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株洲文化根基及株洲精》全文已载《湘江畔的生命守护之歌》专辑(荣耀获得全国十二届原创文学作品璀璨杯大赛最佳人气奖、状元奖和专家评选金奖。作者文一多)

论株洲文化根基及株洲精神
坦诚而言,株洲精神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在一定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气候、土壤、温度、空气等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培育而成。如果用现代语言表述,则要有它的文化根基。株洲文化是什么?如果从解放初期七千人小镇的人文地理状况上去找,应当是‘饥饿文化’,希望在“一穷二白”脆弱的基础上如饥似喝地得到发展,进而伴之培育诞生了“包容文化”和“移民文化”,即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从諫如流,闻过则喜,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而如果要从文化的历史根基上去找,那就是炎帝神农文化。长眠于株洲炎陵鹿源坡的炎帝神农氏,是株洲人民独自护守的“先祖”和“国宝”。炎帝开创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光辉灿烂的神农文化,这种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这更是株洲人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精神支柱和传家宝,更使株洲人民引以自豪和骄傲。
炎帝文化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文化。炎帝主张“民为邦本,食为民天。”这说明炎帝把吃饭问题作为百姓最大的问题,并认识到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炎帝文化主张以“仁爱”治理天下。炎帝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炎帝认为部落首领和百姓都是兄弟,应当互相友爱,不应相互歧视或排斥。他始终把自已放在同部落百姓一样的位置上,从不因为自已能力强或者是部落首领而“自贵于人”。
炎帝文化提倡艰若创业,廉洁奉公。炎帝认为,“士丁壮而不耕则受其饥,女当年而不织则受其寒”,“耕不强者亡以养其生,织不力者莫以盖其形”。这意思是说,要解除人类饥寒之苦,只有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否则人类只能在饥寒中挣扎。炎帝为了培植五谷种子,他踏遍了山山水水;他为了制作耒耜,他历尽数载寒暑。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可称艰苦创业的楷摸。古书《越绝书》记载:“昔者神农氏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只实之。”这说明炎帝又是廉洁奉公的模范。
炎帝文化提倡追求卓越,自我奉献。炎帝把自已一生献给了部落百姓,替百姓治病,不惜献出自已的生命。炎帝为了部落百姓的健康,在与自然、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探索、实践、发现、发明和总结,全然将自已的生命置之度外,最后因误食“断肠草”而牺牲,安葬在茶乡,即今炎陵县鹿原坡。炎帝永远值得后人拜谒、纪念、学习和怀念。
炎帝文化的精髓是民本、仁爱、奋斗、献身。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炎帝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更加教育和影响了株洲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正是因为株洲拥有这种特殊的文化观念、文化根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使得株洲精神的培育才有了根本保证。
总结株洲市75年来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等相对性的发展演进过程,我们发现株洲是全国最早的移民城市和全国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后来在几十年的奋斗里程中走过了令世人瞩目的美丽足迹:“一五”、“二五”时期就建造有中央、省十大骨干企业和冶金、机械、航空、铁路、化工、轻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创造了若干个全国第一,尤其是醴陵釉下高温五彩瓷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产品,改革开放后、株洲成为全国中西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成为一个开明、开放、进取,跨入全国现代中等先进城市行列的包容型现代文明城市。其所以发生如此巨大变化,主要有一股锐不可挡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推动。分折近代和历史文化根基,应当说,包容和开放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是精神力量、组织力量;那么创业和争先则带来的是软实力和硬实力。面对现在的株洲,非常需要复兴“包容”和“开放”,有了“包容”和“开放”才能复兴“创业”和“争先”。株洲非常需要发扬包容、开放、创业、争先的优良传统和实干热情!
“ 奋进拼搏”,是株洲精神“创业”和“争先”的集中表现和不断追求的目标。“ 奋进拼搏”,其前提是“包容”和“开放”,只有有一个稳定和谐和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才能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才能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一心,战胜风险,科学发展,创造辉煌!这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解放后,株洲由一个七千人的小镇,在经历六十年的春秋后, 当时 崛起成长为湖南全省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中等城市,正是株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发扬和坚持“包容”、“开放”、“创业”、“争先”的株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励精图治,不断开拓,追求卓越的结果!
