更彰显了民族的精神脊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