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育军马,溯源根建长。
全球排第一,战果显辉煌。
峨堡短暂的停留往事绵长,截断思绪继续前行。我们已进入扁都口,走完扁都大峡谷。稍作休息后右拐到山丹军马场的地界,说是军马场可看不到军马,这里大片大片的青稞、油菜和洋芋一望无际,也许这是马场的农事队。
不远处看到一处房屋和院落,走近一看大型的农机停放在几处院内外,估计是马场的机耕队。 前面有一小块空旷地,我们停车,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灶具,开始第一顿野餐。大家动手,生火地生火,洗菜地洗菜,我和宋老师去院内要点水,走进一个房间,出来一个四十来岁的小伙子,上报来意,虽然互不相识,这里的工人很客气,他们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不多时奶茶,炒洋芋、油饼、馒头吃的津津有味,比得上美味佳肴,吃的茶足饭饱,悠闲自得。
还没吃饭之余,为这块广袤的土地,祁连山北麓近距离的拍了张视频,山顶的雪,半山的松柏,山底的灌木及大片的青稞油菜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副美丽的自然画卷,使人心旷神怡。
吃过午饭,导航拨向皇城镇(原名皇城区),走了很长一段路,还没走出军马场的地界,呵!好大的马场啊,于是激起我的好奇心,找百度老师一查:“山丹军马场于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也曾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在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1949年9月21日,第一野战军遵毛泽东主席‘要完整无缺地把玉门油矿和山丹军牧场接收下来’的电令,派部队接管了山丹军牧场,前五十年基本由军队管理,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001年9月,山丹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总公司管理;2013年7月,山丹马场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整合提升为二级企业,由集团直接管理。现在山丹马场是中国农发集团管理的16家中唯一一家二级公益类企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场常住人口为2673人。
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山丹军马场开启了汉民族草原文化的星河,积淀了厚重的军牧文化。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苏繁荣,新一代牧马人在中农发集团的引领下,开启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致力于将山丹马场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脱毒马铃薯种业基地,中国知名的高原生态牛、羊、驴养殖基地,国内有影响力的高原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知名的马文化草原生态旅游基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汉阳(大马营)大草滩。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在焉支山、大马营草原的匈奴各部,败退的匈奴族凄然回首,发出千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现在的军马场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整合提升为二级企业,什么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加工以及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集团。路边的广告牌介绍了他们经营的范围,游客若体验自然风光,观赏祁连山北麓的大好河山,可以驻足品尝美味佳肴!释放久违的心情。
马场源远流长,经过了近两千年的峥嵘岁月,在历史的长河里为华夏战士提供了优良的战马。御外敌、战内乱,驰骋高原与内陆大地,把辉煌的战绩遍布在海内外。像千里马,赤兔马、青海鬃都来自这里。
把高原马的种业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岁月。从封建王朝到军阀混战;从抗击倭寇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剿灭顽敌;从新中国的成立到西北乃至全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是一支不说话的战士,其战果辉煌,战绩不可磨灭。在现代化的今天虽然战马退居二线,但国际形式风云突变,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的边界线很长,尤其山地较多,战马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备战作用。此时想起王昌龄的诗句:“但使卢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2025年9月12日于门源。
作者简介:
张山清:男,青海门源人,退休教师,海北州作协会员,门源县作协会员,《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青海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金银滩文学》、《金门源》、《河清海晏》、《国税之家》杂志刊登,在《浅月诗情》、《现代作家文学》、《西宁表情》、《西海人文地理》、《新城文学》、《青海诗词》微信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