从分折近代和历史的文化根基上,我们有根有据地找到了75年来最能反映株洲内涵的精神力量应当是包容、开放、创业、争先。
“包容”的突出特征是:株洲没有地方派别情绪,从不排外,从不歧视外地人,成为能海纳百川,有聚合力,来自东南西北中多民族的大家庭,都能待人以和,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以人为镜,以邻为亲。。。
“创业”是株洲的核心动力:解放后,在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毛译东同志就确立株洲是全国重点工程新型工业建设基地,全面开放,并把苏联援助中国的一百五十六个大型项目中的好几个放在株洲。。。从此掀起了创业新株洲,建设新株洲的热朝,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曹文举省级高官率领下的工作组成员,在株洲呆了四、五个头年,重点是支持中央、省属十大重点企业,当时那大干快上,优秀、清廉的建设风气,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当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上下班全是走路和骑单车,干部跟班劳动,工人身上有多少油污,干部身上有多少油污,工人流多少汗水,干部流多少汗水,高级干部与一般干部一个样,没有特权,没有索拿卡要,没有请吃请喝,没有在办公室架床铺的,中午一张报纸摊在地上午休。。。作为省建设银行对株治一期工程改造拨款一亿元,株治不需要花费一分一毫招待应酬费,后来株冶成为株洲利税贡献最多最大丶举足轻重的大型骨干企业。株洲人民就是用这样一种“创业”精神 建设株洲,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争先”是株洲精神的顶端和高峰的内在表现。“争先”内涵极为丰富,如何实现争全市一流,全省一流,全国同行业一流,全世界同行业一流,这需要开拓、敬业、团结、奉献和科研协作精神,需要苦干加巧干,需要勇于攀登的创立自主知识产权精神,需要中国创造精神,还要有勇于牺牲,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代价的精神。。。综观株洲几十年的雄起,创造了一个由火车皮拉来的现代文明进取的中等城市,创造了第一台国内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钢片,第一个全国顿粮田等等,就是这种包含广义内在情怀和追求卓越的“争先”精神赢得的。
这里还要说说争世界一流的精神,历史以来株洲就有这种“争先”精神,醴陵轴下五彩牵牛花花瓶,曾在一九一五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解放后,瓷业工人不断追求卓越,终于创造了真正意义的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世界第一的高白度高温釉下多彩瓷器,令世界制瓷强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望尘莫及,如今在联合国大厦,在差不多的一百多建交国的总统府都陈列有醴陵高百度高温釉下多彩工艺制器制品,尤其是中美建交,尼克逊总统访华,毛泽东主席送给他的礼品就是醴陵群力瓷厂生产的造型别致,永不退色,不合铅鎘元素,居世界著各品牌的团凰十五头高脚茶具。此乃为株洲和中国人民争光不少,令株洲人民感到十分骄傲!株洲硬质合金始于"一五"、"二五"计划,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被誉为"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主导产品为硬质合金及钨丶钼丶钽锐制品。1957年,正值“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的11月,六〇一厂基本建成,17栋厂房、烟囱、水塔在一片荒土上“生长”出来。1958年4月1号,六〇一正式投产。年底就超过了最初设计的生产能力——500吨,达到755吨,机械行业和矿山用上了国产硬质合金,工业成本大大降低,工作效率继续“爬坡”,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令株洲自豪,国人骄傲。如今,株洲硬质合金钻石牌,则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品牌,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硬质合金产业是株洲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还有时速达350公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芯”,也产自株洲中车时代电气。
正是因为株洲人民跃马扬鞭,追求卓越,争创了多个世界一流,株洲在国家有地位,可见“争先”是何等的重要和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争先本身的价值在于对祖国、对人民有更多的奉献!
炎帝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民本、仁爱、奋斗、献身,这四大精髓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力量。它以强大的凝聚力,将炎黄子孙紧紧相连;以广泛的辐射力,影响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以深远的影响力,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
在株洲这片土地上,炎帝文化深深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为株洲注入了特殊的文化观念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株洲精神培育的根本保证。正是有了炎帝文化的滋养,株洲人民秉持着民本思想,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心怀仁爱,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与善意;不懈奋斗,勇于拼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无私献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义无反顾。
《湘江畔的生命守护之歌》,便是炎帝精神培育和熏陶的生动写照。在湘江之畔,株洲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炎帝文化的精髓。他们在生命的守护中,展现出民本的情怀,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践行着仁爱的理念,对每一个生命都给予关爱和尊重;发扬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彰显献身的勇气,为了守护生命,不惜付出一切,从湘江救起180条人命。
炎帝文化,是株洲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由我采写的报告文学《湘江畔的生命守护之歌》荣耀全国十二届原创文学作品璀璨杯大赛最佳人气奖、状元奖和专家评选作品金奖,是实至名归的一次大展示。让我们传承炎帝文化,弘扬株洲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作者 谭敬炎 (株洲市级老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