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黄河决堤
至正二十三年夏,暴雨连绵四十余日。黄河水位暴涨,堤防岌岌可危。守仁根据古籍记载和实地勘察,预测汴梁下游的白茅堤可能溃决,多次上书请求加固堤防、疏散百姓。
然而朱元璋正与张士诚决战,无暇顾及。徐达更以“惑乱军心”为由,要求严惩守仁。幸得刘伯温力保,守仁才免于牢狱之灾,但仍被剥夺实权,软禁在滁州。
七月初七,预言成真。白茅堤轰然溃决,黄河水如脱缰野马,奔腾而下。汴梁、归德等数十城镇尽成泽国,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消息传来,守仁悲愤交加,破门而出,组织幸存官兵前往救灾。面对一片汪洋,他想起古人治水智慧,提出“分流导泄”之策:在下游开挖数条引河,分泄洪水。
然而救灾工作屡遭阻挠。徐党官员克扣赈灾粮款,甚至故意破坏堤防,让洪水淹没敌对势力的领地。守仁亲眼看见一个徐党官员为抢占高地,下令射杀试图登船的灾民。
“畜生!”守仁怒不可遏,当场将那官员拿下。此举彻底激怒徐达。
更糟糕的是,洪水过后瘟疫再起。这次是水性瘟疫,患者腹泻呕吐,迅速脱水而死。念恩研发的药剂对此无效。
就在守仁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张文启。他这些年一直在北方秘密组织抗元义军,听说黄河水患,特率部前来救灾。
“守仁兄,别来无恙?”张文启风采依旧,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沧桑。
故友重逢,守仁热泪盈眶。张文启带来大量粮食药品,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救灾队伍。
在张文启帮助下,救灾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他们组织灾民疏浚河道,修建临时住所,严格控制饮水卫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一日,二人巡视灾区时,发现一群形迹可疑的人正在破坏新修的堤防。擒获审问后,竟是徐达派来的死士。
“徐达为何要这样做?”张文启不解。
守仁长叹:“他要让灾情加重,好让朱元帅认为我救灾不力,借机除掉我。”
张文启愤然:“如此草菅人命,与元虏何异!”
当夜,守仁与张文启密谈至天明。张文启透露了一个惊人消息:他在北方活动时,发现元军正在集结,准备趁中原水患之机南下。
“必须立即警示朱元帅!”守仁道。
然而他们的奏折都被徐达截留。更可怕的是,徐达竟暗中与元军联络,约定共同对付其他义军,瓜分中原。
第十六章 冰岛烽烟
就在中原水患肆虐之际,万里之外的冰岛,一场灾难正在酝酿。
守仁的堂弟李守义早年随商队出海,辗转来到欧洲,最后在冰岛定居。他娶了当地女子为妻,生有一子一女,过着平静的生活。
公元1383年,冰岛拉基火山开始显现异常。地面温度升高,泉水沸腾,牲畜焦躁不安。当地长者警告这是大灾前兆,但多数人不以为意。
守义却想起伯父李广泰曾说过的大地震前兆,心中不安。他劝说村民准备船只粮食,随时准备撤离,却被嘲笑为“胆小的中国人”。
五月,灾难降临。拉基火山猛烈喷发,岩浆如洪流般吞没村庄,火山灰遮天蔽日。守义带领家人和部分村民乘船逃生,目睹故乡化为炼狱。
更可怕的是,火山喷发改变了气候。欧洲大陆开始出现极端天气,农作物歉收,饥荒蔓延。瘟疫随之而来,与东方的黑死病遥相呼应。
守义的船队在海上漂泊数月,最终在苏格兰沿岸登陆。然而这里也在饥荒中挣扎,难民不受欢迎。他们被迫继续向南迁徙,沿途目睹了欧洲大陆的惨状:村庄荒芜,尸横遍野,宗教狂热盛行,犹太人等少数群体被诬为灾祸源头而遭迫害。
在法兰西,守义一家被迫加入难民队伍,向相对富裕的意大利方向迁徙。途中,他的妻子染病去世,守义悲痛欲绝,但为了两个孩子,他必须坚强。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到达威尼斯。在这里,守义凭借语言天赋和经商才能,逐渐立足。他开设了一家商行,专门经营东方货物,尤其注重收集中国书籍和药典。
一天,守义在整理一批从丝绸之路来的货物时,意外发现一本用中文写的医书,署名竟是“李守仁”!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瘟疫的治疗方法,包括白色苔藓的应用。
守义激动万分,这是堂兄的著作!他立即设法打听守仁的消息,得知堂兄已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但近年遭奸臣排挤,处境艰难。
“必须回中国去!”守义下定决心。他变卖家产,准备船只,带着儿女和那本珍贵的医书,踏上归国之路。
然而地中海也不平静。火山喷发引起的气候异常导致风暴频繁,海盗猖獗。守义的船队遭遇海盗袭击,混战中,他与儿女失散...
与此同时,在中原,守仁也面临最大危机。徐达罗织罪名,诬陷他与元军勾结,朱元璋下旨缉拿。守仁被迫与张文启逃入深山,等待时机澄清冤屈。
深山古寺中,守仁夜观天象,只见荧惑守心,紫微晦暗。他长叹一声:“天灾人祸,循环不息。难道这片土地永远无法摆脱苦难的轮回吗?”
张文启递过一杯热茶:“记得文启哥常说的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守仁望向窗外,月光如水。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正在转动,一段跨越欧亚的因缘即将迎来意想不到的交汇...
(第十六、十七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