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法官的传说
文|曹文乾
在美丽富饶的柏临河畔,有一小村庄名曰:法官泉,村庄山峰高耸巍峨,绿树环抱,溪水潺潺,俨然人间天堂。村子颇负盛名:一则有其人——降龙伏魔的张法官;二则有其水——天然矿泉水。张氏之子法官,此人绝非擅破奇冤案的官人,而是专于法术的道者。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张家湾里住着张氏家族,一对中年夫妇育有一子,取名:法官,法官这孩子不仅相貌奇特,而且刚出生就会喊妈叫娘。7岁那年父母将其送入私塾学习,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然而,小法官学不专注,勇猛善斗,尤其擅长戏水游泳。私塾先生拿他没辙,只好劝其退学。法官到了16岁那年,身高居然2米有余,腰粗如熊,背宽如虎。法官非但面目狰狞,且性情豪放,双臂力大,无人能敌。
法官十七、八岁时,正值青春年少。他所在的家乡方圆几十里,既无泉眼,亦无滴水之溪。村庄里住着几百户人家,天老爷颇是吝啬,数月滴水未下,河道干涸,田地龟裂,旱魔肆虐,人畜饮水犯愁,村子里饿死病死的人时有发生。有的老百姓被逼信一次迷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到寺庙里去上香拜佛,祈求菩萨天降甘霖,保佑庄稼有点收成,然而,仍无济于事,庄稼颗粒无收。
是年,法官看到家乡的老百姓为水折磨的苦不堪言,他立志去茅山练功学法,掌握御龙要领,来拯救家乡黎民百姓。
法官背着行囊和盘缠,他一路艰险,爬山涉水,累了就地躺一会儿,饿了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就找点水喝……他历经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来到了茅山。他先叩拜了大师,说明了来意。茅山有两位大师,几十号学弟,他的师傅姓秦,人称御龙大师,擅长水上功夫,听说他是为百姓而来,大师很是高兴。
秦大师因人施教,带弟教徒,颇有名气。师傅先教法官在茅山与徒弟们一块儿练习基本功。基本功练过硬之后,秦大师深入浅出地教法官练习擒龙功。如何由河道到江里、再到海里,怎样潜水,怎样擒龙降妖。师傅告诉他擒龙之法,首先要心平气和,再默念心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待心静如水,再慢慢发力,顺势而为,不可强求。水中的龙一出现,便用力抓住,步步紧逼,不给逃跑的机会,最终将其制服。张法官虚心好学,一年多的时间便掌握了降妖除魔术。师傅还教给他隐身术,隐身术学起来很难,隐身术是通过改变目标可探测的特征,实现隐蔽的一种高难度的综合性技术,说白了就是伪装技术的延伸,个人伪装由防御性转向进攻性,可以显著提升战斗能力。第三年师傅还传授法官学习了穿墙术、遁地术、变身术。这为以后张法官在家乡擒龙降妖夯实了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
张法官三年学术期满,即将出师。他在三年的练功学法期间,遇到了真爱,由于长时间的接触,他与大师的幺女儿一来二去建立了恋爱关系,大师也很器重这位聪明的弟子,正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张法官在大师这儿学术颇受优待。法官临走的时候得到了大师的祖传真金——“令牌”。那是用桫树木做成的一块牌子,上面刻有梵文咒语,专门用来御龙和驱邪的护身“神器”,特意把女儿秦娇姣许配给张法官为妻,鼎力相助,玉成其事。
张法官从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与妻子一路风尘仆仆赶回了家乡龙泉。当年正值大旱,田里的庄稼禾苗枯死,人畜无水吃。张法官仔细环顾了一下四周,蜿蜒流淌的柏临河,似玉带连接着龙泉南北两岸。放眼望去,这里山川秀丽,一幅山水诗画映入眼帘。山势走向如蛟龙奔腾,如猛虎下山。他惊呼:此地乃五龙二虎盘踞之地,遂将龙泉的地与山更名为;龙凤山、龙潭嘴、龙泉铺、青龙村、龙堰;白虎观、白虎嘴。如此以来,沿柏临河一带盘绕而峙,形若“五龙盘柱”,两虎遥相拱踞,白虎守门,让老百姓不再遭遇干旱,让家乡这片灵秀的土地多了一位“保护神”。
张法官知道龙是能兴水的灵物,一个地方只要有了龙,庄稼就有了水,人畜也能保障有水饮用。张法官与妻子娇姣来到东海,搏击惊涛骇浪寻找蛟龙。张法官的仁义心感动了龙王,于是将一条桀骜不驯的秃尾巴龙派送给张法官,并嘱咐他应该如何驯化等。张法官谨遵龙王之嘱,将龙变化成一根稻草绳子,系在腰间。
张法官安慰乡亲们说,大家今后不要为没水而担心了,我这次回来后,叫你们有用不完的水。乡亲们十分疑惑,问他有什么妙方,可他就是笑而不答。张法官四处寻找适合放龙的地方。他先是把龙放到张家湾一口堰塘中,他放好龙转身回家,走不多远,就听到哐一阵巨响,他心里不踏实,回到放龙的地方一看,龙逃跑了。他沿着龙的痕迹寻找,把企图逃回东海的孽龙擒拿,重新选择地方放龙。
