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韵
作者:徐肃惠
主播:月亮泉
元旦两日,随孩子们去杭州,领略沿途水乡之韵味,尽享西湖之美景。之前曾遗憾的说,江南水乡的石板小路和鞋底的敲击声已不复存在了,似已湮灭在时光里。于是老哥点拨我:现在的水乡不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高楼里,而是在城外的乡村里。所以,我把目光抛洒在广袤无垠里。
阡陌在高速旁闪过,我恍然悟到,纵使在城外,也寻不到当年的模样,那谁说现在映入我眼帘的景致,不独属于现在的水乡呢!
南方的乡村与北方大不相同,少见方正的平房,家家都立着二层或三层的小楼,楼与楼之间互不连接,高矮长短姿态各异。翘檐,雕柱,尖顶,串瓦,处处透着精巧。难见北方一水儿的北京平,建筑1格局更没有大平面和大直角。拱形三角或多边形并不鲜见。我想,这样的建筑风格既是对旧时韵味的承袭,也蕴藏着对地域气候的适配。江南多雨,梅雨绵长,翘檐和串瓦恰能分流雨水,消解雨声。显现着古人的生活智慧。
水乡的水,虽然不似记忆中那般清冽古朴,却依旧洋溢着水乡的别有韵致!楼宇间,街巷边,到处都有水的踪迹,小则为塘,大则为湖,有水便有桥,有桥便有亭,塘边湖边就有树有竹,更有花红柳绿。水乡的美是沁人心脾的,这般美,让人不由得心生澄澈。让我这来自北方的人,为沿途风光的新鲜与惊艳心动不已!如果时间充裕,我会细细描摹这份别致的韵味。
到了杭州,更觉自己像井底之蛙。首先让我震撼的是那满布视野的参天梧桐树,树龄都约百年以上,约二十米以下是没有树叶的,巨大的树干是要几人环抱的。遮天蔽日,透着岁月的厚重。
步入西湖景区,第一景点是“柳浪闻莺”,会立刻让人想起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丝垂下的密度是不可言喻的,千万条绿色的枝条荡起的绿涛其壮观是不可言喻的。那枝条间的清脆的鸟鸣,让人由衷赞佩这景点儿名字“柳浪闻莺”的妙处。文人把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相融,从而让千百年以后的观众还能与之共情这份灵动。因到景区时已是下午,我们来不及逐个探寻每个景点的别有洞天,便沿着西湖边漫步,走了万步之遙,得以深切感受西湖的美。
西湖的美与太湖美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太湖是清丽纯朴,带着天然气息的姑娘,那么西湖就是飘逸婀娜,潋滟绝色的仙女。远看湖面,粼粼水光波澜不惊,似有若无;近看水下,却暗流涌动性感妖娆!更惊诧地是,西湖的水是白色的,湖面约二尺高是一层朦胧水汽,像柔柔的纱垂挂在湖面,带着羞怯的美,令人不忍惊扰。行至断桥时,天色渐暗,华灯骤然亮起,白炽灯缠绕的的梧桐树化作火树银花,红绿蓝彩灯勾勒的湖岸似流动彩练,这般绚烂!令人瞠目!又让我成了惊叹不已的刘姥姥!
新年的第一天就在对美景的慨叹中悄然过去。次日,我们坐上浏览车绕西湖转了一周,钱王庙,雷峰塔,西风晓月,苏小小墓,苏堤白堤…… 短短两日,哪里能穷尽西湖之美?虽恋恋不舍踏上归程,然而,心却满满地浸润了对西湖的爱意。车从西湖边掠过,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漫上心头。这大概就是西湖的魅力吧,无论何时相见,都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作者:徐肃恵,网名:徐徐。昌黎县委办公室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七十年代末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有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书籍、刊物上发表并得奖。曾任省作协理事、市作协常务理事、县作协副主席。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2024年度,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