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脚下幸福院:大津口敬老院的温暖答卷》
作者 伍达
清晨,泰山脚下的沙岭村在鸟鸣中苏醒。藏身于青山环抱中的大津口敬老院里,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打扫着院落——这个不大的院子,不仅是山东省二星级敬老院,更是大津口乡千百户家庭养老希望的“兜底”屏障。面对农村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普遍困境,这家由泰安德赡养老服务中心托管的敬老院,正以其“一团火”般的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书写着一份独特的“温暖答卷”。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大津口敬老院,采访了吴院长。吴院长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情况。敬老院的环境堪称“天然氧吧”——身处沙岭景区核心,四面青山相对,周边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区的几倍,院内空气清新宜人。院区地面全部硬化,平整的水泥地面搭配精心养护的绿化,成排冬青与灌木丛修剪得齐整鲜亮,院中几棵大树枝繁叶茂、遮阴蔽日,地面洁净得难寻落叶,角落都透着清爽,宛如藏在山间的精致花园。
院内有十几个房间,按两人标准配置,每间约20平方米,床铺平整温暖,独立卫生间洁净如新,墙上挂着的小幅风景画添了家的温馨,观感堪比宾馆客房。食堂里,不锈钢消毒柜、冰柜等设备齐全,操作台严格生熟分开,每日菜品不重样,三菜一汤或四菜一汤的搭配,稳稳保障老人营养。近年政府还投入更新办公电脑、增添活动器械,推动院区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管理,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与管理档案,精准掌握老人情况。
走进吴院长的办公室,规范化管理的细节一目了然:墙上挂满各类管理制度,从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到医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覆盖运营全流程,条款细致且全面;档案柜里的各类档案码放得整整齐齐,每日工作记录更是字迹清晰、内容规整,每一项工作都有迹可循,让管理的严谨性看得见、摸得着。
吴院长吃住都在院里,待老人如亲人,团队以“一团火”精神服务:清晨,闲不住的入院老人们会主动帮管理人员打扫院区;院内闲置地块开辟的小菜地,也常有老人帮忙整理,在轻微劳动中寻得乐趣。日常里,活动室总充满热闹气息,老人们围坐打牌、做游戏,笑声不断;图书阅览室中报纸书籍齐全,老人可随时翻阅,从劳作、娱乐与阅读中收获充实与安稳。健康管理上,院区与大津口卫生院深度合作,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体检,有不适第一时间处置。
作为乡级养老兜底阵地,敬老院始终为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困境人员敞开大门,确保全乡“无流浪老人、无无人管老人”。景区与乡领导常来探望,此前还及时更新院区慢运转的电脑,助力管理高效化。如今,敬老院还面向社会开放短期或长期入住服务,为子女繁忙的老人提供疗养式养老,吃住服务一条龙,每月仅收1500元,为泰城周边最低价格。此前一位80多岁腿部骨折的老人,术后在此得到专业照料,既助康复,也为家人减负。这个山间小院,正以规范与温暖,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惠及更多人。
2025年9月18日

作者简介
伍达,山东省泰安市市直机关退休干部,生于农村偏远地区,高考改变命运。参加工作42年,十余次调整工作岗位,从事过企业管理、教师、驻村干部、县、市机关综合管理等工作。
