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林先生的多彩人生:师者·儒吏·诗人
作者:江焕庆
一位从泰安农村走出的物理教师,用公式与诗歌两种语言书写人生的多重可能。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陈学林先生从教坛到政界基层历练、从创业到文学创作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一位齐鲁大地之子如何以实干精神和文化情怀在不同领域实现人生价值。作为物理教师,他培育桃李芬芳;作为基层干部,他服务乡梓民生;作为企业家,他勇于创新尝试;作为诗人,他书写时代情怀。其多元身份背后的共同主线,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传统文人与现代知识分子相结合的独特风范。
关键词:陈学林、教师生涯、基层历练、文学创作、多元身份、泰安文化
陈学林的人生轨迹,恰似一部浓缩的时代纪录片。从鲁中乡村到城市讲堂,从物理公式到诗词韵律,从教书育人的师者到改革创新的基层干部,他始终以“实干”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岱岳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多彩人生画卷。
01 农村起步,知识改变命运
1962年4月,陈学林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祝阳镇东乔村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培养了他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与坚韧不拔的品格。
1982年,陈学林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从泰安师专物理系毕业。作为恢复高考后早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毅然选择投身教育事业。
02 三尺讲台,培育桃李芬芳
1982年至1991年间,陈学林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先后在泰安十五中、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山东林校、十九中等多所学校任教,教授物理、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他却有着文人般的情怀。他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段教育经历为他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跨界转型,基层实干建功
1991年,陈学林迎来职业生涯重大转型,从教育界转入政界,开始在泰安市北集坡镇党委政府工作。
他从宣传干事做起,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先后担任工业办主任、政府办主任、建环土办主任、卫生院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等重要职务。
在基层工作期间,他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他深入群众,了解民生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切实动力。
04 创业创新,敢为人先试水
陈学林不仅在体制内表现优异,更展现出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企业家精神。在乡镇工作期间,他曾留职停薪,创办了泰安市东岳助剂厂等三家企业,其中“东岳蓝海”被评为【著名商标】。
这种“体制内+创业”的双重经历,使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陈学林在留职停薪创建企业的岁月里,更加怀念故乡、母亲与母校,曾著有《怀念母亲》《故土亲情——大帅故里乔庄》《母校泰安十五中》,三篇作品均在【岱岳文化】及【中国文苑】刊登发表。为改变故乡的交通不便,2003年,他资助故乡修筑柏油路,为改善母校泰安十五中教学环境,先后七次为母校捐款捐物。也充分验证了陈学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子情怀。
05 文心不泯,笔墨书写情怀
尽管工作繁忙,陈学林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累计创作诗歌、散文600余首,其中300余首在政府媒体、刊物及网络平台刊登发表。代表作有:《怀念母亲》《感恩民办教师》《心在哪里安放》《酷暑思》《泰山千古颂》等。
他的作品题材多源于个人亲身经历及亲眼目睹的社会现象,融合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时代的独特思考。2024年,他被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标志着其文学艺术成就获得权威认可。
06 文化传承,退休续写华章
2012年,按照公务员法,工龄满30年的陈学林申请提前退休。但他并没有真正休息,而是开始了人生新一轮的追求。开启了世界探索之旅,带着一颗好奇与敬畏之心,先后参观学习了45个国家与地区,对提升自己的世界观及对世界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随笔了上百篇散文与诗歌,充分展现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风貌。
他现任《中国文摘》主编,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诗词学会理事,泰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继续在文化领域发光发热。2025年,他被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聘任为助教老师,回归教育初心,传承诗词文化。
07 多重身份,融合文理思维
陈学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跨越文理的多维思维。物理学背景培养了他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文学创作则激发了他的感性认知和情感表达。
这种文理融合的思维方式,使他的作品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温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
作为岱岳区诗词学会理事,他积极参与学会活动,为推广传统诗词文化贡献力量。积极促进文企合作,单为鲁商泰山佑与文化艺术单位合作成功就已达七次,成为了著名文企合作推介人。
结语:多彩人生的共同主线
从教物理到教诗词,从教师到镇长,从创业者到文艺家,陈学林的每次转型都不是彻底告别,而是将新身份与旧阅历融合。
他的物理背景塑造了逻辑严密的诗风,他的教师经历丰富了散文的人文关怀,他的基层工作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今天已过花甲之年的陈学林,依然担任《中国文摘》主编和诗词学会理事,并在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担任助教,用另一种方式回归他最初的教师身份。
这根贯穿多年的教育主线,连同他那融合了文理的多维思维,让我们看到:人生没有标准方程,每个变量都能开辟新的解域。
参考文献
1. 陈学林个人提供的生平资料(2025年)
2.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诗词学会会员名录(2024年版)
3. 《中国文摘》编辑部人员构成信息
4. 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评选公告(2024年)
5. 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教师聘任记录(2025年)
注:本文基于陈学林先生提供的个人经历信息撰写,旨在展现一位多元发展的地方文化人士的人生轨迹与成就。文中涉及的具体时间、职务和成就均经过本人确认。
2025.9.18
作者简介
江焕庆,笔名江圣泽,高级教师,奉高文化、泰山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诗词文化艺术、革命红色文化传习者,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北京启功研究会会员,区、市、省、国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有关创作、研究、传习成果,获奖、发表、被收藏或应用,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