张法官来到了万家畈的龙堰边,将手指向龙堰,嘴里一边小声念道咒语,手里一边轻轻滑动,倏地,那条巨龙放入了龙堰。说来也怪,只是分分钟的功夫,顿时,龙堰涌起一股两丈多高的水柱。须臾间,一汪水潭从天而降,水光潋滟,清波漾漾。龙堰其高度不到三米,但几千年来,不管是多大的洪水,都越不过了龙潭嘴。因此龙泉方圆百里从未遭遇过干旱和洪涝水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法官和他的妻子秦娇娇,就将那泉眼叫法官泉,把那条小河叫做秦家河,沿用至今。从此,这一带山峦叠翠,碧水长流,无旱涝之灾,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没有水不行,可是水太多亦不可。数年以后,独龙山脚下的龙横行无忌,河水泛滥成灾给老百姓带来祸患。张法官听说后手持令牌,作法于滔滔洪水之中,不一会儿,一条恶龙跃出水面,露出狰狞的爪子,猛向张法官扑来。说时迟,那时快,法官用腾空术跃至半空,持令牌向恶龙施作法术,只见电闪雷鸣过后,山崩地裂一声巨响,恶龙尾部受袭,不肯作罢,疯狂反扑,向独龙山下游猛扑过去,掀起层层巨浪,淹没了田田野山庄。这时,张法官便将携带的令牌化作了一条长长的钢鞭,他使出浑身解数,向独龙山拦腰抽去,一道闪电,独龙山划一为二,半个山顶,已移至一里之外,挡住了汹涌的洪水,避免了村庄田园遭毁,也堵住了恶龙去处。恶龙躲避不及,一头撞向了山体,“轰隆”一声,恶龙龙角撞伤出血,顿时没了斗志,只得束手就擒。
张法官一鞭削去了独龙山的山顶后,引来了一只金凤凰,每日清晨,山里金凤长鸣,龙啸阵阵。此山后来便更名为龙凤山。
夏季一日,张法官带了一条青龙出去施法布雨,他骑到青龙背上,命青龙腾云而起。有‘命’无‘令’,龙不动。原来张法官忘了带令牌,于是叫书童回家去取,不一会儿,书童取回令牌,正当书童将令牌递给法官时,不慎,令牌掉入潭中。没了令牌,张法官只好空手驾驭青龙,其不愿从命。青龙随意游哉,便猛地一个翻身,将法官死死压在潭中,张法官长时间不得翻身,溺水而亡。
法官之死,天地动容,电闪雷鸣,大雨磅礴,无法安葬。至第三日夜,张法官托梦于妻,说:“将我尸体用大甄笼蒸煮七天七夜,便可死而复活,切记中途不得打开甄笼观看”。妻依梦所托,将张法官尸体整理完毕,放于大甄笼内用大火蒸煮。法官妻亲自主理一切,蒸至第六天六夜时,其妻又困又累,书童请师娘稍作歇息,由书童续做。蒸好后,请师娘亲自打开甄笼,法官妻刚入睡不久,又突然惊醒,大叫:“不好!”她忘了告诉书童,中途不得打开甄笼观望。于是匆匆披衣前往厨房……
话说法官妻走后不久,书童想,蒸了六天六夜,真的能活过来吗?他现在究竟是个啥样!?
随着法官妻“千万别打开甄笼------”的呼喊声叫起。然而,为时已晚,书童已打开了甄笼,只见张法官端坐甄笼里,正在穿袜子呢!然而,随着蒸气的散发,张法官的灵魂也随之入了九霄。
张法官失去了最后生还机会,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未完成的事业和千古传承的神奇故事。
张法官的死,悲天怜地。出殡那日,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不由自主地前来送葬,十分隆重。当法官棺木下葬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几百人为法官掩棺,三天三夜过去了,就是掩不了棺木,无论怎么拼命挖土还是掩不上。张法官夫人急了,也参与埋坟,只见法官妻双掌合于胸前,口中念念有词,她用衣襟兜着土撒向棺材,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完全掩埋了。可是,怪事再次发生了,法官坟墓倏地一股青烟腾空而起,法官坟已升高数丈,直插云宵。此时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遂命天兵天将扔下一块巨大磨石压住坟顶,方才止住了法官坟的上涨。法官妻长叹一口气道:总算没惹出大祸,她将衣襟里的余土抖落于地,于是,那余土也倏然变成了一个大土包,直到今天张法官坟的旁边的确也有一个小土丘。
现在,张法官的坟位于龙泉镇万家畈村,它是一个较为规则的圆锥形大土丘,垂直高度约 25 米,底围约300米。法官冢高耸入云,坟较陡峭,周围全是柏树,远远望去似一座绿色宝塔,耸入云霄,墓的北面有一狮子崖,峭岩绝壁。清泉环山、山花烂漫,每年清明,老百姓络绎不绝祭奠法官,祈福风调雨顺,盛世平安。
作者简介:曹文乾,小学高级教师、宜昌作家会员、宜昌市散文学会会员、特约记者、网站编辑。人民网开辟有个人专栏,多篇散文、诗歌、杂文、随笔、小说等散见于各级报刊及文学平台。教外闲时喜欢码字,用键盘耕耘贫瘠,用文字编织人生,徜徉隽永的文字世界,心游弋在文字里,醉在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